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539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包括皮带轮、摩擦片一、减震橡胶、轮毂、摩擦片二和信号盘,所述皮带轮和轮毂之间通过减震橡胶连接;所述皮带轮轮毂上压装有信号盘,所述信号盘上设有缺齿,带有缺齿的信号盘与曲轴同步旋转,为发动机提供转速信号;所述皮带轮和信号盘之间安装有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分别安装在皮带轮和信号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发动机曲轴扭转角度,可读取发动机转速,允许皮带轮和轮毂之间有较大角位移,同时可以使皮带输出更加稳定;具有结构简单、产品集成度高的优点,同时还能减小皮带轮输出转速波动的问题。

A crankshaft pulley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rankshaft pulley assembly including a belt pulley, a friction plate one, a damping rubber, a wheel hub, a friction plate two and a signal disc. The pulley and hub are connected by a damping rubber; the wheel hub of the pulley is loaded with a signal disc, and the signal disc is equipped with a signal disc and a missing tooth. The shaft is rotated synchronously to provide the engine speed signal; the pulley and the signal disc are fitted with friction sheet one and friction plate two, and friction sheet one and friction plate two are installed on the pulley and signal disc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torsional angle of engine crankshaft, read engine speed, allow greater angle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pulley and hub, and make the belt output more stabl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product integration, and can also reduce the fluctuation of the pulley output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属于汽车零部件

技术介绍
当今发动机上各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由皮带驱动的附件也越来越多,那些由皮带驱动的附件对转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发动机曲轴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缸间隔一定转角轮流做功这一特定的工作状况导致了发动机曲轴在运行时存在扭振和转速波动的现象,这会导致和发动机轴系相连的曲轴皮带轮同样会存在转速不稳定的现象,致使皮带的打滑,造成皮带驱动附件转速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发动机曲轴扭转角度,使皮带输出稳定的曲轴皮带轮。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包括皮带轮、摩擦片一、减震橡胶、轮毂、摩擦片二和信号盘,所述皮带轮和轮毂之间通过减震橡胶连接;所述皮带轮轮毂上压装有信号盘,所述信号盘上设有缺齿,带有缺齿的信号盘与曲轴同步旋转,为发动机提供转速信号;所述皮带轮和信号盘之间安装有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分别安装在皮带轮和信号盘上。所述摩擦盘一通过其表面的定位凸台固定在皮带轮定位孔中,摩擦片二通过其表面的定位凸台固定在信号盘上的定位孔中,信号盘和摩擦片二通过过盈压装安装在装有摩擦片一的皮带轮分总成上并紧固在一起。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发动机曲轴扭转角度,可读取发动机转速,允许皮带轮和轮毂之间有较大角位移,同时可以使皮带输出更加稳定;具有结构简单、产品集成度高的优点,同时还能减小皮带轮输出转速波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皮带轮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信号盘的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皮带轮隔震效果对比图。图中:1皮带轮总成、2皮带轮、3摩擦片一、4减震橡胶、5轮毂、6摩擦片二、7信号盘、8缺齿、9定位孔、10定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描述。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发动机曲轴扭转角度,可以读取发动机转速,允许皮带轮和轮毂之间有较大角位移,同时可以使皮带输出更加稳定的曲轴皮带轮。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皮带轮的剖切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包括皮带轮2、摩擦片一3、减震橡胶4、轮毂5、摩擦片二6和信号盘7。所述信号盘7上设有缺齿8(如图4所示)。所述皮带轮1轮毂上压装有信号盘7,带有缺齿8的信号盘7与曲轴同步旋转,为发动机提供转速信号。任何轴系均有它自身的固有频率,A=(k/m)1/2A=产品固有频率K=轴系刚度m=轴系质量由于曲轴是金属件,一般刚性较大,曲轴轴系本身固有频率较高。同时发动机是高速运行的机械,各缸对曲轴轴系的激励会随着转速的升高,激励频率也会增加,导致曲轴轴系的扭振转角会随着发动机的转速提高而增加,影响曲轴的可靠性。所述皮带轮2和轮毂5之间通过减震橡胶4连接,通过调整皮带轮2和轮毂5之间的质量分布以及减震橡胶4的性能,改变曲轴轴系的固有频率;由于橡胶较软,当橡胶制品加入到惯性系统中,会大大的减小轴系的固有频率,使得新的轴系的固有频率远离发动机工作频率,从而使曲轴轴系固有频率远离发动机激励频率,保证曲轴轴系安全。减震橡胶4不仅启到改变曲轴轴系固有频率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启到隔绝振动的作用(如图5所示),装用该减震皮带轮,皮带轮处的转速波动率仅为发动机曲轴转速波动率的50%。需要启动隔震作用,减震橡胶4就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同时还要有柔软度。橡胶的特性在于越软,隔震效率越好,同时在运行时的形变也就越大,耐久性也就越差。传统的隔离式橡胶减振器中的橡胶仅启到改变轴系频率的作用,为了保证皮带轮的耐久性,减震橡胶的质地会较硬、较薄,隔震能力也有限。本专利技术中的减震橡胶4,既启到降低轴系频率的作用同时还启到隔震的作用,所以本专利技术中的减振橡胶较厚,质地相对较软,这样便可以启到隔绝振动的作用了,皮带轮2经过了减震橡胶4这一环节的减振,输出就会变得更加平稳,但由于轮毂5和皮带轮2之间始终存在较大的角振动,缓冲和吸收振动能量完全依靠减震橡胶4,这对橡胶的性能会有很高的要求。所述皮带轮2和信号盘7之间安装有摩擦片一3和摩擦片二6,所述摩擦盘一3通过其表面的定位凸台10固定在皮带轮2定位孔9中,摩擦片二6通过其表面的定位凸台10固定在信号盘7上的定位孔9中,信号盘7和摩擦片二6通过过盈压装安装在装有摩擦片一3的皮带轮分总成上并紧固在一起。摩擦片一3和摩擦片二6两片摩擦片在运行时处于压紧状态,当皮带轮2和信号盘7之间产生相对角位移时,摩擦片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相反的摩擦力,起到阻尼耗散功的作用,减小系统对橡胶的冲击,平衡扭矩输入输出端之间的作用力,使得皮带轮扭矩输出更加平稳,同时还能增加橡胶的使用寿命,减缓橡胶老化速度。本专利技术的装配过程:本专利技术先通过将减震橡胶4压入到皮带轮2和轮毂5之间后再进行热处理,确保减震橡胶4可以很好在皮带轮2和轮毂5之间传递扭矩。之后,将摩擦盘3和摩擦片6分别通过其表面的定位凸台10固定在皮带轮2和信号盘7上的定位孔9中,再将信号盘7和摩擦片二6一起压入装有摩擦片一3的皮带轮分总成上,将各个部件完全紧固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小排量发动机扭振、曲轴皮带轮的稳定输出、转速信号提取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产品集成度高的优点,同时还能减小皮带轮输出转速波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等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轮(2)、摩擦片一(3)、减震橡胶(4)、轮毂(5)、摩擦片二(6)和信号盘(7),所述皮带轮(2)和轮毂(5)之间通过减震橡胶(4)连接;所述皮带轮(1)轮毂上压装有信号盘(7),所述信号盘(7)上设有缺齿(8),带有缺齿(8)的信号盘(7)与曲轴同步旋转,为发动机提供转速信号;所述皮带轮(2)和信号盘(7)之间安装有摩擦片一(3)和摩擦片二(6),摩擦片一(3)和摩擦片二(6)分别安装在皮带轮(2)和信号盘(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皮带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轮(2)、摩擦片一(3)、减震橡胶(4)、轮毂(5)、摩擦片二(6)和信号盘(7),所述皮带轮(2)和轮毂(5)之间通过减震橡胶(4)连接;所述皮带轮(1)轮毂上压装有信号盘(7),所述信号盘(7)上设有缺齿(8),带有缺齿(8)的信号盘(7)与曲轴同步旋转,为发动机提供转速信号;所述皮带轮(2)和信号盘(7)之间安装有摩擦片一(3)和摩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晨郑康方凌云叶云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