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3839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大大节省油缸与推板直连所占用的空间,加大垃圾装载量;舱体垃圾入口处底板与水平面呈10~15°夹角,便于垃圾自动滑入舱体底部;滑轨设置成倾斜状,防止在推动推板的过程中卡死;推板骨架结构设计,可在保证受力强度的同时,增大推板驱动机构的容纳空间。

Garbage transfer mechanism and self loading garbage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arbage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self loading and unloading type garbage truck, which sets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second connecting rod, which can greatly save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cylinder and the push plate, and increase the load of the garbage; the floor of the entrance of the dump is 10~15 degrees with the horizontal face, so that the garbage can automatically slide into the bottom of the cabin. The slide rail is inclined to prevent the death of the push plate.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push plate can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push plate while guaranteeing the strength of the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
本技术涉及垃圾车,尤其涉及一种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自装卸式垃圾车,为了实现垃圾在舱体的转移,一般都采用油缸连接驱动推板的结构,如此一来,推板驱动部分占据了大量空间,导致垃圾装载量较低;此外,舱体一般水平设置,垃圾在进入舱体后,停留在入口位置,需要另外增加人工作业或者机械作业的方式将入口位置的垃圾推入底部,无法实现自装卸;第三,推板一般采用类三角形结构,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垃圾装载量大的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转移机构,其包括舱体、推板、固定立柱和油缸,舱体一侧设置有垃圾入口、另一侧正对固定立柱设置,舱体两侧内表面平行设置有滑轨,推板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块,推板设置于舱体内且滑块嵌套在滑轨上,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固定立柱和第二连接杆铰连接,第一连接杆中间某部位与油缸铰连接,油缸与固定立柱铰连接,第二连接杆与推板铰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滑轨与水平面呈1~3°夹角。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轨与水平面呈1.5°夹角。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推板还包括方管骨架和蒙皮板,蒙皮板固定设置在方管骨架表面,方管骨架两侧固定设置滑块,方管骨架与第二连接杆铰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方管骨架侧视面呈弯折形,上部弯折部分贴近固定立柱,下部弯折部分与滑轨呈60~90°夹角。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舱体垃圾入口处底板与水平面呈10~15°夹角。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固定立柱面对舱体的表面设置有内空腔,油缸和第一连接杆部分收容于所述内空腔内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铰连接点、第二连接杆与推板铰连接点两点连接成的直线与滑轨延伸方向平行。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其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垃圾转移机构。本技术的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大大节省油缸与推板直连所占用的空间,加大垃圾装载量;(2)舱体垃圾入口处底板与水平面呈10~15°夹角,便于垃圾自动滑入舱体底部;滑轨设置成倾斜状,防止在推动推板的过程中卡死;(3)推板骨架结构设计,可在保证受力强度的同时,增大推板驱动机构的容纳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自装卸式垃圾车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的区域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自装卸式垃圾车的正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技术的垃圾转移机构,其包括舱体1、推板2、固定立柱3、油缸4、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舱体1,用于收容垃圾,一侧设置有垃圾入口、另一侧正对固定立柱3设置。为了方便垃圾自动从入口滚入底部,舱体1垃圾入口处底板与水平面呈10~15°作为垃圾转移的动作部分,舱体1两侧内表面平行设置有滑轨11,推板2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块21,推板2设置于舱体1内且滑块21嵌套在滑轨11上。如此,通过驱动推板2沿着滑轨11滑动,即可将垃圾从垃圾入口推出。滑轨11与水平面呈1~3°夹角,如此,可防止在推动推板的过程中出现卡死。经过大量试验验证,滑轨11与水平面呈1.5°夹角效果最佳。作为垃圾转移的驱动部分,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固定立柱3和第二连接杆6铰连接,第一连接杆5中间某部位与油缸4铰连接,油缸4与固定立柱3铰连接,第二连接杆6与推板2铰连接。如此,当油缸4收缩,驱动第一连接杆5绕着其与固定立柱3的铰连接点逆时针转动,驱动第二连接杆6推动推板2沿着滑轨11滑动,即可将垃圾从垃圾入口推出;当油缸4伸出,驱动第一连接杆5绕着其与固定立柱3的铰连接点顺针转动,驱动第二连接杆6推动推板2沿着滑轨11滑动,即可将推板2沿从垃圾入口收回。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铰连接点、第二连接杆6与推板2铰连接点两点连接成的直线与滑轨11延伸方向平行。如此,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具有最大行程。为了保证推板2的强度,同时节省空间,推板2还包括方管骨架22和蒙皮板23,蒙皮板23固定设置在方管骨架22表面,方管骨架22两侧固定设置滑块21,方管骨架22与第二连接杆6铰连接。为了节省油缸4、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收容空间,方管骨架22侧视面呈弯折形,上部弯折部分贴近固定立柱3,下部弯折部分与滑轨11呈60~90°夹角。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立柱3面对舱体1的表面设置有内空腔,油缸4和第一连接杆5部分收容于所述内空腔内部。本技术的垃圾转移机构尤其适合应用于自装卸式垃圾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垃圾转移机构及自装卸式垃圾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转移机构,其包括舱体(1)、推板(2)、固定立柱(3)和油缸(4),舱体(1)一侧设置有垃圾入口、另一侧正对固定立柱(3)设置,舱体(1)两侧内表面平行设置有滑轨(11),推板(2)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块(21),推板(2)设置于舱体(1)内且滑块(21)嵌套在滑轨(1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固定立柱(3)和第二连接杆(6)铰连接,第一连接杆(5)中间某部位与油缸(4)铰连接,油缸(4)与固定立柱(3)铰连接,第二连接杆(6)与推板(2)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转移机构,其包括舱体(1)、推板(2)、固定立柱(3)和油缸(4),舱体(1)一侧设置有垃圾入口、另一侧正对固定立柱(3)设置,舱体(1)两侧内表面平行设置有滑轨(11),推板(2)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块(21),推板(2)设置于舱体(1)内且滑块(21)嵌套在滑轨(1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固定立柱(3)和第二连接杆(6)铰连接,第一连接杆(5)中间某部位与油缸(4)铰连接,油缸(4)与固定立柱(3)铰连接,第二连接杆(6)与推板(2)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1)与水平面呈1~3°夹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1)与水平面呈1.5°夹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推板(2)还包括方管骨架(22)和蒙皮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于祥黄成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一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