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3046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转动运料装置、搅拌装置、外壳、传动装置、支撑台和万向轮;所述进料装置的左上方设置有挡臂,控制铲斗的底部不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绞龙和第二传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进料装置左侧的挡臂的设置,与铲斗右下角横向挡柱配合使用,实现了自动下料的过程;通过转动支撑杆和铰链的配合使用,使铲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通过出料管内部螺旋绞龙的设置,能够匀速的向外界传递混凝土,并防止出料管堵塞的现象,同时当长时间不用机器是,机器中残留的混凝土凝结,可通过螺旋绞龙来疏通出料管。

A new type of concrete mixing device with charg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concrete mixing device with a feed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eeding device, a rotating feeding device, a stirring device, a shell, a transmission device, a support table and a universal wheel; the upper left of the feed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ing arm to control the bottom of the bucket, and the stirring device is set in the shell. The interior of the discharg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stranded dragon and a second transmission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feeding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retaining arm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eeding device and the lateral retaining column of the right lower corner of the bucket, and the bucket is used in the movement process by rotating the support rod and hinges.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spiral stranded dragons in the outlet pipe, the concrete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a constant speed, and the clogging of the discharge pipe can be preven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idual concrete in the machine can be condensed through the spiral stranded tube without the machine for a lo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建筑方面的养护和修补,搅拌装置为当前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器械,但目前的搅拌装置搅拌不够均匀,且搅拌时间较长,浪费资源,且大都是固定的,不能移动,这都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市场上的搅拌装置大多数都是通过人工用铲子放入到装置中,因搅拌装置的入口一般放置都比较高,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将原料放入装置内部,增加了劳作强度,同时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工作结束后,一般都需要清洗装置内部,防止混凝土凝结从而堵塞出料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转动运料装置、搅拌装置、外壳、传动装置、支撑台和万向轮;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并与其连通;所述进料装置的左上方设置有挡臂,控制铲斗的底部不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有网状搅拌杆、第一传动轴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外壳的左侧;所述电动机的右侧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动机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机支撑架;所述网状搅拌杆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料管设置在外壳的右下方;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绞龙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出料管的中部,左端通过支撑板固定在外壳底部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右端设置在出料管的外侧,且第二传动轴的右端设置有下带轮;所述螺旋绞龙与第二传动轴固定在一起;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出料管的右侧;所述传动装置设置有第一传动轴、下带轮、皮带、第二传动轴和上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右端设置在外壳外部的右侧,并通过轴承连接装置固定穿透在外壳的右侧壳壁;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右端设置有上带轮;所述上带轮的下方设置有下带轮,并通过皮带使两者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带轮的左端固定连接着第二传动轴;所述出料管的右下方设置有插栓控制装置;所述支撑台设置在外壳的下方;所述转动运料装置设置在支撑台的右侧;所述转动运料装置设置有转动支撑杆、铲斗、铰链、横向挡柱、U型杆和活动轴;所述2个转动支撑杆的右端通过活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2个转动支撑杆的左端通过铰链与铲斗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铲斗的右下角设置有横向挡柱;所述U型杆设置在横向挡柱的中部;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支撑台的下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装置的左上方设置有挡臂,控制铲斗的底部不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设置在外壳的右下方;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绞龙和第二传动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2个转动支撑杆的左端通过铰链与铲斗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一起。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支撑台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装置通过进料装置左侧的挡臂的设置,与铲斗右下角横向挡柱配合使用,实现了自动下料的过程;通过转动支撑杆和铰链的配合使用,使铲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通过出料管内部螺旋绞龙的设置,能够匀速的向外界传递混凝土,并防止出料管堵塞的现象,同时当长时间不用机器是,机器中残留的混凝土凝结,可通过螺旋绞龙来疏通出料管。附图说明图1为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中铲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挡臂,2-网状搅拌杆,3-外壳,4-第一传动轴,5-电动机,6-电动机支撑架,7-支撑台,8-转动支撑杆,9-铲斗,10-铰链,11-横向挡柱,12-U型杆,13-万向轮,14-转动运料装置,15-活动轴,16-支撑板,17-出料管,18-插栓控制装置,19-螺旋绞龙,20-第二传动轴,21-下带轮,22-皮带,23-传动装置,24-上带轮,25-轴承连接装置,26-进料装置,27-搅拌装置,28-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11、转动运料装置14、搅拌装置27、外壳3、传动装置23、支撑台7和万向轮13;所述进料装置11设置在外壳3的顶部,并与其连通,具有向装置中加料的作用;所述进料装置11的左上方设置有挡臂1,控制铲斗9的底部不动,配合铰链10的作用,达到自动下料的效果;所述搅拌装置27设置在外壳3的内部,用于搅拌混凝土;所述搅拌装置27设置有网状搅拌杆2、第一传动轴4和电动机5;所述电动机5设置在外壳3的左侧,为装置提供动力;所述电动机5的右侧与第一传动轴4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电动机5带动第一传动轴4的转动;所述电动机5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机支撑架6,用于支撑和固定电动机5;所述网状搅拌杆2与第一传动轴4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网状搅拌杆2的转动,从而达到混合搅拌的效果;所述出料管17设置在外壳3的右下方,用于导出搅拌好的混凝土;所述出料管17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绞龙19和第二传动轴20;所述第二传动轴20设置在出料管17的中部,左端通过支撑板16固定在外壳3底部的上方,具有固定和转动第二传动轴20的作用;所述支撑板16的上方设置有轴承28,便于第二传动轴20的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20的右端设置在出料管17的外侧,且第二传动轴20的右端设置有下带轮21,通过下带轮21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20的转动;所述螺旋绞龙19与第二传动轴20固定在一起,通过第二传动轴20的转动带动螺旋绞龙19的转动,从而达到传送搅拌好的混凝土的目的,同时利用螺旋绞龙19的转动,具有防止出料管17堵塞的效果;所述传动装置23设置在出料管17的右侧,并通过第二传动轴20与其内部连通;所述传动装置23设置有第一传动轴4、下带轮21、皮带22、第二传动轴20和上带轮24;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右端设置在外壳3外部的右侧,并通过轴承连接装置25固定穿透在外壳3的右侧壳壁,便于第一传动轴4的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右端设置有上带轮24;所述上带轮24的下方设置有下带轮21,并通过皮带22使两者连接在一起,通过上带轮24的转动带动下带轮21的转动;所述下带轮21的左端固定连接着第二传动轴20;所述出料管17的右下方设置有插栓控制装置18,用于控制混凝土的流出;所述支撑台7设置在外壳3的下方,用于固定和支撑装置;所述转动运料装置14设置在支撑台7的右侧,并通过活动轴15与其连接在一起,具有转动传送原料的作用;所述转动运料装置14设置有转动支撑杆8、铲斗9、铰链10、横向挡柱11、U型杆12和活动轴15;所述2个转动支撑杆8的右端通过活动轴15固定连接在一起,便于2个转动支撑杆8同时转动;所述2个转动支撑杆8的左端通过铰链10与铲斗9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利用铰链转动的作用,在转动支撑杆8向右转动的过程中,铲斗9始终斗口保持向上的状态;所述铲斗9的右下角设置有横向挡柱11,当转动支撑杆8向上转动到挡臂1的位置时,挡臂1挂住横向挡柱11,使铲斗9围绕铰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转动运料装置、搅拌装置、外壳、传动装置、支撑台和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并与其连通;所述进料装置的左上方设置有挡臂,控制铲斗的底部不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有网状搅拌杆、第一传动轴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外壳的左侧;所述电动机的右侧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动机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机支撑架;所述网状搅拌杆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出料管设置在外壳的右下方;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绞龙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出料管的中部,左端通过支撑板固定在外壳底部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右端设置在出料管的外侧,且第二传动轴的右端设置有下带轮;所述螺旋绞龙与第二传动轴固定在一起;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出料管的右侧;所述传动装置设置有第一传动轴、下带轮、皮带、第二传动轴和上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右端设置在外壳外部的右侧,并通过轴承连接装置固定穿透在外壳的右侧壳壁;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右端设置有上带轮;所述上带轮的下方设置有下带轮,并通过皮带使两者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带轮的左端固定连接着第二传动轴;所述出料管的右下方设置有插栓控制装置;所述支撑台设置在外壳的下方;所述转动运料装置设置在支撑台的右侧;所述转动运料装置设置有转动支撑杆、铲斗、铰链、横向挡柱、U型杆和活动轴; 2个转动支撑杆的右端通过活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2个转动支撑杆的左端通过铰链与铲斗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铲斗的右下角设置有横向挡柱;所述U型杆设置在横向挡柱的中部;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支撑台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加料装置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转动运料装置、搅拌装置、外壳、传动装置、支撑台和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并与其连通;所述进料装置的左上方设置有挡臂,控制铲斗的底部不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有网状搅拌杆、第一传动轴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在外壳的左侧;所述电动机的右侧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动机的下方设置有电动机支撑架;所述网状搅拌杆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出料管设置在外壳的右下方;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绞龙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出料管的中部,左端通过支撑板固定在外壳底部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右端设置在出料管的外侧,且第二传动轴的右端设置有下带轮;所述螺旋绞龙与第二传动轴固定在一起;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出料管的右侧;所述传动装置设置有第一传动轴、下带轮、皮带、第二传动轴和上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右端设置在外壳外部的右侧,并通过轴承连接装置固定穿透在外壳的右侧壳壁;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右端设置有上带轮;所述上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华实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