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2751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包括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之间通过共用输送线连接,所述第二转台左侧通过通过第二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左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台右侧通过第一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前端相连;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内装上线工位,靠近第二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及内装下线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能够使用两种的工位托盘代替原有的专用工位托盘,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多品种共线生产的技术难度。

An internal assembly line system for engine piston rod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gine piston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line system, including the first turntable and the two turntable, the first turntable and the two turntabl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shared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second turntable is connected to the left of the first turntable through the second circulating conveyer line, and the right of the second turntable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rst side. The circulating conveyer 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turntable; the second circulating conveyor line near the first turn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piston rod assembly position, and the first circulating line near the first turntable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mounted line, and the connecting rod cover is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irculating conveying line near the second turntable. And rotary torque measuring station and internal assembly line.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manufacturing, save the cost, and reduce the technical difficulty of the multi breed collinear production by using two kinds of station pallets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special station pall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装线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装配的内装线是用于安装发动机缸体内部的各种零部件,工件在流水线工位托盘上的姿态有两种:卧式(侧面朝下)和倒置(顶面朝下),卧式用于装活塞连杆总成,倒置用于装其他零部件。传统的内装线工位托盘的流转只有一个循环,托盘必须兼顾工件的两种姿态,制造难度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托盘必须兼顾工件的两种姿态、制造难度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包括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之间通过共用输送线连接,所述第二转台左侧通过通过第二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左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台右侧通过第一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前端相连;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内装上线工位,靠近第二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及内装下线工位;还包括设置于共用输送线右侧的机械手,所述共用输送线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与机械手匹配的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及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所述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后侧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与机械手匹配的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姿态为倒置的第一工位托盘,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姿态是卧式的第二工位托盘。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前端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缸孔内自动喷油工位。优选的:所述共用输送线上第一工位托盘与第二工位托盘为交错布置。优选的:所述机械手为能够将工件翻转并搬运的多功能智能机器手。优选的:所述内装上线工位包括机体上线扫描工位、拆主盖工位、装气门挺柱工位、装上下主轴瓦工位及装曲轴工位。优选的:所述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包括连杆盖拧紧够工位、回转力矩测量工位、装机油泵部件工位及装油底壳工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工件A以倒置姿态在内装上线工位上的第一工位托盘上线,经过机体上线扫描、拆主盖、装气门挺柱、装上下主轴瓦、装曲轴等工序,流转至第一转台前的工位,紧接着流转至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等待,在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以卧式姿态安装完活塞连杆总成后的工件B经第一转台流转至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机械手将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处第二工位托盘上的工件B翻转成倒置姿态抓至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的第一工位托盘上,然后将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第一工位托盘上工件A抓至缸孔内自动喷油工位进行缸孔内喷油,喷完油将工件A翻转成卧式姿态放置于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的第二工位托盘上,然后工件A随着第二工位托盘经过第二转台在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运转至装活塞连杆工位进行装配,空的第一工位托盘经第二转台在第一循环输送线上往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流转,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的第一工位托盘带着倒置姿态的工件在第一循环输送线上经过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装机油泵部件、装油底壳等工序,最终工件在内装下线工位下线,第一工位托盘在第二循环输送线上继续下一个循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简化了能够使用两种的工位托盘代替原有的专用工位托盘,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多品种共线生产的技术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装上线工位,2-第一转台,3-第二转台,4-第二循环输送线,5-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6-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7-第一循环输送线,8-内装下线工位,9-第一工位托盘,10-第二工位托盘,11-机械手,12-缸孔内自动喷油工位,13-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14-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15-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包括第一转台2及第二转台3,所述第一转台2及第二转台3之间通过共用输送线(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二转台3左侧通过通过第二循环输送线4与第一转台2左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台4右侧通过第一循环输送线7与第一转台2前端相连;靠近第一转台2的第二循环输送线4上设置有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5,靠近第一转台2的第一循环输送线7上设置有内装上线工位1,靠近第二转台3的第一循环输送线7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6及内装下线工位8;还包括设置于共用输送线右侧的机械手11,所述共用输送线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与机械手11匹配的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13及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14,所述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6后侧的第一循环输送线7上设置有与机械手11匹配的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15;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4上设置有姿态为倒置的第一工位托盘9,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7上设置有姿态是卧式的第二工位托盘10。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机械手11前端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缸孔内自动喷油工位12。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共用输送线上第一工位托盘13与第二工位托盘14为交错布置。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机械手11为能够将工件翻转并搬运的多功能智能机器手。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内装上线工位1包括机体上线扫描工位、拆主盖工位、装气门挺柱工位、装上下主轴瓦工位及装曲轴工位。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6包括连杆盖拧紧够工位、回转力矩测量工位、装机油泵部件工位及装油底壳工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工件A以倒置姿态在内装上线工位1上的第一工位托盘9上线,经过机体上线扫描、拆主盖、装气门挺柱、装上下主轴瓦、装曲轴等工序,流转至第一转台2前的工位,紧接着流转至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14等待,在第二循环输送线4上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5以卧式姿态安装完活塞连杆总成后的工件B经第一转台2流转至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13,机械手11将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13处第二工位托盘10上的工件B翻转成倒置姿态抓至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15的第一工位托盘9上,然后将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14处第一工位托盘9上工件A抓至缸孔内自动喷油工位12进行缸孔内喷油,喷完油将工件A翻转成卧式姿态放置于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13的第二工位托盘10上,然后工件A随着第二工位托盘10经过第二转台在第二循环输送线4上运转至装活塞连杆工位5进行装配,空的第一工位托盘9经第二转台3在第一循环输送线7上往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15流转,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15的第一工位托盘9带着倒置姿态的工件在第一循环输送线7上经过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装机油泵部件、装油底壳等工序,最终工件在内装下线工位8下线,第一工位托盘9在第二循环输送线7上继续下一个循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之间通过共用输送线连接,所述第二转台左侧通过通过第二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左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台右侧通过第一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前端相连;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内装上线工位,靠近第二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及内装下线工位;还包括设置于共用输送线右侧的机械手,所述共用输送线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与机械手匹配的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及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所述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后侧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与机械手匹配的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姿态为倒置的第一工位托盘,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姿态是卧式的第二工位托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内装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及第二转台之间通过共用输送线连接,所述第二转台左侧通过通过第二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左侧相连,所述第二转台右侧通过第一循环输送线与第一转台前端相连;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装活塞连杆总成工位,靠近第一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内装上线工位,靠近第二转台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及内装下线工位;还包括设置于共用输送线右侧的机械手,所述共用输送线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与机械手匹配的机械手第一操作工位及机械手第二操作工位,所述连杆盖拧紧及回转力矩测量工位后侧的第一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与机械手匹配的机械手第三操作工位;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上设置有姿态为倒置的第一工位托盘,所述第一循环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玉龙江帮霞陈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