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泽华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2278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茶叶中由于制备方法存在的缺陷导致茶叶中可溶于水的蛋白质含量低的缺陷,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制作过的茶叶为原料,接种菌株和复合酶;(2)生物发酵:将茶叶与菌株和复合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产物在洁净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采用无毒易清洁固体发酵箱,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控制在15‑45℃,当物料温度高于45℃时作通风降温处理,发酵时间控制在120‑148h。

Preparation of decomposable fat soluble protein tea by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ea processing, and provides a method for the use of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to decompose the fat soluble protein tea, and solves the defect that the deficiency of the tea in the present technology can lead to the low protein content of the water in the tea,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lect the produced tea a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 inoculation strain and compound enzyme; (2)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mixing the tea with strain and compound enzyme fully, the mixed product is fermented in a clean and closed container, the fermentation adopts non-toxic and clean solid fermentation box, the height of the fermented material is not higher than 40cm, 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at 15 and 45 degrees,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aterial is higher than 45. 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 controlled at 120 148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由来已久,是四大饮料之一,茶叶主要成分中蛋白质含量20%-30%,受自然环境和制作时高温的影响,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仅只1%-2%,冲泡时绝大部分都浪费掉。中国专利号201410602919.8公开了一种微波辅助提取茶叶蛋白质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预处理;(2)茶蛋白浸提;(3)将步骤(2)中得到的茶叶蛋白质粗提取液真空抽滤,取滤液;(4)脱色;(5)提纯:将步骤(4)中处理后的滤液经真空抽滤后取滤液,即为茶叶蛋白质提取液;(6)制备茶叶蛋白质干品:利用碱提酸沉法,在步骤(5)中得到的茶叶蛋白质提取液中加入浓度为0.01moL/L盐酸并调节pH至蛋白质的等电点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离心后取沉淀烘干制成蛋白质干品,备用,工艺完成;本专利技术提取用时少,速度快,效率高。但其是对茶叶进行了提取处理,成品乃直接是蛋白质干品,而不是茶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茶叶中由于制备方法存在的缺陷导致茶叶中可溶于水的蛋白质含量低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制作过的茶叶为原料,接种菌株和复合酶;(2)生物发酵:将茶叶与菌株和复合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产物在洁净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采用无毒易清洁固体发酵箱,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控制在15-45℃,当物料温度高于45℃时作通风降温处理,发酵时间控制在120-148h;其中,所述菌株及复合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乳酸菌5-10%、酵母菌5-10%、芽狍杆菌40-60%、消化酶10-30%、蛋白酶5-10%;所述茶叶:水:菌株与复合酶按重量比计算=1:1.2-1.6:3。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茶叶:水:菌株与复合酶按重量比计算=1:1.4:3。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菌株与复合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乳酸菌7%、酵母菌7%、芽狍杆菌50%、消化酶28%、蛋白酶8%。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步骤(2)生物发酵处理后还进行高温杀菌处理。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水为无菌水。进一步的改进是:发酵物料高度为35-40cm。进一步的改进是:发酵温度控制在35-4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菌株和复合酶及无菌水对茶叶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及其他工艺参数,使得茶叶中脂溶性蛋白质可以被分解,使其能直接被冲泡利用,并可将纤维素、果胶质降解为单糖寡糖,并可产生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增强茶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制得的茶叶汤色金黄、浓香醇厚、甘甜回润,并有阻止病源微生物的定植和生长繁殖功能,还有恢复维护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是款营养化、无害化茶。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运用有益菌对茶叶发酵和酶解,使其有效成份由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和游离态物质,发酵后的乌龙茶茶水口感上佳,茶多酚、茶多糖等功能性物质再组合,茶叶中葡萄糖经发酵酶解成葡萄糖酸,这些物质易被人体吸收,有利于血液循环。不但提升了其中所含的原素保健功效还使营养成分更合理,而且具有更好的口感和品质,本工艺制作的陈香乌龙茶品质稳定可靠、安全,与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进一步提高了茶的保健功能,除去了茶叶中的杂味,入口软甜、回甘,并有生津之觉;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稳定;发酵后的乌龙含荐有酵母菌、乳杆菌,利于肠胃消化。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可以用于商品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实施例一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制作过的茶叶为原料,接种菌株和复合酶;(2)生物发酵:将茶叶与菌株和复合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产物在洁净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采用无毒易清洁固体发酵箱,发酵物料高度为35cm,发酵温度控制在35℃,当物料温度高于45℃时作通风降温处理,发酵时间控制在120h;其中,所述菌株与复合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乳酸菌7%、酵母菌7%、芽狍杆菌50%、消化酶28%、蛋白酶8%;所述茶叶:无菌水:菌株与复合酶按重量比计算=1:1.4:3;(3)生高温杀菌处理。实施例二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制作过的茶叶为原料,接种菌株和复合酶;(2)生物发酵:将茶叶与菌株和复合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产物在洁净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采用无毒易清洁固体发酵箱,发酵物料高度为38cm,发酵温度控制在38-40℃,当物料温度高于45℃时作通风降温处理,发酵时间控制在120-148h;其中,所述菌株及复合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乳酸菌5%、酵母菌10%、芽狍杆菌60%、消化酶20%、蛋白酶5%;所述茶叶:无菌水:菌株与酶按重量比计算=1:1.5:3;(3)高温杀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运用有益菌对茶叶发酵和酶解,使其有效成份由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和游离态物质,发酵后的乌龙茶茶水口感上佳,茶多酚、茶多糖等功能性物质再组合,茶叶中葡萄糖经发酵酶解成葡萄糖酸,这些物质易被人体吸收,有利于血液循环。不但提升了其中所含的原素保健功效还使营养成分更合理,而且具有更好的口感和品质,本工艺制作的陈香乌龙茶品质稳定可靠、安全,与传统的制备工艺相比,进一步提高了茶的保健功能,除去了茶叶中的杂味,入口软甜、回甘,并有生津之觉;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稳定;发酵后的乌龙含荐有酵母菌、乳杆菌,利于肠胃消化。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可以用于商品化生产。其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菌株及复合酶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乳酸菌5-10%、酵母菌5-10%、芽狍杆菌40-60%、消化酶10-30%、蛋白酶5-10%;所述茶叶:水:菌株与复合酶按重量比计算=1:1.2-1.6:3,在该参数范围内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上描述的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再发酵技术制备陈香型乌龙茶的方法,本制作工艺涉及的是生物技术创新性运用,再不脱离本工艺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制作工艺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要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制作工艺范围内。本制作工艺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制作过的茶叶为原料,接种菌株和复合酶;(2)生物发酵:将茶叶与菌株和复合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产物在洁净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采用无毒易清洁固体发酵箱,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控制在15‑45℃,当物料温度高于45℃时作通风降温处理,发酵时间控制在120‑148h;其中,所述菌株及复合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乳酸菌5‑10%、酵母菌5‑10%、芽狍杆菌40‑60%、消化酶10‑30%、蛋白酶5‑10%;所述茶叶:水:菌株与复合酶按重量比计算=1:1.2‑1.6: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选取制作过的茶叶为原料,接种菌株和复合酶;(2)生物发酵:将茶叶与菌株和复合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产物在洁净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发酵采用无毒易清洁固体发酵箱,发酵物料高度不高于40cm,发酵温度控制在15-45℃,当物料温度高于45℃时作通风降温处理,发酵时间控制在120-148h;其中,所述菌株及复合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乳酸菌5-10%、酵母菌5-10%、芽狍杆菌40-60%、消化酶10-30%、蛋白酶5-10%;所述茶叶:水:菌株与复合酶按重量比计算=1:1.2-1.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发酵制备可分解脂溶性蛋白质茶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水:菌株与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华李艺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泽华李艺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