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17028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接触传动装置。其包括主动传动箱体和从动传动箱体,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从动轴,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马达驱动的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对设置。本申请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耦合,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便能进行力与力矩的传递,并可将动密封化为静密封,实现零泄漏。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以及可以实现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的分离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接触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接触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机械动力传递大多是通过物面间的紧密啮合,依靠相互间的接触摩擦来完成。传统的传动装置都必须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的相互联结来传递扭矩,其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超载时容易导致部件的破坏。传统的传动装置往往无法应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场合。例如,当主动轴与从动轴工作在需要相互隔离的两种不同介质中时,必须使用密封元件进行动密封,这样就存在要么加大旋转阻力来保证密封可靠,要么密封不严产生泄漏的问题。再如,传统的接触式传动设备随着密封元件的磨损、老化,会加剧泄漏,尤其是在有害气体、粉尘及有害液体存在的系统中或设备需要水下工作时,一旦泄漏就会污染环境,造成设备进水损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开发一种非接触式传动装置,用以取代传统的接触式传动装置,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环境对于现代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传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接触式传动设备无法应用于部分具有特殊要求的工作环境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接触传动装置,包括主动传动箱体和从动传动箱体,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从动轴,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马达驱动的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对设置,所述马达、主动轴和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从动传动箱体内,所述从动轴贯穿所述从动传动箱体的一个端面,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连接,另一端伸出从动传动箱体用于驱动受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箱体为全密封结构,所述从动轴与从动传动箱体通过防水密封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体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磁体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从动传动箱体内。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轴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第二磁体或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为磁石或电磁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对的端面上的磁极按照NS极交替方式圆周排列。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和从动传动箱体的材质均为非磁性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和所述从动传动箱体为一体连接或可分离设计。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箱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马达连接的电源。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防水等级为IP6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材质为阻磁性材料。。本申请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耦合,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便能进行力与力矩的传递,并可将动密封化为静密封,实现零泄漏。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以及可以实现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的分离设置。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仰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无接触传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磁体或第二磁体相对面的磁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产品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固有的其它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图1~图9给出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无接触传动装置,包括主动传动箱体1和从动传动箱体2,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和从动轴8,第一磁体6与马达5驱动的主动轴9连接,第二磁体7与从动轴8连接,第一磁体6和第二磁体7相对设置,马达5、主动轴9和第一磁体6设置在主动传动箱体1内,第二磁体7设置在从动传动箱体2内,从动轴8贯穿从动传动箱体2的一个端面,从动轴8的一端与第二磁体7连接,另一端伸出从动传动箱体2用于驱动受控装置10。上述无接触传动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马达5带动设备的主动传动箱体1内的第一磁体6转动,在上下隔空的情况下以磁力带动从动传动箱体2内的第二磁体7转动,继而传送动力至从动轴8,使得从动轴8带动受控装置10转动。上述的传动过程可以实现无接触的传动,机械动力传递无需依靠物面间的紧密啮合或依靠相互间的接触摩擦来完成,结构简单。可以实现主动传动部件与从动传动部件工作在需要相互隔离的两种不同介质中,或者实现二者分离设置。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主动传动箱体1为全密封结构,从动轴8与从动传动箱体2通过防水密封轴承连接。如图6所示,主动传动箱体1内还设置有与马达5连接的电源22。优选的,电源22为可充电电池,如图3和6所示,主动传动箱体1上还设置有与可充电电池连接的充电口23,充电口23的防水等级为IP68。上述设置可以确保电子零件处于密封状态,不会进水,方便进行水底工作,还可以工作在高粉尘环境中。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第一磁体6通过第一固定件19与主动轴9连接,第二磁体7通过第二固定件20与从动轴8连接,第一固定件19位于主动传动箱体1内,第二固定件20位于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接触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传动箱体(1)和从动传动箱体(2),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和从动轴(8),所述第一磁体(6)与所述马达(5)驱动的主动轴(9)连接,所述第二磁体(7)与所述从动轴(8)连接,所述第一磁体(6)和所述第二磁体(7)相对设置,所述马达(5)、主动轴(9)和第一磁体(6)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所述第二磁体(7)设置在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内,所述从动轴(8)贯穿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的一个端面,所述从动轴(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7)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用于驱动受控装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传动箱体(1)和从动传动箱体(2),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马达(5)、第一磁体(6)、第二磁体(7)和从动轴(8),所述第一磁体(6)与所述马达(5)驱动的主动轴(9)连接,所述第二磁体(7)与所述从动轴(8)连接,所述第一磁体(6)和所述第二磁体(7)相对设置,所述马达(5)、主动轴(9)和第一磁体(6)设置在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内,所述第二磁体(7)设置在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内,所述从动轴(8)贯穿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的一个端面,所述从动轴(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7)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从动传动箱体(2)用于驱动受控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动箱体(1)为全密封结构,所述从动轴(8)与从动传动箱体(2)通过防水密封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6)通过第一固定件(19)与所述主动轴(9)连接,所述第二磁体(7)通过第二固定件(20)与所述从动轴(8)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云富
申请(专利权)人:真善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