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卸料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1362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是碳素卸料冷却装置。圆筒形碳素煅烧排泄炉体下部分设有相对两半水套壁,水套壁内为环腔,环腔内为碳素排出段,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下部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装有水泵,水泵下端为抽水管端,抽水管端插在冷却水池的下部,在冷却水池内装有冷却水,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上侧连接有回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管路连接口与碳素排出段水套壁连接,回水管置于冷却水池上侧,下端朝向冷却水池水面,在冷却水池下部放置有潜水喷射冷却泵,潜水喷射冷却泵水喷射的水流朝上,靠重力返回,对水冷却。炉体下部支撑在支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流分散均匀,热交换和水池冷却快,节省循环管路。适宜作为碳素卸料冷却的装置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素卸料冷却装置
本技术提供的是非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应用的碳素卸料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煅烧制高质量碳素,经过电极加热石油焦转化为碳素,热的碳素从卸料口靠重力下移,卸料时需要冷却装置,通常采用循环水系统,对热的碳素进行冷却。采用的是单一水套,循环水采用长管和凉水池,因此冷却时间长,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碳素卸料冷却装置。该装置通过对半水套和加泵的循环管与喷射冷却水池,解决碳素卸料冷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圆筒形碳素煅烧排泄炉体下部分设有相对两半水套壁,水套壁内为环腔,环腔内为碳素排出段,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下部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装有水泵,水泵下端为抽水管端,抽水管端插在冷却水池的下部,在冷却水池内装有冷却水,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上侧连接有回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管路连接口与碳素排出段水套壁连接,回水管置于冷却水池上侧,下端朝向冷却水池水面,在冷却水池下部放置有潜水喷射冷却泵,潜水喷射冷却泵水喷射的水流朝上,靠重力返回,对水冷却。炉体下部支撑在支腿上。积极效果,由于本技术由对半水套作为冷却水套,用喷水池作为冷却水池,所以水流分散均匀,热交换效果好,且水池冷却快,节省循环管路。适宜作为碳素卸料冷却的装置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泄炉体,2.水套壁,3.碳素排出段,4.进水管,5.水泵,6.抽水管端,7.管路连接口,8.回水管,9.冷却水池,10.潜水喷射冷却泵,11.支腿。具体实施方式据图所示,圆筒形碳素煅烧排泄炉体1下部分设有相对两半水套壁2,水套壁内为环腔,环腔内为碳素排出段3,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下部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上装有水泵5,水泵下端为抽水管端6,抽水管端插在冷却水池9的下部,在冷却水池内装有冷却水,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上侧连接有回水管8,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管路连接口7与碳素排出段水套壁连接,回水管置于冷却水池上侧,下端朝向冷却水池水面,在冷却水池下部放置有潜水喷射冷却泵10,潜水喷射冷却泵水喷射的水流朝上,靠重力返回,对水冷却。炉体下部支撑在支腿11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在碳素煅烧窑下部设置冷却水套壁,水泵从水池中抽水,从设置在水套壁下部的进水管进入水套,从水套壁上部返回到水池中,在水池中装有喷射潜水泵,不断将回来的水喷向孔中,受气流的影响散发热量,使水降温,继续作为循环冷却水使用。特点:由于水套壁由两半双腔结构,各自通水,所以与热的碳素热交换均衡,冷却效果好。由于在水池内装有向上喷射水流的潜水泵,使水流在空中冷却,所以循环水降温低,冷却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碳素卸料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碳素卸料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圆筒形碳素煅烧排泄炉体(1)下部分设有相对两半水套壁(2),水套壁内为环腔,环腔内为碳素排出段(3),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下部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上装有水泵(5),水泵下端为抽水管端(6),抽水管端插在冷却水池(9)的下部,在冷却水池内装有冷却水,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上侧连接有回水管(8),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管路连接口(7)与碳素排出段水套壁连接,回水管置于冷却水池上侧,下端朝向冷却水池水面,在冷却水池下部放置有潜水喷射冷却泵(10);所述炉体下部支撑在支腿(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碳素卸料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圆筒形碳素煅烧排泄炉体(1)下部分设有相对两半水套壁(2),水套壁内为环腔,环腔内为碳素排出段(3),在碳素排出段外侧的水套壁下部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上装有水泵(5),水泵下端为抽水管端(6),抽水管端插在冷却水池(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葫芦岛市丰达新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