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包括火炉和烟囱,所述烟囱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间隔的上段烟囱和下段烟囱,所述下段烟囱与所述火炉连接且其外围套设有水套,所述上段烟囱的下端与一圆台壳体的上开口端连接,所述圆台壳体的下开口端与所述水套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套和所述圆台壳体共同构成储水空间,且所述下端烟囱的上端伸入所述圆台壳体内,所述水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向外延伸与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泵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滤网,所述散热管位于待供暖设备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去除燃烧后的烟尘、减少室内污染且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北方的很多城镇和农村,冬天若无集体供暖,人们一般采用火炉和火炕进行供暖。火炉供暖所采用的燃料主要为煤炭、木材等,火炕供暖所采用的燃料主要为秸秆、树叶及动物粪便等。然而这些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尤其是采用火炕供暖时,涉及的燃烧过程几乎全部为无氧或缺氧燃烧,且持续24小时燃烧供暖,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含量较有氧燃烧高很多,其中,一些颗粒物还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催化剂,能够加剧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导致空气质量变差,这也是我国北方许多城镇和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另外,传统火炕通常因制作工艺落后、制作材质密封性不良等因素使得火炕四周存在许多空隙,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烟尘会通过这些空隙排放到室内,造成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呼吸带有该烟尘的空气会使人体产生不适,甚至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在新能源无法普及的今天,亟需专利技术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来抑制或减少供暖过程中固体颗粒物带来的污染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燃烧后的烟尘、减少室内污染且节能环保的节能环保供暖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包括火炉和烟囱,所述烟囱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间隔的上段烟囱和下段烟囱,所述下段烟囱与所述火炉连接且其外围套设有水套,所述上段烟囱的下端与一圆台壳体的上开口端连接,所述圆台壳体的下开口端与所述水套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套和所述圆台壳体共同构成储水空间,且所述下端烟囱的上端伸入所述圆台壳体内,所述水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向外延伸与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泵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滤网,所述散热管位于待供暖设备之中。进一步地,所述水套外设有水位检测器。进一步地,所述上段烟囱和所述下段烟囱具有相同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泵通过塑料软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向上倾斜,其中心轴线与所述水套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45°。进一步地,所述滤网设于距离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的2~3cm处。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水管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直径为3~4cm,所述出水管的直径为0.8~1cm,所述上段烟囱和所述下段烟囱之间的竖直间隔为4~5cm,所述水套的高度为30~40cm,所述圆台壳体下端开口的直径为10~15cm,所述水套和所述下段烟囱的直径比为2~3:1。进一步地,所述水套的底面设有水龙头。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止水夹,所述散热管上设有排气阀。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为蛇形扭曲的塑料软管,所述待供暖设备为火炕,所述散热管平铺于所述火炕之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节能环保供暖系统,所述火炉中的烟尘和热量通过所述下段烟囱进入所述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中的水受热蒸发产生大量的水汽,水汽上升的过程中与烟尘发生碰撞或者接触,使烟尘的能量降低且使其受潮,从而烟尘中的颗粒跌落至所述储水空间的水中,因此,有效的阻止了火炉中的烟尘通过所述上段烟囱扩散到大气而导致环境污染。注入所述储水空间的水可以为生活废水,所述滤网能够过滤掉生活废水中的渣滓,从而使生活废水能够被重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所述上段烟囱向外延伸伸出室外,从而能够避免室内污染。所述散热管为蛇形扭曲的塑料软管,所述待供暖设备为火炕,所述散热管平铺于所述火炕之上,即用所述散热管代替电热毯,可以减少电热毯的电磁污染以及电热毯对人的电磁伤害,且对所述火炕不用烧炕,避免了烧炕过程中有害烟雾从所述火炕的炕壁外露而污染室内环境,同时节省了烧炕的燃料,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节能环保供暖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节能环保供暖系统的散热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节能环保供暖系统,能够为室内供暖,也能够为火炕15等待供暖设备供暖,主要包括火炉7和烟囱,还包括设于室内或者待供暖设备内的散热管13。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烟囱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间隔的上段烟囱1和下段烟囱5,所述下段烟囱5与所述火炉7连接且其外围套设有水套3,所述上段烟囱1的下端与一圆台壳体2的上开口端连接,优选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圆台壳体2的下开口端与所述水套3的上端连接,优选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水套3和所述圆台壳体2共同构成储水空间。所述水套3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10,通过所述进水管8向所述储水空间注入生活废水,为了防止生活废水中的渣滓进入所述储水空间,所述进水管8内设有滤网9。所述出水管10向外延伸与散热管13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储水空间中的热水导入所述散热管13,所述散热管13的另一端通过回流泵14与所述进水管8连接,使被散热后的水再次从所述进水管8回流至所述储水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13为蛇形扭曲的塑料软管,所述待供暖设备为火炕15,所述散热管13平铺于所述火炕15之上,用于对所述火炕15供暖。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水套3外设有水位检测器4,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空间中的水位,防止液面没过所述下段烟囱5的上端而倒灌入所述火炉7中,也用于防止因水位过高而使废水加热沸腾后溢入所述下段烟囱5的上端。所述火炉7中的烟尘和热量通过所述下段烟囱5进入所述储水空间,所述储水空间中的水受热蒸发产生大量的水汽,水汽上升的过程中与烟尘发生碰撞或者接触,使烟尘的能量降低且使其受潮,从而烟尘中的颗粒跌落至所述储水空间的水中,因此,有效的阻止了火炉中的烟尘通过所述上段烟囱1扩散到大气而导致环境污染。为了防止所述储水区域中的烟尘颗粒积累太多而堵塞所述水套3,所述水套3的底面设有水龙头6,打开所述水龙头6,可以排出所述水套3中的废渣(包括烟尘颗粒)。请参考图1,优选所述上段烟囱1和所述下段烟囱5具有相同的直径。所述回流泵14通过塑料软管与所述进水管8连接,所述进水管8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水套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45°,所述进水管8向上倾斜,可以防止所述储水空间中的水的倒流入所述进水管8,进而倒流入所述回流泵14而将所述回流泵14损坏,优选所述下端烟囱5的上端伸入所述圆台壳体2内,所述下端烟囱5的上端高于所述进水管8的上端。所述滤网9设于距离所述进水管8的进水口的2~3cm处,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进水管8被堵塞。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进水管8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水管10的直径,所以所述出水管10中的水流速度大于所述进水管8中的水流速度,能够尽快的将热水导入所述散热管13,而且有效的降低了所述出水管10的散热面积,减少热水进入所述散热管13前的热量损失,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所述出水管10上止水夹11,所述散热管13上设有排气阀12,所述出水管10中的废水的流动可随时由所述止水夹11控制,适时的打开所述排气阀12,排出所述出水管10中的气体,能够保证废水的正常流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8的直径为3~4cm,所述出水管10的直径为0.8~1cm,所述上段烟囱1和所述下段烟囱5之间的竖直间隔为4~5cm,所述水套3的高度为30~40cm,所述圆台壳体2下端开口的直径为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包括火炉和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间隔的上段烟囱和下段烟囱,所述下段烟囱与所述火炉连接且其外围套设有水套,所述上段烟囱的下端与一圆台壳体的上开口端连接,所述圆台壳体的下开口端与所述水套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套和所述圆台壳体共同构成储水空间,且所述下端烟囱的上端伸入所述圆台壳体内,所述水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向外延伸与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泵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滤网,所述散热管位于待供暖设备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包括火炉和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包括上下设置且相互间隔的上段烟囱和下段烟囱,所述下段烟囱与所述火炉连接且其外围套设有水套,所述上段烟囱的下端与一圆台壳体的上开口端连接,所述圆台壳体的下开口端与所述水套的上端连接,所述水套和所述圆台壳体共同构成储水空间,且所述下端烟囱的上端伸入所述圆台壳体内,所述水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向外延伸与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泵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滤网,所述散热管位于待供暖设备之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外设有水位检测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烟囱和所述下段烟囱具有相同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通过塑料软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向上倾斜,其中心轴线与所述水套的中心轴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俊霞,李义连,黄河,彭潇,张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