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玉珍专利>正文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010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聚丙烯20‑30份,树脂20‑25份、石墨10‑12份、废陶瓷粉5‑8份,莫代尔纤维2‑3份,增稠剂1‑2份,绝热剂1‑2份,增韧剂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石墨极大程度的增强了聚丙烯的耐腐蚀和耐高温的特性,延长使用寿命。

A kind of polypropyle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polypropylene, includi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following weight ratio: 20 polypropylene, 30 parts, 20 resins, 10 graphite, 12 graphite, 5 waste ceramic powder, 5 waste ceramic powder, 3 copies, 3 copies of the thickener, 2 copies of thickener, 8 insulation agent, and toughening agent. The invention enhance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polypropylene by prolonging the maximum degree of graphite added to polypropylene and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但传统的聚丙烯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较差,在一些极端工作环境下,很容易被腐蚀,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腐蚀性强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聚丙烯20-30份,树脂20-25份、石墨10-12份、废陶瓷粉5-8份,莫代尔纤维2-3份,增稠剂1-2份,绝热剂1-2份,增韧剂1-2份。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石墨极大程度的增强了聚丙烯的耐腐蚀和耐高温的特性,延长使用寿命;利用废陶瓷粉增强了石墨与聚丙烯及树脂之间的聚合能力,使得聚丙烯的强度更大,布氏硬度值可达到200以上;且废陶瓷粉采用建筑废料制得,充分资源,实现节能环保;莫代尔纤维的添加能够有效增强塑料件的柔韧性,抗弯曲,抗开裂、断裂的性能均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的,所述绝热剂为玻璃纤维,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进一步的,所述废陶瓷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a:取得废弃陶瓷后,采用盐酸溶液对废弃陶瓷进行酸洗,之后再采用清水进行清洗;b:清洗完成后,沥干并烘干废弃陶瓷,破碎后通过研磨机研磨,并过80目筛,得到废陶瓷粉。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上述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原料:a: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聚丙烯,树脂、石墨、废陶瓷粉,莫代尔纤维,增稠剂,绝热剂,增韧剂;b:将聚丙烯,树脂、石墨、废陶瓷粉加入至混合机内,混合1-2h后;向混合机内投入莫代尔纤维,增稠剂,绝热剂,增韧剂,混合30-40min后,制备得到原料A;(2)注塑成型: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原料A通过注塑设备注塑成型,得到聚丙烯。进一步的,所述绝热剂为玻璃纤维;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进一步的,所述注塑设备包括下模、设于下模上方的上模、设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脱模柱、设于上模上的上模座、注塑通道、设于下模上的注塑腔及可拆卸的设于注塑腔内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内设有操作腔,该操作腔内设有部分穿入至所述注塑腔内的防脱件,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该防脱件相配合的防脱部;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防脱件相配合用于解除该防脱件与防脱部之间的配合的两组拆卸装置,所述两组拆卸装置沿所述下模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下模上设有工件顶出件和与该工件顶出件相配合的驱动件,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供该工件顶出件伸出的开口。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防脱件与防脱部的配合实现下模座与注塑腔之间的防脱配合,从而下模座的外径可设置为略小于注塑腔的内径,从而两者之间不会完全处于卡死状态,使得下模座相对注塑腔的拆装更为方便;且设置了拆装装置的设置,可控制防脱件与防脱部之间由插接防脱的状态快速转换至脱离的状态,从而便于下模座能够快速由注塑腔中取出,无需强行撬动下模座,下模座不易损坏;当工件注塑成型后,需要由下模座中脱模出来,通过工件顶出件的设置,可快速实现对工件的顶升操作,使得工件在出料时直接脱离下模座,脱模快速。进一步的,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防脱件相配合的杠杆件、与该杠杆件另一端相配合的压件、作用于所述防脱件上的复位部件及与该压件相配合的驱动部件,所述压件外端部分伸出至所述下模侧壁以与所述驱动部件相配合;设置了杠杆件,从而可采用杠杆原理驱动防脱件动作,从而作用于压件上的作用力无需过大即可轻松驱动防脱件移动,操作便捷省力。进一步的,所述复位部件为间隔分布的多个波浪形结构设置的不锈钢弹片;不锈钢弹片的结构牢固,且回复作用力大,从而在防脱件与防脱部配合时,不锈钢弹片能够作用较大的压力在防脱件上,使得防脱件与防脱部之间的配合稳定,下模座定位牢固。进一步的,所述复位部件为间隔分布的多个压簧;压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提高设备的装配效率。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于所述下模侧壁的连接部和中部铰接于该连接部上的扳手;该扳手具有扳动端和从动端,该扳动端和从动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从动端上设有与所述压件防脱配合的卡部。进一步的,当扳动所述扳动端时,所述从动端驱动所述压件向靠近注塑腔的方向移动,所述防脱件与所述压件反向动作以解除与防脱部的配合;通过扳动扳手即可驱动压件发生移动,从而控制防脱件发生移动,扳动扳手的操作相较于直接按压压件的情况而言,需要施加的力更小,操作更为省力;且由于扳手的扳动为向下扳动,操作顺手,能够施加较大的力,同时舒适感和省力感均会有所提升。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向上顶起所述下模座的顶升部件,所述压件向靠近所述注塑腔方向移动时,所述顶升部件可在压件的驱动下发生顶升操作;通过顶升部件的设置,使得下模座能够在顶升部件的顶升下直接由注塑腔中伸出,从而更换时无需对下模座进行撬动下模座,即可直接对下模座进行取换,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下模座不会应为强制撬动而出现损坏,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所述顶升部件包括设于所述注塑腔下方的顶升件、与该顶升件相配合的传动件及与该传动件相配合的推动件;所述传动件一端与顶升件相配合,另一端与推动件相配合;该推动件可在压件的驱动下向下推动所述传动件,传动件即可驱动顶升件上移顶起下模座;压件动作时可直接驱动推动件移动,实现顶升部件的顶升操作,进而当扳动扳手时,可同步实现防脱件与防脱部的脱离,同时实现顶升部件对下模座的顶升操作,无需分步操作来分别实现解除防脱和顶升的操作,操作更为简便省力;无需另外设置驱动件实现对顶升部件的顶升操作,零部件少,故障率低;且推动件与顶升件之间的驱动原理也为杠杆原理,从而推件无需作用在传动件上很大的力,即可实现顶升件的快速顶升,且顶升力度也较大,不会出现无法顶起下模座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推动件上具有拱起部,该拱起部由所述推动件至少部分弯折形成;所述压件与该拱起部相配合,且拱起部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压件按压至拱起部上时,将使得拱起部伸直,从而推动传动件发生动作,即可实现顶升件的顶升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工件顶出件包括杆体和与固连在杆体上部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套设有密封圈;弧形板可增大顶升件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更易将工件顶离下模座,且工件不会出现局部受力过大的情况,不易损坏;密封圈可与开口实现良好密封,从而避免注塑过程中热的塑液由开口与密封圈之间的间隙内向下泄露。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石墨极大程度的增强了聚丙烯的耐腐蚀和耐高温的特性,延长使用寿命;利用废陶瓷粉增强了石墨与聚丙烯及树脂之间的聚合能力,使得聚丙烯的强度更大,布氏硬度值可达到200以上;且废陶瓷粉采用建筑废料制得,充分资源,实现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聚丙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聚丙烯20份,树脂20份、石墨10份、废陶瓷粉5份,莫代尔纤维2份,增稠剂1份,绝热剂1份,增韧剂1份;所述绝热剂为玻璃纤维,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聚丙烯20‑30份,树脂20‑25份、石墨10‑12份、废陶瓷粉5‑8份,莫代尔纤维2‑3份, 增稠剂1‑2份,绝热剂1‑2份,增韧剂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聚丙烯20-30份,树脂20-25份、石墨10-12份、废陶瓷粉5-8份,莫代尔纤维2-3份,增稠剂1-2份,绝热剂1-2份,增韧剂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剂为玻璃纤维,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废陶瓷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a:取得废弃陶瓷后,采用盐酸溶液对废弃陶瓷进行酸洗,之后再采用清水进行清洗;b:清洗完成后,沥干并烘干废弃陶瓷,破碎后通过研磨机研磨,并过80目筛,得到废陶瓷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原料:a: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聚丙烯,树脂、石墨、废陶瓷粉,绝热剂,增韧剂;b:将聚丙烯,树脂、石墨、废陶瓷粉加入至混合机内,混合1-2h后;向混合机内投入绝热剂,增韧剂,混合30-40min后,制备得到原料A;(2)注塑成型: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原料A通过注塑设备注塑成型,得到聚丙烯。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剂为玻璃纤维;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设于下模上方的上模(2)、设于上模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毛玉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