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01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车架,后轮收折机构通过连杆组的弯折收合,进而带动后脚杆以连接座之枢接部与后脚杆连接的枢轴为旋转中心而朝前方的前轮架方向靠拢,后轮架组件朝前收折过程中通过连杆组的导引,使后脚杆产生朝车架本体中间方向相对靠拢之动作,最终使得两后轮能够收折置于二前轮之间,故婴儿车车架收折大幅缩减其整体宽度及体积,克服现有婴儿车车架收折后,两后轮分别位于二前轮的外侧而难以缩减收合后宽度与体积之占空间问题。另一方面,婴儿车车架收合的过程中,在左右两侧第一关节组件带动下,座垫支撑机构能够通过位于车架本体中的联动轴杆直接通过支撑板拉动整个座垫支撑机构自动收合。

Carriag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by carriage frame. The back wheel retractable mechanism is folded and fold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and then the rear foot rod is driven to the front wheel frame with the pivot connected by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rear foot rod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rear wheel assembly is guided by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in the forward folding process, so that the rear foot is made to the rear foot. The rod produces a relative close to the middle direction of the frame body, and finally makes the two rear wheel be able to disfold between the two front wheels, so the folding of the baby car frame reduces its overall width and volume, and the two rear wheel is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wo front wheel,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duce the width and volume after the closing of the existing baby car frame. The problem of space is space.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and closing the carriage frame of the baby car, the cushion support mechanism can automatically pull the whole cushion support mechanism through the support plate directly through the linkage shaft in the frame of th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婴儿车车架之组成构造,其主要包含一具有复数折收关节的车架本体,并在车架本体底部前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前轮,车架本体底部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后轮,该婴儿车车架通过具有复数折收关节的车架本体,使婴儿车车架能够展开收合。其展开后,可提供婴幼儿乘坐,让大人在路面上推移婴儿车;而收折后,则能缩减婴儿车车架所占空间,以便于收藏及搬运。然而,现有的婴儿车车架为能在移动中提供良好的平稳性与转向的灵活性,在设计时,婴儿车车架之二后轮的间距必需大于二前轮之间距。由于现有婴儿车车架之收折机构,利用其具有复数折收关节的车架本体而能产生前后弯折收合功能,因此,当婴儿车车架收合后,间距较宽的二后轮必须位于间距较窄的二前轮后方或外侧,导致婴儿车车架收合后整体宽度仍然偏大,难以缩减至较小的体积,存在占用空间的问题。而且现有的婴儿车车架中,采用简易的连杆组件以支撑承载机构,其能提供的承载能力仍有不足之处,存在安全隐患。本技术即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优化整车结构,解决了现有婴儿车车架收折后,两后轮分别位于该二前轮的外侧的问题,即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婴幼儿车车架收折后,两后轮移动至两前轮内侧之间,缩减了收折后宽度,实现了婴儿车车架收折后体积最小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包含:一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含一前轮架、一座垫支撑架、二第一关节组件、二推杆、二第二关节组件、一把手、一第一横杆、一第二横杆以及一联动轴杆。所述前轮架包含二左右相对且由前往后向上倾斜延伸的前脚杆,二所述第一关节组件分别设于座垫支撑架与二前脚杆之间,所述座垫支撑架上设有座垫板,二所述推杆下端分别与二第一关节组件连接,二所述推杆上端分别与二第二关节组件连接,所述把手两端分别连接于二第二关节组件,所述把手上设有操作组件以控制第一关节组件与第二关节组件相应作动,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设置于座垫支撑架下方,且所述第二横杆平行设置于第一横杆的前方下侧,所述第一横杆两端连接于二第一关节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横杆连接于二前脚杆之间,所述联动轴杆设于座垫板的后侧底面下方,且连接于二第一关节组件之间并与第一关节组件联动。二前轮组,二所述前轮组分别枢设于车架本体前端左右两侧,所述前轮组包含一前轮座以及一枢设于前轮座的前轮,所述前轮座与前脚杆下端连接。一座垫支撑机构,所述座垫支撑机构能活动地组设于座垫板下方,所述座垫支撑机构包含一第一弧形板、一第二弧形板以及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上端枢接于座垫板的底面中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下端枢接于第二横杆,所述支撑板上端与联动轴杆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下端、第二弧形板上端以及支撑板下端同轴枢接。一后轮收折机构,所述后轮收折机构设在车架本体后侧,所述后轮收折机构包含二后轮架组件以及二连杆组。二所述后轮架组件能活动地组设于第一横杆上,每一所述后轮架组件包含一后轮、一后轮座、一后脚杆以及一连接座,所述后轮通过一轮轴枢设于后轮座一侧,所述后脚杆下端与后轮座顶部连接,所述后脚杆与后轮之轮轴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连接座斜向地固定于第一横杆上,所述后脚杆上端枢接于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包含一枢接部以及分别位于枢接部上端的一固接部与一止挡部,所述连接座通过固接部与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通过枢接部及枢轴与后脚杆上端枢接,所述止挡部位于后脚杆上端部后方以用于限制后脚杆相对于连接座朝后旋转的角度,二所述后轮架组件之连接座由上而下且朝外方向倾斜以使二后脚杆形成由前端上方朝后端下方渐开地倾斜且呈对称状,于展开时,二所述后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二所述前轮之间的间距,且于收合时,二所述后轮置于二所述前轮之间的位置。每一所述连杆组包含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一多向连接件第二连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二多向连接件连接于后脚杆中部上。所述第一弧形板底端部上且位于枢柱下方以及相对于第二弧形板的顶端外侧设有一限位挡部。二所述连杆组分别设于第二横杆两端且位于后脚杆外侧而与相应后脚杆中部连接。所述车架本体左右两侧的推杆与座垫支撑架之间分别连接一伸缩支撑杆组,每一所述伸缩支撑杆组包含一第一支撑杆与一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弧形杆件,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枢接于推杆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侧面具有一弧形槽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于座垫支撑架侧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具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弧形槽孔中以限制第一支撑杆相对第二支撑杆伸缩的长度范围。所述前轮架前端左右两侧各具有一前轮架杆,二所述前轮组的前轮座分别枢设于前轮架杆前端底部。所述把手包含一具有操作组件的把手把持横杆以及二自把持横杆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杆部,二所述杆部下端分别连接于二第二关节组件。二后脚杆中部之间连接一弹性条。每一所述后轮座上设有一能选择性锁定后轮的车轮锁定装置,二所述车轮锁定装置之间连接一钢索以联动二车轮锁定装置作动,且其中一所述车轮锁定装置上设有一能控制车轮锁定装置作动的踏板。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其主要利用连接于车架本体后侧的后轮收折机构,该后轮收折机构以其二后轮架组件能够弯折且斜向而对称地设置于该车架本体的第一横杆上,另通过连杆组将后轮架组件的后脚杆与车架本体的第二横杆连接,故当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朝外侧向倾斜设置的连接座能引导后脚杆朝后方外侧伸展,使该二后轮间距大于该二前轮间距,同时藉由连接于第二横杆端部与后脚杆中部之间的连杆组呈伸展状态,对朝后伸展的后脚杆提供支撑力量。另一方面,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利用连接于座垫板底部,且置于联动轴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以及具有可收折功能的座垫支撑机构,形成了一个能展开收合的多点式支撑机构,故对座垫板提供了稳定的辅助支撑力量,确保了婴儿车展开使用具有呈稳固的伸展状态,且能够在地面上平稳地行走。当婴儿车车架收折时,后轮收折机构通过连杆组的弯折收合,进而带动后脚杆以连接座之枢接部与后脚杆连接的枢轴为旋转中心而朝前方的前轮架方向靠拢,后轮架组件朝前收折过程中通过连杆组的导引,使后脚杆产生朝车架本体中间方向相对靠拢之动作,最终使得两后轮能够收折置于二前轮之间,故婴儿车车架收折大幅缩减其整体宽度及体积,克服现有婴儿车车架收折后,两后轮分别位于二前轮的外侧而难以缩减收合后宽度与体积之占空间问题。另一方面,婴儿车车架收合的过程中,在左右两侧第一关节组件带动下,座垫支撑机构能够通过位于车架本体中的联动轴杆直接通过支撑板拉动整个座垫支撑机构自动收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的局部仰视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后视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局部仰视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婴儿车车架呈收折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婴儿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架本体(1),所述车架本体(1)包含一前轮架(10)、一座垫支撑架(11)、二第一关节组件(12A)、二推杆(13)、二第二关节组件(12B)、一把手(14)、一第一横杆(16)、一第二横杆(17)以及一联动轴杆(121);所述前轮架(10)包含二左右相对且由前往后向上倾斜延伸的前脚杆(101),二所述第一关节组件(12A)分别设于座垫支撑架(11)与二前脚杆(101)之间,所述座垫支撑架(11)上设有座垫板(111),二所述推杆(13)下端分别与二第一关节组件(12A)连接,二所述推杆(13)上端分别与二第二关节组件(12B)连接,所述把手(14)两端分别连接于二第二关节组件(12B),所述把手(14)上设有操作组件(15)以控制第一关节组件(12A)与第二关节组件(12B)相应作动,所述第一横杆(16)与第二横杆(17)设置于座垫支撑架(11)下方,且所述第二横杆(17)平行设置于第一横杆(16)的前方下侧,所述第一横杆(16)两端连接于二第一关节组件(12A)之间,所述第二横杆(17))连接于二前脚杆(101)之间,所述联动轴杆(121)设于座垫板(111)的后侧底面下方,且连接于二第一关节组件(12A)之间并与第一关节组件(12A)联动;二前轮组(2),二所述前轮组(2)分别枢设于车架本体(1)前端左右两侧,所述前轮组(2)包含一前轮座(20)以及一枢设于前轮座(20)的前轮(21),所述前轮座(20)与前脚杆(101)下端连接;一座垫支撑机构(3),所述座垫支撑机构(3)能活动地组设于座垫板(111)下方,所述座垫支撑机构(3)包含一第一弧形板(31)、一第二弧形板(32)以及一支撑板(33),所述第一弧形板(31)上端枢接于座垫板(111)的底面中部,所述第二弧形板(32)的下端枢接于第二横杆(17),所述支撑板(33)上端与联动轴杆(121)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31)下端、第二弧形板(32)上端以及支撑板(33)下端同轴枢接;一后轮收折机构(4),所述后轮收折机构(4)设在车架本体(1)后侧,所述后轮收折机构(4)包含二后轮架组件(40)以及二连杆组(50);二所述后轮架组件(40)能活动地组设于第一横杆(16)上,每一所述后轮架组件(40)包含一后轮(41)、一后轮座(42)、一后脚杆(43)以及一连接座(44),所述后轮(41)通过一轮轴枢设于后轮座(42)一侧,所述后脚杆(43)下端与后轮座(42)顶部连接,所述后脚杆(43)与后轮(41)之轮轴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连接座(44)斜向地固定于第一横杆(16)上,所述后脚杆(43)上端枢接于连接座(44)上,所述连接座(44)包含一枢接部(441)以及分别位于枢接部(441)上端的一固接部(442)与一止挡部(443),所述连接座(44)通过固接部(442)与第一横杆(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4)通过枢接部(441)及一枢轴与后脚杆(43)上端枢接,所述止挡部(443)位于后脚杆(43)上端部后方以用于限制后脚杆(43)相对于连接座(44)朝后旋转的角度,二所述后轮架组件(40)之连接座(44)由上而下且朝外方向倾斜以使二后脚杆(43)形成由前端上方朝后端下方渐开地倾斜且呈对称状,于展开时,二所述后轮(41)之间的间距大于二所述前轮(21)之间的间距,且于收合时,二所述后轮(41)置于二所述前轮(21)之间的位置;每一所述连杆组(50)包含一第一连杆(51)、一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连杆(51)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杆(17)上,所述第一连杆(51)另一端通过第一多向连接件(53)第二连杆(5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2)另一端通过第二多向连接件(54)连接于后脚杆(43)中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架本体(1),所述车架本体(1)包含一前轮架(10)、一座垫支撑架(11)、二第一关节组件(12A)、二推杆(13)、二第二关节组件(12B)、一把手(14)、一第一横杆(16)、一第二横杆(17)以及一联动轴杆(121);所述前轮架(10)包含二左右相对且由前往后向上倾斜延伸的前脚杆(101),二所述第一关节组件(12A)分别设于座垫支撑架(11)与二前脚杆(101)之间,所述座垫支撑架(11)上设有座垫板(111),二所述推杆(13)下端分别与二第一关节组件(12A)连接,二所述推杆(13)上端分别与二第二关节组件(12B)连接,所述把手(14)两端分别连接于二第二关节组件(12B),所述把手(14)上设有操作组件(15)以控制第一关节组件(12A)与第二关节组件(12B)相应作动,所述第一横杆(16)与第二横杆(17)设置于座垫支撑架(11)下方,且所述第二横杆(17)平行设置于第一横杆(16)的前方下侧,所述第一横杆(16)两端连接于二第一关节组件(12A)之间,所述第二横杆(17))连接于二前脚杆(101)之间,所述联动轴杆(121)设于座垫板(111)的后侧底面下方,且连接于二第一关节组件(12A)之间并与第一关节组件(12A)联动;二前轮组(2),二所述前轮组(2)分别枢设于车架本体(1)前端左右两侧,所述前轮组(2)包含一前轮座(20)以及一枢设于前轮座(20)的前轮(21),所述前轮座(20)与前脚杆(101)下端连接;一座垫支撑机构(3),所述座垫支撑机构(3)能活动地组设于座垫板(111)下方,所述座垫支撑机构(3)包含一第一弧形板(31)、一第二弧形板(32)以及一支撑板(33),所述第一弧形板(31)上端枢接于座垫板(111)的底面中部,所述第二弧形板(32)的下端枢接于第二横杆(17),所述支撑板(33)上端与联动轴杆(121)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31)下端、第二弧形板(32)上端以及支撑板(33)下端同轴枢接;一后轮收折机构(4),所述后轮收折机构(4)设在车架本体(1)后侧,所述后轮收折机构(4)包含二后轮架组件(40)以及二连杆组(50);二所述后轮架组件(40)能活动地组设于第一横杆(16)上,每一所述后轮架组件(40)包含一后轮(41)、一后轮座(42)、一后脚杆(43)以及一连接座(44),所述后轮(41)通过一轮轴枢设于后轮座(42)一侧,所述后脚杆(43)下端与后轮座(42)顶部连接,所述后脚杆(43)与后轮(41)之轮轴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连接座(44)斜向地固定于第一横杆(16)上,所述后脚杆(43)上端枢接于连接座(44)上,所述连接座(44)包含一枢接部(441)以及分别位于枢接部(441)上端的一固接部(442)与一止挡部(443),所述连接座(44)通过固接部(442)与第一横杆(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4)通过枢接部(441)及一枢轴与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西区青原贸易代理服务部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