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兆坤专利>正文

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964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该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包括车轮框架、固定在车轮框架上的气嘴阀,还包括高低气压系统,所述高低气压系统包括底层气胎室、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所述底层气胎室贴合在车轮框架边缘内侧,中层内胎室一端与底层气胎室抵靠,另一端与外层胎皮室接触,所述外层胎皮室嵌入在车轮框架边缘,并将底层气胎室与中层内胎室进行包覆,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之间留有低压真空空隙,该装置可将气压达到致极,使用一个高气压的车胎防止扁平,以及在内部有管导,令内部留有低气压的空间,同时提供良好的牵引力。

High and low a self-propelled tire pressur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yre field, and more specifically, a high and low one bicycle tire pressure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bicycle tire pressure system, including the wheel frame, the air valve fixed on the wheel frame, and the high and low pressure system, and the high and low pressure system includes the bottom air tire chamber, the middle inner tube chamber and the outer tire. The bottom chamber is attached to the edge of the wheel frame, one end of the middle inner tube chamber and the bottom air tyre room, the other end contact with the outer skin chamber, and the outer skin chamber is embedded at the edge of the wheel frame, and the bottom air tube chamber is covered with the middle inner tube chamber, and the middle inner tube chamber and the outer skin chamber are kept between them. With a low pressure vacuum gap, the device can make the air pressure to the pole, use a high pressure tire to prevent flat, and the inner tube guide, make the inner room with low pressure space, and provide good t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
技术介绍
自行车依用途不同而区分有登山越野车、技术单车及公路竞赛车等车款,各车种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所使用车胎结构不同,以登山越野车为例,其车胎功能着重于具备良好抓地力,因此其胎纹布满胎面且设计复杂;又以公路竞赛车为例,为求速度,其胎面中央部位刻意省去胎纹的设计,因胎纹结构会提高滚动阻力,增加骑乘者的施力负荷,要准备行山自行车的车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弄得太硬的话会降低牵引力,而太软的话车胎就会被压得扁平,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包括车轮框架、固定在车轮框架上的气嘴阀,还包括高低气压系统,所述高低气压系统包括底层气胎室、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所述底层气胎室贴合在车轮框架边缘内侧,中层内胎室一端与底层气胎室抵靠,另一端与外层胎皮室接触,所述外层胎皮室嵌入在车轮框架边缘,并将底层气胎室与中层内胎室进行包覆,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之间留有低压真空空隙,该装置设计新颖,可将气压达到致极,使用一个高气压的车胎防止扁平,以及在内部有管导,令内部留有低气压的空间,同时提供良好的牵引力。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胎皮室包括内面胶、三角胶与胎面胶,所述三角胶一端与内面胶贴合,一端与车轮框架边缘接触,胎面胶包覆在内面胶外表面。外层胎皮室分为三部分:胎体、帘布、外胎面。胎体较柔软,胎面刚性较大,中间的帘线起到加强胎体强度和定型的作用,多加以金属丝提高轮胎的弹力性能。子午线轮胎的帘布层相当于轮胎的基本骨架,其排列方向与轮胎子午断面一致,由于行驶时轮胎要承受较大的切向作用力,为保证帘线的稳固,在其外部又有若干层由高强度、不易拉伸的材料制成的带束层(又称箍紧层),其帘线方向与子午断面呈较大的交角(70-75度),材料多选用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或钢丝等高强度材料,既起到固定帘线的作用,同时利用束带来提高胎面的刚性。轮胎侧面的刚性小于胎面的刚性,所以在转弯时轮胎侧面因受地面横向力作用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了外胎面的触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具有弹性大,耐磨性好,滚动阻力小,附着性能好,缓冲性能好,承载能力大,不易刺穿;缺点是胎侧易裂口,由于侧向变形大,制造技术要求高,成本高。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胎皮室上还设有玻璃微珠。能增强胎面的抓地力与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内胎室包括防爆层、胎肩垫胶,所述防爆层贴合在胎肩垫胶内侧。采用双气室系统能够降低胎压的同时提高牵引力;中层内胎室能防止爆胎;不会被刺穿,也不会漏气,保证车胎发挥最大性能。更进一步的,所述车轮框架上还设有织网罩构件。进一步的,所述车轮框架上还固定有胎唇构件。胎唇构件为轮胎内缘与钢圈(车轮框架)接触的部位,负责固定轮胎与钢圈上,内置高张力的集束钢丝,紧密的扣住钢圈。更进一步的,所述车轮框架为铝合金一体化结构。铝合金重量轻,不会生锈,能大大提高山地自行车的轻便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该装置设计新颖,可将气压达到致极,使用一个高气压的车胎防止扁平,以及在内部有管导,令内部留有低气压的空间,同时提供良好的牵引力。(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车轮框架为铝合金一体化结构。铝合金重量轻,不会生锈,能大大提高山地自行车的轻便性。(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还设有限位器,采用双气室系统能够降低胎压的同时提高牵引力;中层内胎室能防止爆胎;不会被刺穿,也不会漏气,保证车胎发挥最大性能。(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生产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的高低气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中,1为高低气压系统、2为车轮框架、3为外层胎皮室、4为玻璃微珠、5为中层内胎室、6为防爆层、7为底层气胎室、8为气嘴阀、9为胎唇构件、10为织网罩构件。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包括车轮框架2、固定在车轮框架上的气嘴阀8,还包括高低气压系统1,高低气压系统包括底层气胎室7、中层内胎室5与外层胎皮室3,底层气胎室贴合在车轮框架边缘内侧,中层内胎室一端与底层气胎室抵靠,另一端与外层胎皮室接触,外层胎皮室嵌入在车轮框架边缘,并将底层气胎室与中层内胎室进行包覆,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之间留有低压真空空隙,该装置设计新颖,可将气压达到致极,使用一个高气压的车胎防止扁平,以及在内部有管导,令内部留有低气压的空间,同时提供良好的牵引力。外层胎皮室包括内面胶、三角胶与胎面胶,三角胶一端与内面胶贴合,一端与车轮框架边缘接触,胎面胶包覆在内面胶外表面。外层胎皮室分为三部分:胎体、帘布、外胎面。胎体较柔软,胎面刚性较大,中间的帘线起到加强胎体强度和定型的作用,多加以金属丝提高轮胎的弹力性能。子午线轮胎的帘布层相当于轮胎的基本骨架,其排列方向与轮胎子午断面一致,由于行驶时轮胎要承受较大的切向作用力,为保证帘线的稳固,在其外部又有若干层由高强度、不易拉伸的材料制成的带束层(又称箍紧层),其帘线方向与子午断面呈较大的交角(70-75度),材料多选用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或钢丝等高强度材料,既起到固定帘线的作用,同时利用束带来提高胎面的刚性。轮胎侧面的刚性小于胎面的刚性,所以在转弯时轮胎侧面因受地面横向力作用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了外胎面的触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具有弹性大,耐磨性好,滚动阻力小,附着性能好,缓冲性能好,承载能力大,不易刺穿;缺点是胎侧易裂口,由于侧向变形大,制造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外层胎皮室上还设有玻璃微珠4。能增强胎面的抓地力与摩擦力。中层内胎室包括防爆层、胎肩垫胶,防爆层贴合在胎肩垫胶内侧。采用双气室系统能够降低胎压的同时提高牵引力;中层内胎室能防止爆胎;不会被刺穿,也不会漏气,保证车胎发挥最大性能。车轮框架上还设有织网罩构件10。车轮框架上还固定有胎唇构件9。胎唇构件为轮胎内缘与钢圈(车轮框架)接触的部位,负责固定轮胎与钢圈上,内置高张力的集束钢丝,紧密的扣住钢圈。车轮框架为铝合金一体化结构。铝合金重量轻,不会生锈,能大大提高山地自行车的轻便性。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包括车轮框架、固定在车轮框架上的气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低气压系统,所述高低气压系统包括底层气胎室、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所述底层气胎室贴合在车轮框架边缘内侧,中层内胎室一端与底层气胎室抵靠,另一端与外层胎皮室接触,所述外层胎皮室嵌入在车轮框架边缘,并将底层气胎室与中层内胎室进行包覆,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之间留有低压真空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包括车轮框架、固定在车轮框架上的气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低气压系统,所述高低气压系统包括底层气胎室、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所述底层气胎室贴合在车轮框架边缘内侧,中层内胎室一端与底层气胎室抵靠,另一端与外层胎皮室接触,所述外层胎皮室嵌入在车轮框架边缘,并将底层气胎室与中层内胎室进行包覆,中层内胎室与外层胎皮室之间留有低压真空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合一自行车胎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胎皮室包括内面胶、三角胶与胎面胶,所述三角胶一端与内面胶贴合,一端与车轮框架边缘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兆坤
申请(专利权)人:潘兆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