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ID树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670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ID树池,包括:树池本体,所述树池本体嵌设在路面内;雨水口,所述雨水口嵌设在路面内并位于树池本体的一侧;多孔管道,所述多孔管道连通树池本体的内腔和雨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ID树池,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利用,同时通过雨水消纳缓解管网防洪压力。下雨时,雨水口中汇流的雨水可通过树池渗透入地下,缓解了管网防洪压力,同时设置了渗透层强化了树池渗透能力,降低了根系的淹没时间;未下雨时,多孔管道多孔道管与大气相同,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减少根系缺氧风险,同时有利于微生物对土壤分解,从而部分恢复系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

A LID tree poo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D tree pool, including: the tree pool body, the tree pool body embedded in the road, the rainwater mouth, the rainwater mouth embedded in the road and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tree pool body; the porous pipe, the porous pipe connected 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tree pool body and the rain water port. The LID tree pool of the invention collects, purifies and utilizes rainwater, and alleviating the flood control pressure through the rain water. When it rains, the rainwater in the rain mouth can be permeated through the tree pool, which relieves the pressure of the flood control of the pipe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meation layer has been set up to strengthe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tree pool and reduce the time of the root inundation; the porous pipe pipe is the same as the atmosphere when it is not rained, which improves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 and reduces the anoxia of the root system. Risk is also conducive to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the soil, thus partially restoring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ID树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公共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ID树池。
技术介绍
树池是用于种植树木的人工构筑物,是城市道路及广场中树木生长的必要空间。传统树池尤其是人行道铺砖上的树池,主要作用是保护植被、少受人为影响,同时可以与铺装、水体、雕塑等结合增强景观效果,若加设坐凳还能为行人提供休憩场所。传统树池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通常砌高池体提高种植高度,防止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位过高根部溺水死亡,或为了特定的景观设计将树木高位栽植。此种方式导致除树冠外雨水难汇入树池中,大部分雨水随路面径流流入管网,同时容易造成种植土壤的流失。另一方面,树池周围铺装大都不透水,暴雨时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当水涝退去后,树池内积存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根系缺氧容易中毒腐烂,加大了市政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影响开发设施--LID树池。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LID英文的全称是LowImpactDevelopmen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ID树池,包括:树池本体,所述树池本体嵌设在路面内;雨水口,所述雨水口嵌设在路面内并位于树池本体的一侧;多孔管道,所述多孔管道连通树池本体的内腔和雨水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LID树池;可以建造在道路、广场等地方,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利用,同时通过雨水消纳缓解管网防洪压力。下雨时,雨水口中汇流的雨水可通过树池渗透入地下,缓解了管网防洪压力,由于渗透层由大颗粒卵石和级配碎石组成,孔隙率大,布置在多孔管道周围,相比于泥土层而言,雨水更易渗透排放,故渗透层的设置强化了树池渗透能力,降低了根系的淹没时间;未下雨时或蓄水下渗排放完毕后,多孔管道多孔道管与大气相同,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减少根系缺氧风险,同时有利于微生物对土壤分解,从而部分恢复系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降雨初期,树池土壤较干燥,水份未饱和,此时雨水口雨水可通过多孔管道渗透入树池土壤中,减缓了管网防洪压力;降雨中后期及降雨刚结束时,土壤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蓄水层水位较高,此时蓄水层与雨水口进水口(其中进水口为设置在雨水口2靠近树池本体的一侧的锥形孔)形成水位差,蓄水层及树池土壤积水可通过多孔管道缓慢排向雨水口,避免根系长期处于淹没状态。优选的,所述树池本体包括上部开口的中空池体和位于池体内的所述树池本体包括中空且上部开口的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内的过滤层、种植土层和渗透层,所述种植土层设在过滤层的下方,所述渗透层嵌设在种植土层中部,所述多孔管道嵌设在渗透层内,所述池体的上部开口处连接有网格篦子,所述多孔管道一端与雨水口连通,另一端嵌设在渗透层内,并环绕在池体内部布置,有利于雨水渗透。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和网格篦子之间留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的高度为10-15cm。优选的,多孔管道埋设深度为1-2m,一般市政雨水口深度为0.5-1m,多孔管道与雨水口接口(即前面所述的锥形孔处)高于雨水口底部5-10cm。过滤层高度5-20cm均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降低树池表层高度,形成一定下凹高度的蓄水层,相比传统树池更利于汇水。同时提供了一定的蓄水空间,可作为临时蓄水池使用,与其他生态树池相比,本设计不需另设蓄水室,减少了工程成本;设置了过滤层,强化了树池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同时暂时蓄水,可以在下雨时储蓄水量缓解洪峰,雨停后蓄水空间雨水缓慢持续下渗,通过多孔管道排放,也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过滤介质制成,所述过滤介质包括陶粒、石英砂和中粗砂,所述过滤介质上方堆放大颗粒卵石,以防止水流冲刷流失。优选的,所述渗透层由卵石和级配碎石组成。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有效的实现对水体的过滤净化,又能避免雨水冲刷造成的流失。优选的,所述雨水口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多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处覆盖有网罩,所述网罩的上部设用于过滤的通孔。雨水口中设置了网罩,其上部分有孔设计、下部分无孔设计,有利于弃流初期雨水并过滤大颗粒物质,避免堵塞。与其他生态树池相比,该设计简单、廉价、节约空间,不需要专门设计弃流和过滤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LID树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树池本体,11.池体,12.过滤层,13.种植土层,14.渗透层,15,网格篦子,16.蓄水层,2.雨水口,21.网罩,3.多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ID树池,包括:树池本体1,所述树池本体嵌设在路面内;雨水口2,所述雨水口2嵌设在路面内并位于树池本体的一侧;多孔管道3,所述多孔管道3连通树池本体和雨水口2。其中多孔管道3是指在管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的管道,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制作,使用寿命长,耐腐蚀。在道路、广场等地方建造LID树池,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和利用,同时通过雨水消纳缓解管网防洪压力。下雨时,雨水口中汇流的雨水可通过树池渗透入地下,缓解了管网防洪压力,同时设置了渗透层强化了树池渗透能力,降低了根系的淹没时间;未下雨时或蓄水下渗排放完毕后,多孔管道3与大气相同,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减少根系缺氧风险,同时有利于微生物对土壤分解,从而部分恢复系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所述树池本体1包括上部开口的中空池体11以及设置在池体11内的过滤层12、种植土层13和渗透层14,所述种植土层13设在过滤层12的下方,所述渗透层14嵌设在种植土层13中部,所述多孔管道3嵌设在渗透层14内,有利于雨水渗透。所述过滤层12和网格篦子15之间留有蓄水层16,所述蓄水层16的高度为10-15cm。也就是说,降低树池表层(即过滤层)的高度,这样就在过滤层和网格篦子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置区域,这一空置区域,在不下雨时,与外接连通,可以与多孔管道配合,更好的实现植物根系的透气;而在下雨时,则形成一定下凹高度的蓄水层,相比传统树池更利于汇水。同时在雨后一段时间内提供了一定的蓄水空间,与其他生态树池相比,本设计不需另设蓄水室,减少了工程成本;设置了过滤层,强化了树池对雨水的净化能力。所述过滤层12由过滤介质制成,所述过滤介质包括陶粒、石英砂和中粗砂,所述过滤介质上方堆放大颗粒卵石。大颗粒卵石重量较大,能够防止水流冲刷造成的过滤介质的流失;陶粒、石英砂和中粗砂制成的过滤介质,既能净化水体,又能保证根系的透气。同时,陶粒、石英砂和中粗砂可以通过逐层铺设的方式制成过滤层,也可以现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铺设在渗透层的上方。所述渗透层14由卵石和级配碎石组成,可以在过滤层之后进一步净化水质,同时组分之间的空隙能够保证根系的呼吸。所述雨水口2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多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网罩21,所述网罩21的上部设用于过滤的通孔。进水口为设置在雨水口2靠近树池本体的一侧的锥形孔,锥形孔较小一端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LID树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LID树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树池本体(1),所述树池本体(1)嵌设在路面内;雨水口(2),所述雨水口(2)嵌设在路面内并位于树池本体(1)的一侧;多孔管道(3),所述多孔管道(3)连通树池本体(1)的内腔和雨水口(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ID树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树池本体(1),所述树池本体(1)嵌设在路面内;雨水口(2),所述雨水口(2)嵌设在路面内并位于树池本体(1)的一侧;多孔管道(3),所述多孔管道(3)连通树池本体(1)的内腔和雨水口(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D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1)包括中空且上部开口的池体(11)以及设置在池体(11)内的过滤层(12)、种植土层(13)和渗透层(14),所述种植土层(13)设在过滤层(12)的下方,所述渗透层(14)嵌设在种植土层(13)中部,所述多孔管道(3)一端与雨水口(2)连通,另一端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盛彬钟任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真和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