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430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壳体;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上层电池模组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的上方,上层电池模组的两端引出有上层模组正极端和上层模组负极端,下层电池模组的两端引出有下层模组正极端和下层模组负极端;BDU和手动维修开关组件,上层模组正极端和下层模组负极端通过以非跨越BDU的线缆与BDU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下层模组正极端和上层模组负极端通过以非跨越手动维修开关组件的线缆与手动维修开关组件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通过将线缆和低压线束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尽量减少所需空间,减小电池包的外轮廓大小,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电池包的功能需求。

Battery p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package. The battery pack includes the shell, the upper battery module and the lower battery module, the upper battery module is set above the lower battery module, and the upper battery module ends with the upper module positive extremes and the upper module negative extremes. The lower layer battery module leads to the negative extremes of the lower layer module and the lower layer module; BD U and manual maintenance switch components, the upper module positive and lower modules are nega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erminals on the BDU by non spanning BDU cables, and the lower module positive extremes and the upper module are negatively connected by the cable of the non spanning manual maintenance switch compon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terminal on the manual maintenance switch module. . According to the battery pack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cable and the low voltage wire harness are arranged in a reasonable space, the required space is reduce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size of the outer ring profile of the battery pack is reduced, and the function demand of the battery pack is met in the limited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EV(纯电动汽车)对汽车架构的改动比较大,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区别于传统使用汽油发电、电辅助汽油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搭载一个含有较多电量的电池包,可以通过电源为其充电)对传统汽车的改动比较小,且具有在城市工况油耗明显改善等优势,使得其应用越来越广。因为PHEV搭载的电池包是新增在传统车的结构上,可利用的空间比较有限,所以对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要求比较高。电气线束作为电池包中电流或者信号的载体,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在电池包中的布置以及走向也需要一定的位置以及空间,现有的电气线束不能进行合理的排布,这不仅会导致信号间相互干扰,影响电池包的可靠性,更会造成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影响客户体验,降低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通过将电气线束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尽量减少所需空间,减小电池包的外轮廓大小,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电池包的功能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所述上层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上方,所述上层电池模组的两端引出有上层模组正极端和上层模组负极端,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两端引出有下层模组正极端和下层模组负极端;BDU和手动维修开关组件,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和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通过以非跨越所述BDU的线缆与所述BDU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和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通过以非跨越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的线缆与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BDU具有BDU左侧接线端和BDU右侧接线端;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具有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具有维修开关左侧接线端和维修开关右侧接线端;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和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均位于对应电池模组的左端且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和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均位于对应电池模组的右端;其中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与所述BDU右侧接线端通过第一线缆相连,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与所述维修开关右侧接线端通过第二线缆相连,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与所述维修开关左侧接线端通过第三线缆相连,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与所述BDU左侧接线端通过第四线缆相连。进一步地,所述BDU左侧接线端的高度小于所述BDU右侧接线端的高度。可选地,所述连接模块向前突出所述BDU的前表面,所述BDU的前表面为正对所述上层电池模组和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缆具有第二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所述第三线缆具有第三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所述第二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和所述第三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分别从两侧相对地插入固定在所述连接模块内。具体地,所述上层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并置的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三电池模组和第四电池模组,所述下层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并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三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四电池模组正下方的第五电池模组、第六电池模组、第七电池模组和第八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引出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所述第五电池模组引出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所述第四电池模组引出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所述第八电池模组引出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进一步地,所述BDU位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三电池模组、所述第六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七电池模组的后方且偏向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六电池模组,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位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的后方,且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位于所述BDU的右上方;所述BDU的左侧边缘位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接缝附近,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的右侧边缘位于所述第三电池模组与所述第四电池模组的接缝附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强电转接板,所述强电转接板包括:强电转接板本体,所述强电转接板本体上设置有线束过孔,电机线束的一端与所述BDU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线束过孔向外穿出所述壳体,所述电机线束上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遮蔽所述线束过孔。进一步地,所述强电转接板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周面设置有盲孔内螺纹,所述密封座通过穿设所述密封座并与所述盲孔内螺纹连接的螺栓而紧固在所述强电转接板本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BMS主控板和弱电接头,所述BMS主控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上层电池模组和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相连,所述弱电接头与所述BMS主控板和所述BDU相连,所述弱电接头穿设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通过将线缆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电池包的功能需求,同时可以尽量减少线缆所需空间,提高电池包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而减小电池包的外轮廓大小。此外,还可以避免线缆之间相互干扰,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图2是电池模组与BMS主控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八块电池模组的示意图;图4是单个电池模组的示意图;图5是电池模组、BDU、手动维修开关组件的主视图;图6是电池模组、BDU、手动维修开关组件的俯视图;图7是第一铜排的示意图;图8是第二铜排的示意图;图9是第三铜排的示意图;图10是第二线缆的示意图;图11是第四线缆的示意图;图12是BMS主控板与低压线束的示意图;图13是强电转接板的正面示意图;图14是强电转接板的背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包100、壳体1、上层电池模组2、上层模组正极端21、上层模组负极端22、第一电池模组23、第二电池模组24、第三电池模组25、第四电池模组26、下层电池模组3、下层模组正极端31、下层模组负极端32、第五电池模组33、第六电池模组34、第七电池模组35、第八电池模组36、BDU4、BDU左侧接线端41、BDU右侧接线端42、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连接模块51、维修开关左侧接线端52、维修开关右侧接线端53、第一线缆61、第二线缆62、第二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621、第三线缆63、第三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631、第四线缆64、第一铜排65、第二铜排66、第三铜排67、强电转接板7、强电转接板本体71、线束过孔72、密封座73、充电口孔74、螺栓密封圈75、壳体密封圈76、定位孔77、电机线束8、电机接头81、BMS主控板9、低压线束91、上层低压线束911、下层低压线束912、BDU低压线束913、线束卡扣92、第一接线端子931、第二接线端子932、第三接线端子933、第四接线端子934、下层接线端子935、BDU接线端子936、弱电接头1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图1-图1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电池包10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可以包括壳体1、上层电池模组2、下层电池模组3、BDU4和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其中,上层电池模组2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上层电池模组(2)和下层电池模组(3),所述上层电池模组(2)设置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3)的上方,所述上层电池模组(2)的两端引出有上层模组正极端(21)和上层模组负极端(22),所述下层电池模组(3)的两端引出有下层模组正极端(31)和下层模组负极端(32);BDU(4)和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21)和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32)通过以非跨越所述BDU(4)的线缆与所述BDU(4)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31)和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22)通过以非跨越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的线缆与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上层电池模组(2)和下层电池模组(3),所述上层电池模组(2)设置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3)的上方,所述上层电池模组(2)的两端引出有上层模组正极端(21)和上层模组负极端(22),所述下层电池模组(3)的两端引出有下层模组正极端(31)和下层模组负极端(32);BDU(4)和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21)和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32)通过以非跨越所述BDU(4)的线缆与所述BDU(4)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31)和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22)通过以非跨越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的线缆与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上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BDU(4)具有BDU左侧接线端(41)和BDU右侧接线端(42);所述手动维修开关组件(5)具有连接模块(51),所述连接模块(51)具有维修开关左侧接线端(52)和维修开关右侧接线端(53);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22)和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32)均位于对应电池模组的左端且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21)和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31)均位于对应电池模组的右端;其中所述上层模组正极端(21)与所述BDU右侧接线端(42)通过第一线缆(61)相连,所述下层模组正极端(31)与所述维修开关右侧接线端(53)通过第二线缆(62)相连,所述上层模组负极端(22)与所述维修开关左侧接线端(52)通过第三线缆(63)相连,所述下层模组负极端(32)与所述BDU左侧接线端(41)通过第四线缆(6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BDU左侧接线端(41)的高度小于所述BDU右侧接线端(42)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51)向前突出所述BDU(4)的前表面,所述BDU(4)的前表面为正对所述上层电池模组(2)和所述下层电池模组(3)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缆(62)具有第二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621),所述第三线缆(63)具有第三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631),所述第二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621)和所述第三线缆维修开关连接端(631)分别从两侧相对地插入固定在所述连接模块(51)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池模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梁栋段纷纷杨坤李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