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宗坤专利>正文

物品防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826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物品防盗装置,包括长方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开口,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响铃报警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且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呈夹角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转动连接,本产品可有效的防止被盗窃的风险,安全可靠。

Anti-theft device for article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daily necessities, especially an anti-theft device, including a shell of a rectangular body. One sid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inner of the shell is an empty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can be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with a bell alarm device.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side is on one side. Wit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opening near the shell,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a angle wit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shell and extends into the shell,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ne side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produc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isk of theft and be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品防盗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物品防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出行中随身携带的手机、钱包,银行卡之类的易被小偷盗窃,造成自身财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手机易被盗窃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物品防盗装置,当物品放入该装置中时,如手机、钱包以及银行卡之类的其可有效防止被盗窃的风险,安全可靠。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物品防盗装置,包括长方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有开口,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响铃报警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且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呈夹角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可使所述第二连接板发生弹性偏转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壳体内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壳体顶壁之间设有弹性拉伸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可用于连通启动所述响铃报警装置的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另一侧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片设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上且处于所述第一金属片正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电连接,当所述壳体内放入物品时,所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不接触,当所述壳体内的物品拿出时,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弹性拉伸装置的作用下向上偏转,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相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可用于钱包、手机以及银行卡的防盗,安全可靠,当物品放入壳体内时,其物品与壳体的顶壁第二连接板上端面相互抵接,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弹性拉伸装置处理弹性压缩状态,当物品被小偷盗走时,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向上挤压第二连接板,使第二连接板与壳体的顶壁靠拢,同时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相互靠近至抵接,弹性拉伸装置也拉动第二连接板,使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抵接,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响铃报警装置的开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底板上设有长条形的滑孔,所述滑孔内设有相互配合且可自由滑动的滑动件,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滑孔中部时,所述弹簧处于完全压缩状态,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滑孔两端时,所述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当物品放入壳体内时,并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面抵接,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滑孔中部,所述弹簧处于完全压缩状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性金属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弹性金属片可弯曲的卡设于两所述卡槽内,并可相对滑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伸的硅胶圈,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下端面设有相互对称的“L”型扣件,所述硅胶圈套设于所述扣件上且处于拉伸状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弹性拉伸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拉伸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壳体内的顶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可相互抵接的第一阻挡件与第二阻挡件,所述拉伸弹簧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垂直固定设有滑动块,所述壳体上设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与之滑动连接,当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一端时,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第二连阻挡件相抵接,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不抵接,当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通孔另一端时,所述第一阻挡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阻挡件的自由端相互远离。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内的顶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可用于防止物品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相抵接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不相接触,当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相抵接时,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不抵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面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连接板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卡合连接有可减小物品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摩擦可自由滚动的滚动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外壁上可拆连接有固定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产品存放物品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产品拿出物品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止报警时本技术产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产品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产品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产品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产品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开口,5、物品,6、弹簧,7、滑孔,8、滑动件,9、隔板,10、第一连接杆,11、拉伸弹簧,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阻挡件,14、滑动块,15、第二金属片,16、第一金属片,17、响铃报警装置,18、通孔,19、第一阻挡件,20、卡槽,21、弹性金属片,22、硅胶圈,23、扣件,24、滑槽,25、滚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物品防盗装置,包括长方体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开口4,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1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响铃报警装置17,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且靠近所述壳体1的开口4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呈夹角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连接板2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连接处设有可使所述第二连接板3发生弹性偏转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壳体1内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壳体1顶壁之间设有弹性拉伸装置;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用于连通启动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的第一金属片16与第二金属片15,所述第一金属片16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另一侧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片15设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上且处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6正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电连接,如图1所示当所述壳体1内放入物品5时,所述第一金属片16与第二金属片15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所述壳体1内的物品5拿出时,所述第二连接板3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弹性拉伸装置的作用下向上偏转,所述第一金属片16与所述第二金属片15相抵接。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的开关。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6,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板上设有长条形的滑孔7,所述滑孔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物品防盗装置

【技术保护点】
物品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开口(4),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1)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响铃报警装置(17),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且靠近所述壳体(1)的开口(4)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呈夹角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连接板(2)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连接处设有可使所述第二连接板(3)发生弹性偏转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壳体(1)内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壳体(1)顶壁之间设有弹性拉伸装置;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用于连通启动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的第一金属片(16)与第二金属片(15),所述第一金属片(16)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另一侧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片(15)设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上且处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6)正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电连接,当所述壳体(1)内放入物品(5)时,所述第一金属片(16)与第二金属片(15)不接触,当所述壳体(1)内的物品(5)拿出时,所述第二连接板(3)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弹性拉伸装置的作用下向上偏转,所述第一金属片(16)与所述第二金属片(15)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物品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开口(4),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1)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响铃报警装置(17),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且靠近所述壳体(1)的开口(4)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所述壳体(1)的底壁呈夹角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连接板(2)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连接处设有可使所述第二连接板(3)发生弹性偏转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壳体(1)内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壳体(1)顶壁之间设有弹性拉伸装置;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用于连通启动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的第一金属片(16)与第二金属片(15),所述第一金属片(16)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另一侧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片(15)设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上且处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6)正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电连接,当所述壳体(1)内放入物品(5)时,所述第一金属片(16)与第二金属片(15)不接触,当所述壳体(1)内的物品(5)拿出时,所述第二连接板(3)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弹性拉伸装置的作用下向上偏转,所述第一金属片(16)与所述第二金属片(15)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物品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响铃报警装置(17)的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物品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6),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板上设有长条形的滑孔(7),所述滑孔(7)内设有相互配合且可自由滑动的滑动件(8),所述弹簧(6)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8)固定连接,当所述滑动件(8)位于所述滑孔(7)中部时,所述弹簧(6)处于完全压缩状态,当所述滑动件(8)位于所述滑孔(7)两端时,所述弹簧(6)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当物品(5)放入壳体(1)内时,并与所述壳体(1)的顶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端面抵接,所述滑动件(8)位于所述滑孔(7)中部,所述弹簧(6)处于完全压缩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物品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性金属片(21),所述第一连接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宗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