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39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在主动壳体的主动出口与从动壳体的从动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在主动壳体的主动入口和从动壳体的从动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其中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置有钢球;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上也均设置有钢球;将钢球作为传动介质,可以有效避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效提高传动精度和稳定性,具有抗冲击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传动领域通常采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轮传动、液压传动以及气体传动,实现各机构之间动力传输,但齿轮传动是通过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实现传动,使得其不宜远距离传输,且体积及自身重量较大等问题;皮带及链条传动,是通过主动轮通过皮带和链条带动从动轮实现传动,使得远距离传输精度不足,并且容易受到工作环境、温度及弯曲自由度等影响较大;液压传动通常需要体积较大的泵站,在工作中部件容易老化漏油,对各部件之间密封性要求就高,并且液体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特点,液体体积随着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影响传动精度;气体传动中的气体容易压缩,抗冲击力弱,控制精度不足等缺陷因此,现有的机械传动在结构和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具有传动精度高且稳定特性,有效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入装置包括主动壳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主动轴,其中所述主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轴的主动旋转槽以及与主动旋转槽相连通的主动入口和主动出口,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从动壳体以及与被驱动件相连接从动轴,其中所述从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从动轴的从动旋转槽以及与从动旋转槽相连通的从动入口和从动出口;在主动出口与从动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在主动入口和从动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其中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置有钢球;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上也均设置有钢球;当电机驱使主动轴旋转时,会带动钢球从主动出口进入第一管道内,推动第一管道内钢球通过从动入口进入从动壳体内,从而带动从动轴旋转,推动从动轴上的钢球从从动出口进入到第二管道内,使得第二管道内钢球通过主动出口进入到主动壳体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主动入口和主动出口之间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抵触在主动轴的外侧壁上,并且导向块的两侧均设有导引滑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两相邻钢球之间设置有间隔柱体,所述间隔柱体与钢球相接触的端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在相邻的两弧形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间隔柱体的间隔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主动轴的上端部通过轴承与上壳体相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下端部通过轴承与下壳体想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壳体设有上环形槽,所述下壳体设有下环形槽,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配合时,所述上环形槽和下环形槽配合形成环形槽,其中环形槽与主动轴的弧形槽相对设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与主动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当电机驱使主动轴旋转,主动轴会带动钢球从主动出口进入第一管道内,推动第一管道内钢球通过从动入口进入从动壳体内,在钢球的惯性作用下,会带动从动轴旋转,并且从动轴上的钢球会从从动出口进入到第二管道内,使得第二管道内钢球通过主动入口进入到主动壳体内,使得钢球在动力输入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之间进行循环移动,通过钢球循环移动进行动力传导,将主动轴的动力传输至从动轴上,实现高精度且稳定的传动,在主动轴和从动轴可以更加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弧形槽,使得不同速比,同时动力输入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分体安装,被驱动机构不需要同时承受整个传动结构的重量,只需要承受动力输出装置的重量,提高被驱动机构运动灵活性,将钢球作为传动介质,固体介质可以有效避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效提高传动精度和稳定性,具有抗冲击力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动轴的剖视图;图3为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主动壳体的剖视图一;图5为主动壳体的剖视图二;图6为从动壳体的剖视图一;图7为从动壳体的剖视图二;图8为导向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动力输入装置;11、主动壳体;111、主动旋转槽;112、主动入口;113、主动出口;114、环形槽;12、主动轴;2、动力输出装置;21、从动壳体;211、从动旋转槽;212、从动入口;213、从动出口;22、从动轴;3、电机;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钢球;7、弧形槽;8、间隔柱体;9、导向块;91、导引滑槽;10、间隔槽。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图1至图8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入装置1和动力输出装置2;所述动力输入装置1包括主动壳体11以及与电机3相连接的主动轴12,为了有效控制电机3输出功率,所述电机3通过减速机与主动轴12相连接,在所述主动壳体11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轴12的主动旋转槽111以及与主动旋转槽111相连通的主动入口112和主动出口113,其中为便于安装主动轴12,将主动壳体11分成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主动轴12的上端部通过轴承与上壳体相连接,所述主动轴12的下端部通过轴承与下壳体想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2包括从动壳体21以及与被驱动件相连接的从动轴22,其中所述从动壳体21设置有用于安装从动轴22的从动旋转槽211以及与从动旋转槽211相连通的从动入口212和从动出口213;其中从动壳体21与主动壳体11结构相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在主动出口113与从动入口212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4,在主动入口112和从动出口213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5,其中在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内均设置有钢球6;其中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均匀采用若干个管道拼接形成,使得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弯曲旋转,提高该传动结构适应性,在主动轴12和从动轴22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7,每个弧形槽7上也均设置有钢球6;其中主动轴12和从动轴22上的弧形槽7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实现动力输入装置1和动力输出装置2不同的传动比。当电机3驱使主动轴12旋转时,会带动钢球6从主动出口113进入第一管道4内,推动第一管道4内钢球6通过从动入口212进入从动壳体21内,从而带动从动轴22旋转,推动从动轴22上的钢球从从动入口212进入到第二管道5内,使得第二管道5内钢球通过主动出口113进入到主动壳体11内。其中为了避免钢球6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产生磨损和噪声,在两相邻钢球6之间设置有间隔柱体8,所述间隔柱体8与钢球6相接触的端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有效避免钢球6之间进行直接接触,在相邻的两弧形槽7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间隔柱体8的间隔槽10。其中在主动入口112和主动出口113之间设有导向块9,所述导向块9抵触在主动轴12的外侧壁上,并且主导向块9的两侧均设有导引滑槽91,主动轴12的弧形槽7上钢球会顺着导引滑槽91进入第一管道4或者第二管道5内钢球顺着导引滑槽91重新进入主动轴12的弧形槽7上,提高钢球移动的流畅性,提高传动效率,同理也在从动入口212和从动出口213之间也设置导向块9,对钢球移动进行引导。所述上壳体设有上环形槽,所述下壳体设有下环形槽,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配合时,所述上环形槽和下环形槽配合形成环形槽114,其中环形槽114与主动轴12的弧形槽7相对设置。工作原理:当电机3通过减速机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入装置包括主动壳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主动轴,其中所述主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轴的主动旋转槽以及与主动旋转槽相连通的主动入口和主动出口,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从动壳体以及与被驱动件相连接从动轴,其中所述从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从动轴的从动旋转槽以及与从动旋转槽相连通的从动入口和从动出口;在主动出口与从动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在主动入口和从动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其中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置有钢球;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上也均设置有钢球;当电机驱使主动轴旋转时,会带动钢球从主动出口进入第一管道内,推动第一管道内钢球通过从动入口进入从动壳体内,从而带动从动轴旋转,推动从动轴上的钢球从从动入口进入到第二管道内,使得第二管道内钢球通过主动出口进入到主动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机械传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入装置包括主动壳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主动轴,其中所述主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主动轴的主动旋转槽以及与主动旋转槽相连通的主动入口和主动出口,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从动壳体以及与被驱动件相连接从动轴,其中所述从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从动轴的从动旋转槽以及与从动旋转槽相连通的从动入口和从动出口;在主动出口与从动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在主动入口和从动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其中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置有钢球;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上也均设置有钢球;当电机驱使主动轴旋转时,会带动钢球从主动出口进入第一管道内,推动第一管道内钢球通过从动入口进入从动壳体内,从而带动从动轴旋转,推动从动轴上的钢球从从动入口进入到第二管道内,使得第二管道内钢球通过主动出口进入到主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池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维菱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