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32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涉及建筑领域。包括圈梁底架,所述圈梁底架的顶部与伸缩杆的底部焊接,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圈梁顶架的底部焊接,所述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上浇筑有混凝土块,且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之间通过混凝土块进行固定,且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之间对称设置,所述圈梁底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数量为四根,且每两根套管为一组并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并且通过伸缩杆将圈梁底架与圈梁顶架进行连接,从而使圈梁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将螺纹杆转动插入螺纹孔的内部后,从而对圈梁的高度进行固定,从而使圈梁的高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高度需求是圈梁的适用范围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
技术介绍
圈梁是指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也叫地圈梁(DQL);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但是现有的地圈梁都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的固定结构,在使用时的形态大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而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导致这样的圈梁由于无法调节导致圈梁的适用性差,从而必须要针对特定的装配式建筑进行使用,使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具备便于调节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圈梁由于无法调节导致圈梁的适用性差,从而必须要针对特定的装配式建筑进行使用,使用范围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包括圈梁底架,所述圈梁底架的顶部与伸缩杆的底部焊接,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圈梁顶架的底部焊接,所述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上浇筑有混凝土块,且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之间通过混凝土块进行固定,且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之间对称设置。所述圈梁底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数量为四根,且每两根套管为一组并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两组套管平行排列,且同一组的两根套管的对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套管的内部,且滑杆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穿出盲孔并延伸至套筒的上方,所述套筒的正面开设有连通盲孔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螺纹孔,且升降杆上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插入限位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的滑杆之间。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五个螺纹孔从上往下等距离排列在套筒的正面。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段穿出螺纹孔并延伸至套筒的正面一体成型有固定块。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腔螺纹安装有内杆,所述内杆的数量为两根且对称设置在外管内腔的两侧,且两个内杆的相背的一端均穿出外管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圈梁底架和圈梁顶架,并且通过伸缩杆将圈梁底架与圈梁顶架进行连接,从而使圈梁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将螺纹杆转动插入螺纹孔的内部后,从而对圈梁的高度进行固定,从而使圈梁的高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高度需求是圈梁的适用范围更大。2、本技术通过将圈梁底架设置成由套管、滑槽、滑杆和连接杆组成的,相对于传统的圈梁,可以通过转动外管,从而使内杆滑动,从而改变圈梁底架的宽度,并且通过抽出滑杆,从而改变圈梁底架的长度,当圈梁的形状调节到需要的规格时,则通过浇筑混凝土使其成型,从而使圈梁的使用范围更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套管的剖面图。图中:1圈梁底架、101套管、102滑槽、103滑杆、104连接杆、1041外管、1042内杆、2伸缩杆、201套筒、202盲孔、203升降杆、204螺纹孔、205螺纹杆、206限位孔、3圈梁顶架、4混凝土块、5加强板、6刻度、7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包括圈梁底架1,圈梁底架1的顶部与伸缩杆2的底部焊接,伸缩杆2的顶部与圈梁顶架3的底部焊接,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上浇筑有混凝土块4,且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通过混凝土块4进行固定,且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对称设置,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加强板5设置在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的滑杆103之间。圈梁底架1包括套管101,套管101的数量为四根,且每两根套管101为一组并通过连接杆104进行连接,连接杆104包括外管1041,外管1041的内腔螺纹安装有内杆1042,内杆1042的数量为两根且对称设置在外管1041内腔的两侧,外管104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分别设置在外管1041内壁的两端,并且两个内螺纹螺纹方向相反,同时内杆104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两个外螺纹的螺纹方向也相反,因此转动外管1041时,会使两个内杆1042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且两个内杆1042的相背的一端均穿出外管1041的两侧,两组套管101平行排列,且同一组的两根套管101的对面均开设有滑槽102,滑槽1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103,滑杆10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套管101的内部,且滑杆103的外表面与滑槽102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滑杆103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6。伸缩杆2包括套筒201,套筒201的顶部开设有盲孔202,盲孔2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杆203,升降杆203的顶端穿出盲孔202并延伸至套筒201的上方,套筒201的正面开设有连通盲孔202的螺纹孔204,螺纹孔204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205,螺纹杆205贯穿螺纹孔204,且升降杆203上开设有与螺纹杆205相适配的限位孔206,螺纹杆205的一端插入限位孔206的内部,螺纹孔204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五个螺纹孔204从上往下等距离排列在套筒201的正面,螺纹杆205的一段穿出螺纹孔204并延伸至套筒201的正面一体成型有固定块7。使用时,先调节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的大小,调节时,可以通过转动外管1041,当外管1041转动时,由于两根内杆1042与套管101固定,因此无法转动,从而使两根内杆1042进行移动,当两根内杆1042进行移动时,会改变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的宽度,并且之后,在从套筒101上的滑槽102中将滑杆103抽出,滑杆103抽出的长度可以根据刻度6进行精确,通过抽出滑杆103从而调节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的长度,从而达到了调节圈梁长度的效果,并且之后从伸缩杆2的套筒201中抽出升降杆203,将升降杆203升高到需要调节的位置时,在将螺纹杆205螺纹安装到螺纹孔204的内部,并且使螺纹杆205插入到限位孔206内,从而对伸缩杆2的长度进行固定,伸缩杆2的长度固定后,圈梁的宽度高度和长度均已经到达了需要的数值,然后浇筑混凝土使其定型,并且使其更加牢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混凝土块5,从而完成圈梁的制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并且通过伸缩杆2将圈梁底架1与圈梁顶架3进行连接,从而使圈梁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将螺纹杆205转动插入螺纹孔204的内部后,从而对圈梁的高度进行固定,从而使圈梁的高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高度需求是圈梁的适用范围更大。本技术通过将圈梁底架1设置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包括圈梁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底架(1)的顶部与伸缩杆(2)的底部焊接,所述伸缩杆(2)的顶部与圈梁顶架(3)的底部焊接,所述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上浇筑有混凝土块(4),且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通过混凝土块(4)进行固定,且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对称设置;所述圈梁底架(1)包括套管(101),所述套管(101)的数量为四根,且每两根套管(101)为一组并通过连接杆(104)进行连接,两组套管(101)平行排列,且同一组的两根套管(101)的对面均开设有滑槽(102),所述滑槽(1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103),所述滑杆(10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套管(101)的内部,且滑杆(103)的外表面与滑槽(102)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包括套筒(201),所述套筒(201)的顶部开设有盲孔(202),所述盲孔(2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杆(203),所述升降杆(203)的顶端穿出盲孔(202)并延伸至套筒(201)的上方,所述套筒(201)的正面开设有连通盲孔(202)的螺纹孔(204),所述螺纹孔(204)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205),所述螺纹杆(205)贯穿螺纹孔(204),且升降杆(203)上开设有与螺纹杆(205)相适配的限位孔(206),所述螺纹杆(205)的一端插入限位孔(206)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底部圈梁,包括圈梁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底架(1)的顶部与伸缩杆(2)的底部焊接,所述伸缩杆(2)的顶部与圈梁顶架(3)的底部焊接,所述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上浇筑有混凝土块(4),且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通过混凝土块(4)进行固定,且圈梁底架(1)和圈梁顶架(3)之间对称设置;所述圈梁底架(1)包括套管(101),所述套管(101)的数量为四根,且每两根套管(101)为一组并通过连接杆(104)进行连接,两组套管(101)平行排列,且同一组的两根套管(101)的对面均开设有滑槽(102),所述滑槽(1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103),所述滑杆(10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套管(101)的内部,且滑杆(103)的外表面与滑槽(102)的内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包括套筒(201),所述套筒(201)的顶部开设有盲孔(202),所述盲孔(2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杆(203),所述升降杆(203)的顶端穿出盲孔(202)并延伸至套筒(201)的上方,所述套筒(201)的正面开设有连通盲孔(202)的螺纹孔(204),所述螺纹孔(204)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205),所述螺纹杆(205)贯穿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邵子轩宋锦琳张鹏宁韩初浩郭彦龙刘佳屏王莎莎郭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义和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