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81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容器。所述包装容器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支撑部;其中,所述主体用于收纳待包装的产品,所述支撑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角部,用于支撑所述主体的相对布置的两个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装容器的支撑部对包装容器的主体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主体受到挤压后变形,能够在减少防震材料的使用的情况下,保证收纳于主体内部的产品在储存和/或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性。

Packaging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ackaging container. The packaging container includes a body and a support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subject, wherein the body is used to receive a product to be packed, which is formed at the corner of the body, and is used to support the two walls of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subject. The supporting part of the packaging container of the utility model supports the main body of the packaging container to prevent the body from being deformed after being squeezed, and can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products within the body in the storage and / or transportation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the use of shock proof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容器
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的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灯具等易碎的产品而言,为了方便产品的储存和/或运输,并保证产品在储存和/或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性,通常采用将产品放入包装容器(如纸箱)进行包装的方式。如图1所示,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纸箱100对产品200(以灯具为例)进行包装时,为了保护产品200,缓冲产品200在储存和/或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冲击,通常需要在产品200及纸箱100之间填入如聚苯乙烯泡沫(ExpandedPolystyrene,简称EPS)等的防震材料300。但是,这样的设置需要在产品四周均包裹防震材料,容易造成防震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装容器,在包装产品时,其无需在产品四周均包裹防震材料即可实现对产品的有效保护,达到保证产品在储存和/或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性的效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一种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支撑部;其中,所述主体用于收纳待包装的产品,所述支撑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角部,用于支撑所述主体的相对布置的两个壁。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开口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开口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的与所述开口部相连的部位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部位之间的部分向所述主体的内部凹陷。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装容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主壁和第二主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相连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侧壁所在的平面彼此相交,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连接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出,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交,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支撑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包装容器的开口封闭时,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形成为向所述包装容器的内部凹陷的V字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重叠的第一支撑折页和第二支撑折页。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折页和所述第二支撑折页的形状均为直角梯形或三角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折页和所述第二支撑折页接触。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由与所述第一侧壁一体的可折叠折页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折页与所述第一主壁一体形成,所述第二支撑折页与所述第二主壁一体形成。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装容器为纸箱,在所述包装容器的两个相对的角部设置所述支撑部,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支撑所述产品。技术的效果本技术的包装容器,通过设置与主体相连的支撑部,在堆垛、码放包装容器时,支撑部能够对主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主体受到挤压后变形,从而保证收纳于主体内部的产品在储存和/或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性。由于支撑部的设置,可以减少在包装容器内部填充防震材料,而不损失保证产品的完好性的功能,同时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装产品的纸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包装容器的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包装容器的开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包装容器的平面展开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纸箱;200-产品;300-防震材料;400-主体;410-第一主壁;420-第二主壁;430-第一侧壁;440-第二侧壁;450-第三侧壁;460-第四侧壁;500-支撑部;510-第一支撑面;520-第二支撑面;600-第一开口部;600’-第二开口部;610-第一开口折页;620-第二开口折页;630-第三开口折页;700、700’-可折叠折页;710-第一折痕;720-第二折痕;730-第三折痕;810-第一支撑折页;820-第二支撑折页;830、840-支撑折页;900-连接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包装容器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为大致四棱柱状,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主壁410、420的四边的第一至第四侧壁430、440、450和460。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为大致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更具体地,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为具有至少一个倒角(例如直线倒角)的长方形。第一至第四侧壁430、440、450和460为长方形,第一侧壁430和第三侧壁450彼此相对,第二侧壁440和第四侧壁460彼此相对。该包装容器包括主体400和与主体400相连的支撑部500。主体400用于收纳待包装的产品,支撑部500形成于主体400的至少一个角部,优选地形成于主体400的两个相对的角部,用于支撑主体400。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包装容器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部600和第二开口部600’,该第一开口部600和第二开口部600’分别与第二侧壁440和第四侧壁460对应。第一开口部600和第二开口部600’可以打开以放入或取出产品,并且可以封闭。上述支撑部500从第一侧壁430延伸并连接到第二侧壁440。支撑部500与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接触(包括大致接触),用于支撑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部500包括从第一侧壁430延伸出的第一支撑面510、第二支撑面520和连接面900。第一支撑面510与第一侧壁430相连,连接面900与能够连接到第二侧壁440,第二支撑面520位于第一支撑面510和连接面900之间。在包装容器或者说第一开口部600封闭的情况下,即在连接面900连接到第四侧面460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面510从与第一侧壁430相连的部位向主体400内部延伸至与第二支撑面520相交,第二支撑面520从与第二侧壁440相连的部位向主体400内部延伸至与第一支撑面510相交。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观察封闭的包装容器时,支撑部500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这种折角设计可以改善包装容器的外观,提高其吸引力。第一支撑面510和第二支撑面520分别与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接触(包括大致接触),用于支撑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2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开口部600可以包括从第一主壁410延伸出的第一开口折页610、从第二主壁420延伸出的第二开口折页620和从第三侧壁450延伸出的第三开口折页630。第一开口折页610和第二开口折页620相对设置,第三开口折页630与支撑部500相对设置。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将连接面900连接到第一开口折页610和/或第二开口折页6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折页610、第二开口折页620和第三开口折页630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开口折页610和第二开口折页620的大小分别设置为与主体400的开口大小一致,或者至少大于开口的高度(第一主壁410和第二主壁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包装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支撑部;其中,所述主体用于收纳待包装的产品,所述支撑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角部,用于支撑所述主体的相对布置的两个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支撑部;其中,所述主体用于收纳待包装的产品,所述支撑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角部,用于支撑所述主体的相对布置的两个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还包括开口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开口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的与所述开口部相连的部位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部位之间的部分向所述主体的内部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容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主壁和第二主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相连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侧壁所在的平面彼此相交,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连接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出,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连接面之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新红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气机器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