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超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640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万向自锁轮,充电桩本体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充电桩本体外表面内嵌设有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下方平行设置有三个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上方设置有刷卡感应区和二维码扫描区,充电桩本体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充电桩本体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充电桩本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第通过万向自锁轮的设置,可以移动充电桩进行充电,通过散热风扇和传感器的设置,实现自动散热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A movable and heat dissipating charge p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and heat dissipating charge pile, which comprises a charging pile body,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terface and a universal self locking wheel. The top of the charging pile body is fixed with a solar photovoltaic panel through a supporting colum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s embedd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charging pile, and three electricity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under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The charging interface of the automobile is equipped with four USB charging interfa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harging interfac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The charging interface of the USB charging interface and the two-dimensional code scanning area are set above the charging interface. The inside of the charging pile is installed with 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The rear side of the intelligent controller is installed with second cooling fans,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charging pile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diaphragm. In the hot layer, the top of the charging pile body is installed with the first cooling fan.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universal self locking wheel, the charging pile can be recharged,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fan and the sensor are set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的充电桩大多数安装在汽车维护站、小区或者停车场等区域,不方便移动,给不便于停车的电动汽车带来很大麻烦,而且充电桩暴露于室外时,容易受到日晒,加上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充电桩的热量过大,影响其使用寿命,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充电桩不便于移动、散热不够好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充电桩本体、液晶显示屏、刷卡感应区、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万向自锁轮,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有两块,且两块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之间设置有蓄水槽,所述充电桩本体外表面内嵌设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下方平行设置有三个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USB充电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上方设置有刷卡感应区和二维码扫描区,所述刷卡感应区和二维码扫描区分别位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两侧,所述刷卡感应区用于识别IC卡,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上下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片,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侧设有隔热层,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窗口,所述通风窗口上方设置有防雨檐,所述防雨檐与充电桩本体焊接,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一侧设置有蓄电池。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四个LED灯,所述LED灯为声光感应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控制器设置有计费模块、充电模块、IC卡识别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与后台管理系统通过以太网通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雨檐与通风窗口配套设置,且所述通风窗口与散热片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晶显示屏、刷卡感应区、二维码扫描区、电动汽车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均与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充电桩本体上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控制并电性连接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ED灯、智能控制器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与目前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结构设计完整紧凑,通过太阳能光伏板的设置,利用太阳能发电,节能环保,通过LED灯的设置,方便在夜间给人们提供充电的地方,同时避免了人们不小心撞击到充电桩,通过防雨檐的设置,避免了雨水进入充电桩,通过万向自锁轮的设置,当人们在不方便靠近充电桩充电的时候,可以移动充电桩进行充电,通过隔热层的设置,避免了充电桩本体受外界高温影响,通过散热风扇和传感器的设置,实现自动散热功能,蓄水槽可以蓄水,有利于充电桩降温,本技术设计合理且实用可行,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光伏板;2、充电桩本体;3、LED灯;4、液晶显示屏;5、防雨檐;6、刷卡感应区;7、二维码扫描区;8、电动汽车充电接口;9、USB充电接口;10、万向自锁轮;11、第一散热风扇;12、温度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4、蓄电池;15、隔热层;16、散热片;17、通风窗口;18、智能控制器;19、第二散热风扇;20、蓄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充电桩本体2、液晶显示屏4、刷卡感应区6、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和万向自锁轮10,充电桩本体2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1,用于发电,太阳能光伏板1设有两块,且两块太阳能光伏板1之间设置有蓄水槽20,可以积蓄雨水给充电桩降温,充电桩本体2外表面内嵌设有液晶显示屏4,用于显示充电量和充电时间,液晶显示屏4下方平行设置有三个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给电动汽车充电用,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USB充电接口9,可以给手机等移动终端充电,USB充电接口9上方设置有刷卡感应区6和二维码扫描区7,刷卡感应区6和二维码扫描区7分别位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两侧,刷卡感应区6用于识别IC卡,充电桩本体2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8,智能控制器18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19,第二散热风扇19上下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片16,有利于导热散热,充电桩本体2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5,充电桩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窗口17,通风窗口17上方设置有防雨檐5,用于遮挡雨水,防雨檐5与充电桩本体2焊接,充电桩本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11,第一散热风扇11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4,用于提供电能。充电桩本体2的外表面安装有四个LED灯3,LED灯3为声光感应灯,可节约电能,智能控制器18设置有计费模块、充电模块、IC卡识别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智能控制器18与后台管理系统通过以太网通讯连接,防雨檐5与通风窗口17配套设置,防止雨水从通风窗口17进入,且通风窗口17与散热片16平行设置,液晶显示屏4、刷卡感应区6、二维码扫描区7、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USB充电接口9均与智能控制器18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8为PLC控制器,充电桩本体2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和湿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2位于充电桩本体2上部,温度传感器12和湿度传感器13均与智能控制器18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8控制并电性连接第一散热风扇11和第二散热风扇19,LED灯3、智能控制器18均与蓄电池14电性连接。具体原理:使用该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时,太阳能光伏板1利用太阳能发电,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14中,蓄水槽20内可蓄积雨水,给充电桩本体2降温,电动汽车可通过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充电,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通过USB充电接口9充电,充电量和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充电桩本体(2)、液晶显示屏(4)、刷卡感应区(6)、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和万向自锁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1),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设有两块,且两块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之间设置有蓄水槽(20),所述充电桩本体(2)外表面内嵌设有液晶显示屏(4),所述液晶显示屏(4)下方平行设置有三个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USB充电接口(9),所述USB充电接口(9)上方设置有刷卡感应区(6)和二维码扫描区(7),所述刷卡感应区(6)和二维码扫描区(7)分别位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两侧,所述刷卡感应区(6)用于识别IC卡,所述充电桩本体(2)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8),所述智能控制器(18)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19),所述第二散热风扇(19)上下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片(16),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5),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窗口(17),所述通风窗口(17)上方设置有防雨檐(5),所述防雨檐(5)与充电桩本体(2)焊接,所述充电桩本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11),所述第一散热风扇(11)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可散热的充电桩,包括太阳能光伏板(1)、充电桩本体(2)、液晶显示屏(4)、刷卡感应区(6)、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和万向自锁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1),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设有两块,且两块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之间设置有蓄水槽(20),所述充电桩本体(2)外表面内嵌设有液晶显示屏(4),所述液晶显示屏(4)下方平行设置有三个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USB充电接口(9),所述USB充电接口(9)上方设置有刷卡感应区(6)和二维码扫描区(7),所述刷卡感应区(6)和二维码扫描区(7)分别位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8)两侧,所述刷卡感应区(6)用于识别IC卡,所述充电桩本体(2)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8),所述智能控制器(18)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散热风扇(19),所述第二散热风扇(19)上下两侧均固定有散热片(16),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5),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窗口(17),所述通风窗口(17)上方设置有防雨檐(5),所述防雨檐(5)与充电桩本体(2)焊接,所述充电桩本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11),所述第一散热风扇(11)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吴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