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衬套压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278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弹性衬套压合机,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压合机构,下框架上安装有平台板,压合机构固定安装在平台板上,压合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合组件和产品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气缸和能够旋转的压紧夹具组件;压合组件包括安装板组件、压合气缸和压头组件;所述压头组件包括第一套体、外接于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套体、内接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弹性柱塞和弹性防旋转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弹性衬套压合机采用机械压紧压合,不需要人工手动压合,解决了人工压合的效率低下以及易疲劳等不足,可提高压合质量和精度,缩短压合工序时长,降低压合成本,整机使用安全、方便和可靠。

Elastic bushing pr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astic bushing press, including an upper frame, a lower frame and a pressing mechanism. A platform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frame, the press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the platform plate, and the press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pressing assembly, a compacting component and a product positioning component, and the compacting assembly includes a pressing cylinder and a pressing clamp that can rotate. The compression assembly includes the mounting plate assembly, the compression cylinder and the press head assembly,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body, second bodies outside the first body, the elastic plunger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body and the elastic anti rotation bump. The elastic bushing press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mechanical compression compression, and does not need manual manual pressing. It solves the in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pressing and the deficiency of fatigue and so on.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recision of pressing, shorten the length of the pressing process, reduce the cost of pressing, and make the whole machine safe,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衬套压合机
本技术涉及压合机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衬套压合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针对弹性衬套压合主要为人工上料和手动压合,如此不仅容易造成衬套方向反向,而且人工手动压合容易产生疲劳,不利于批量化生产应用,此外压合精度也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目前市面上虽然存在一些弹性衬套的机械压合机构,但是该压合机构在压合过程中衬套容易发生一定的位移,且压合的受力中心会有所偏移,导致衬套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压扁或压歪等缺陷,大大影响压合质量和精度,延误压合工序时长,增加压合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弹性衬套压合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弹性衬套压合机,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压合机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方的所述下框架构成机架本体,所述下框架上安装有平台板,所述压合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合组件和安装于所述平台板上的产品定位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上的压紧气缸和与所述压紧气缸连接且能够旋转的压紧夹具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上的安装板组件、垂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组件上的压合气缸和与所述压合气缸连接的压头组件,所述压合气缸控制所述压头组件做上下运动;所述压紧夹具组件和所述压头组件均设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上方,所述压头组件包括第一套体、外接于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套体和内接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弹性柱塞,所述弹性柱塞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体的轴向长度,所述弹性柱塞与所述第二套体相接触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内设有能够凸起和凹进的弹性防旋转凸块,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套体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相匹配。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所述产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上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弹性柱塞的轴向中心线相一致,所述第二凸块为圆台形或圆柱型,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凸块的底端半径。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设于传感器安装架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架的一端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的端部接触,另一端设于传感器检查支架上,所述传感器检查支架为L型结构且设于所述平台板上。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所述压紧夹具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垂直设于所述第一支杆上的第二支杆和设于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部的压紧块,所述第一支杆水平放置且与所述压紧气缸上的第一气缸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杆能够绕所述第一气缸轴旋转,所述压紧气缸通过第一气缸轴带动所述压紧块进行上下动作。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所述安装板组件包括板底座、L型侧板、连接板和气缸板,所述L型侧板设有两个且均安装在所述板底座上,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两个所述L型侧板,所述气缸板水平设置且在两个所述L型侧板的上端部,所述压合气缸设置在所述气缸板上。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水平设置的支撑板连接,所述压合气缸上的第二气缸轴能够穿过所述支撑板上的通孔。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还包括来料检测传感器,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下方。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还包括启动按钮开关,所述启动按钮开关设有2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平台板的左右两端。上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还包括急停开关、三色灯和滑动轮,所述急停开关设于上框架上的控制面板上,所述三色灯设于所述上框架的顶端,所述滑动轮设于所述下框架的底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弹性衬套压合机采用机械压紧压合,不需要人工手动压合,解决了人工压合的效率低下以及易疲劳等不足,并且所提供的弹性衬套压合机的衬套压合的受力中心线一致,增加的限位传感器可检测压合力度,避免偏位或过度压合而导致衬套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压扁或压歪等缺陷,可提高压合质量和精度,缩短压合工序时长,降低压合成本。本技术所提供的弹性衬套压合机采用C型压合机结构,且使用了气缸,其稳定性、寿命以及整体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整机使用安全、方便和可靠。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弹性衬套压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的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衬套压合机中的压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上框架,2、下框架,3、压合机构,4、平台板,5、压紧组件,6、压合组件,7、产品定位组件,51、压紧气缸,52、第一支杆,53、第二支杆,54、压紧块,61、安装板组件,62、压合气缸,63、压头组件,611、板底座,612、L型侧板,613、连接板,614、气缸板,631、第一套体,632、第二套体,633、弹性柱塞,634、弹性防旋转凸块,71、第一定位柱,72、第二定位柱,73、定位杆,8、滑轨,9、滑块,10、来料检测传感器,11、滑动轮,12、传感器安装架,13、传感器检查支架,14、启动按钮开关,15、急停开关,16、三色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2所示,弹性衬套压合机,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和压合机构3,所述上框架1与下方的所述下框架2构成机架本体,所述下框架2上安装有平台板4,所述压合机构3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板4上,所述压合机构3包括压紧组件5、压合组件6和安装于所述平台板4上的产品定位组件7;所述压紧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4上的压紧气缸51和与所述压紧气缸51连接且能够旋转的压紧夹具组件;所述压合组件6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4上的安装板组件61、垂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组件61上的压合气缸62和与所述压合气缸62连接的压头组件63,所述压合气缸62控制所述压头组件63做上下运动;所述压紧夹具组件和所述压头组件63均设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7上方,所述压头组件63包括第一套体631、外接于所述第一套体631的第二套体632和内接于所述第二套体632的弹性柱塞633,所述弹性柱塞633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体632的轴向长度,所述弹性柱塞633与所述第二套体632相接触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内设有能够凸起和凹进的弹性防旋转凸块634,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634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套体632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634相匹配。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634为长条型,增加的弹性防旋转凸块634不仅可避免衬套下滑,而且可防止衬套安装时发生旋转,避免压合受力中心线发生偏移,提高安装准确度和可靠度。其中,所述产品定位组件7包括第一定位柱71、第二定位柱72和定位杆73,所述定位杆73的两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弹性衬套压合机

【技术保护点】
弹性衬套压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压合机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方的所述下框架构成机架本体,所述下框架上安装有平台板,所述压合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合组件和安装于所述平台板上的产品定位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上的压紧气缸和与所述压紧气缸连接且能够旋转的压紧夹具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上的安装板组件、垂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组件上的压合气缸和与所述压合气缸连接的压头组件,所述压合气缸控制所述压头组件做上下运动;所述压紧夹具组件和所述压头组件均设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上方,所述压头组件包括第一套体、外接于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套体和内接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弹性柱塞,所述弹性柱塞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体的轴向长度,所述弹性柱塞与所述第二套体相接触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内设有能够凸起和凹进的弹性防旋转凸块,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套体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衬套压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压合机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方的所述下框架构成机架本体,所述下框架上安装有平台板,所述压合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合组件和安装于所述平台板上的产品定位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上的压紧气缸和与所述压紧气缸连接且能够旋转的压紧夹具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板上的安装板组件、垂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组件上的压合气缸和与所述压合气缸连接的压头组件,所述压合气缸控制所述压头组件做上下运动;所述压紧夹具组件和所述压头组件均设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上方,所述压头组件包括第一套体、外接于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套体和内接于所述第二套体的弹性柱塞,所述弹性柱塞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体的轴向长度,所述弹性柱塞与所述第二套体相接触的壁上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内设有能够凸起和凹进的弹性防旋转凸块,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套体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弹性防旋转凸块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上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弹性柱塞的轴向中心线相一致,所述第二凸块为圆台形或圆柱型,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凸块的底端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衬套压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设于传感器安装架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淦克金杨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舜治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