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594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做形、发酵、烘干、除杂等步骤得到白茶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做形,将茶叶片卷成细小的棍状,在不影响白茶颜色外观的情况下,将茶叶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便于进行真空包装以及大规模装箱运输,极大的减少了包装和运输成本,也节约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冲泡过程中棍状的茶叶缓慢展开,从而减缓了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溶解速度,使得第一杯茶和后续加水冲泡的茶水浓度更一致,更适合慢慢引用,充分细致的品尝茶香。

A new production process of white te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production process of white tea, including picking, withering, kneading, forming, fermenting, drying, and removing impurities. The invention is made by manual operation to roll the tea leaf into a small stick shape without affecting the appearance of white tea and the volume of tea. It greatly reduces the pa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saves the time and sp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 leaves are rolled into stick shape, and the stick like tea in the process of brewing slows down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various ingredients in the tea. The consistency of a cup of tea and the subsequent brewing of water is more consistent.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slowly quoted and full and meticulous taste of tea aro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饮料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统计数据显示,茶饮消费市场已占到整个饮料消费市场的20%左右的份额。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黑茶、半发酵茶等。其中,白茶因制法独特,成茶外表白毫满披呈现银白色故称“白茶”。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造型松散,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现有的白茶加工工艺中不采用揉捻,或用很轻的力揉捻,成茶主要呈自然态的针形或朵型,因此在冲泡时所含有的各种成分溶解非常迅速,导致冲泡的第一杯茶味道过于浓厚,而后续冲泡时又太清寡,这种冲泡程度不均匀的情况,使得白茶在饮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白茶过于松散的外形,也不利于进行真空包装,在携带、运输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便,装箱难度大,物流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用来解决现有的白茶因为形状松散、体积过大造成的冲泡程度不均匀,饮用口感前后差别大,同时包装困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为原料;(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用孔径为1.2~1.8cm的平面筛摊放,摊放时厚度小于2cm,且鲜叶不重叠放置,然后在温度为30~33℃、风速为1.5~3m/s的热风环境下进行萎凋4~8h;(3)揉捻:采用滚筒型揉捻机对步骤(2)中萎凋得到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压力以不破坏茶叶完整性为准,揉捻时间为3~5min;(4)做形: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步骤(3)中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定型,首先将茶叶打开压平,然后通过搓捻的方式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反复滚转挤压,将其压紧,使得茶汁被充分挤出;(5)发酵:按茶叶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001~0.003)的比例向茶叶上喷淋发酵液,经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6~10h;(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在100~120℃条件下干燥5~10min,然后放置至冷却到常温,再于50~60℃下二次干燥25~35min,最后冷却到常温;(7)除杂: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除杂,捡出红黄叶、粗老叶、茶梗等杂物,除杂过程中尽量避免压碎棍状茶叶,随后即可进行包装,得到白茶成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次轻压揉捻,将茶叶变软,然后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做形,将茶叶片卷成细小的棍状,其尖端任然保持茶叶原本的形状,使得在加工过后还具有白毫,在不影响白茶颜色外观的情况下,将茶叶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便于进行真空包装以及大规模装箱运输,极大的减少了包装和运输成本,也节约了时间和空间;2、本专利技术在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后再进行发酵,将发酵过程保持在棍状茶叶内部,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酵感”风味;相应的,冲泡过程中棍状的茶叶缓慢展开,从而减缓了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溶解速度,使得第一杯茶和后续加水冲泡的茶水浓度更一致,更适合慢慢饮用,充分细致的品尝茶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为原料;(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用孔径为1.2~1.8cm的平面筛摊放,摊放时厚度小于2cm,且鲜叶不重叠放置,先在40~45℃条件下萎凋20~30min,然后降温至0~5℃,并保持20~30min,接着再进行第二次萎凋,在30~35℃温度下萎凋2~3h;(3)揉捻:采用滚筒型揉捻机对步骤(2)中萎凋得到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压力以不破坏茶叶完整性为准,揉捻时间为3~5min;(4)做形: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步骤(3)中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定型,先将茶叶温度加热至45~55℃,然后将茶叶打开压平,通过搓捻的方式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反复滚转挤压,将其压紧,使得茶汁被充分挤出,做形完成后,迅速将棍状茶叶降温至5~10℃,且做形操作时间在5~8min之间;(5)发酵:按茶叶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001~0.003)的比例向茶叶上喷淋发酵液,经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6~10h;(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在100~120℃条件下干燥5~10min,然后将茶叶取出冷却至-10~0℃,并保持10~30min,再于50~60℃下二次干燥25~35min,最后冷却到常温;(7)除杂: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除杂,捡出红黄叶、粗老叶、茶梗等杂物,除杂过程中尽量避免压碎棍状茶叶,随后即可进行包装,得到白茶成品。优选的,发酵液按重量份计算,包括果胶酶5~15份、陈皮汁5~10份、酒糟15~20份、乳酸1~3份、碳酸钾1~3份、碳酸钠1~3份和水50~70份混合而成。优选的,发酵液按重量份计算,包括果胶酶5~10份、纤维素酶5~10份、酒糟15~20份、乳酸1~3份、碳酸钾1~3份、碳酸钠1~3份和水50~70份混合而成。实施例1: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为原料;(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用孔径为1.5cm的平面筛摊放,摊放时厚度小于2cm,且鲜叶不重叠放置,先在42℃条件下萎凋25min,然后降温至3℃,并保持25min,接着再进行第二次萎凋,在33℃温度下萎凋2.5h;(3)揉捻:采用滚筒型揉捻机对步骤(2)中萎凋得到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压力以不破坏茶叶完整性为准,揉捻时间为4min;(4)做形: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步骤(3)中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定型,先将茶叶温度加热至50℃,然后将茶叶打开压平,通过搓捻的方式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反复滚转挤压,将其压紧,使得茶汁被充分挤出,做形完成后,迅速将棍状茶叶降温至8℃,且做形操作时间在5~8min之间;(5)发酵:按茶叶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002的比例向茶叶上喷淋发酵液,经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8h;(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在110℃条件下干燥8min,然后将茶叶取出冷却至-5℃,并保持20min,再于55℃下二次干燥30min,最后冷却到常温;(7)除杂: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除杂,捡出红黄叶、粗老叶、茶梗等杂物,除杂过程中尽量避免压碎棍状茶叶,随后即可进行包装,得到白茶成品。其中发酵液按重量份计算,包括果胶酶8份、纤维素酶8份、酒糟18份、乳酸2份、碳酸钾2份、碳酸钠2份和水60份混合而成。实施例2: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为原料;(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用孔径为1.2cm的平面筛摊放,摊放时厚度小于2cm,且鲜叶不重叠放置,然后在温度为30℃、风速为1.5/s的热风环境下进行萎凋8h;(3)揉捻:采用滚筒型揉捻机对步骤(2)中萎凋得到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压力以不破坏茶叶完整性为准,揉捻时间为3min;(4)做形: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步骤(3)中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定型,先将茶叶温度加热至45℃,然后将茶叶打开压平,通过搓捻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为原料;(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用孔径为1.2~1.8cm的平面筛摊放,摊放时厚度小于2cm,且鲜叶不重叠放置,然后在温度为30~33℃、风速为1.5~3m/s的热风环境下进行萎凋4~8h;(3)揉捻:采用滚筒型揉捻机对步骤(2)中萎凋得到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压力以不破坏茶叶完整性为准,揉捻时间为3~5min;(4)做形: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步骤(3)中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定型,首先将茶叶打开压平,然后通过搓捻的方式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反复滚转挤压,将其压紧,使得茶汁被充分挤出;(5)发酵:按茶叶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001~0.003)的比例向茶叶上喷淋发酵液,经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6~10h;(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在100~120℃条件下干燥5~10min,然后放置至冷却到常温,再于50~60℃下二次干燥25~35min,最后冷却到常温;(7)除杂: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除杂,捡出红黄叶、粗老叶、茶梗等杂物,除杂过程中尽量避免压碎棍状茶叶,随后即可进行包装,得到白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为原料;(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用孔径为1.2~1.8cm的平面筛摊放,摊放时厚度小于2cm,且鲜叶不重叠放置,然后在温度为30~33℃、风速为1.5~3m/s的热风环境下进行萎凋4~8h;(3)揉捻:采用滚筒型揉捻机对步骤(2)中萎凋得到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压力以不破坏茶叶完整性为准,揉捻时间为3~5min;(4)做形: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步骤(3)中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定型,首先将茶叶打开压平,然后通过搓捻的方式将茶叶片卷成棍状,反复滚转挤压,将其压紧,使得茶汁被充分挤出;(5)发酵:按茶叶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001~0.003)的比例向茶叶上喷淋发酵液,经搅拌混合均匀后在常温下堆放6~10h;(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在100~120℃条件下干燥5~10min,然后放置至冷却到常温,再于50~60℃下二次干燥25~35min,最后冷却到常温;(7)除杂: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除杂,捡出红黄叶、粗老叶、茶梗等杂物,除杂过程中尽量避免压碎棍状茶叶,随后即可进行包装,得到白茶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白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华陈明政王长军胡昌华胡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宜都市玉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