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552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热壳和水泵,所述隔热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壳,所述第一加热壳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第一加热壳、第一导热棒、第一加热棒、壳体、第一加热基座、第二水管、控制器、水泵、第一水管、第二加热基座、电机、第二加热棒、扇叶、第二加热壳、出气孔、风箱和第二导热棒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生产用加热装置加热效率低的问题,该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具备高效加热的优点,值得推广。

An efficient heat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heat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including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insulated shell and a pump in turn from left to right.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heat insulation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hell, and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block, and the top of the support block is fixed to the top. The first heating shell is fix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heating shell. By setting a base, a first heating shell, a first heat conduction bar, a first heating rod, a shell, a first heating base, a second pipe, a controller, a pump, a first pipe, a second heating base, a motor, a second heating rod, a fan leaf, a second heating shell, an outlet, a air box and a second heat conduction ba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heating devic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is low, and the high efficiency heat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edible fungus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heating,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加热装置,促进食用菌生长,现有的食用菌生产用加热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加热效率较低,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给食用菌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现有食用菌生产用加热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具备高效加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生产用加热装置加热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热壳和水泵,所述隔热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壳,所述第一加热壳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基座,两个第一加热基座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一加热棒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棒,所述第一导热棒远离第一加热棒的一端与第一加热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水泵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贯穿隔热壳并与壳体连通,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风箱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风箱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保护壳的外侧并套设有扇叶,所述风箱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壳,所述第二加热壳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基座,两个第二加热基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棒,所述第二导热棒的底部与第二加热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水泵、第一加热棒和第二加热棒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脚轮。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左侧贯穿至隔热壳的外侧,所述排水管的左侧设置有封盖板。优选的,所述风箱的顶部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二加热壳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热板。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出气孔位于壳体的正上方,所述风箱的左侧连通有出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第一加热壳、第一导热棒、第一加热棒、壳体、第一加热基座、第二水管、控制器、水泵、第一水管、第二加热基座、电机、第二加热棒、扇叶、第二加热壳、出气孔、风箱和第二导热棒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生产用加热装置加热效率低的问题,该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具备高效加热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现有食用菌用加热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腿,方便底座与脚轮进行连接,通过设置脚轮,方便该加热装置移动位置,通过设置支撑块,起到支撑第一加热壳的作用,避免第一加热壳的底部直接与壳体内腔的底部接触,通过设置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隔热壳,均起到隔热的作用,通过设置保护壳,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出气孔,方便热气散发出去,通过设置排水管,方便将壳体内的水排出,通过设置封盖板,起到封盖排水管的作用,避免水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加热壳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隔热壳、3第一加热壳、4第一导热棒、5第一加热棒、6壳体、7第一加热基座、8第二水管、9控制器、10水泵、11第一水管、12第二加热基座、13保护壳、14电机、15第二加热棒、16扇叶、17第二加热壳、18出气孔、19风箱、20出风口、21排水管、22第二导热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脚轮,通过设置支撑腿,方便底座1与脚轮进行连接,通过设置脚轮,方便该加热装置移动位置,底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热壳2和水泵10,隔热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壳体6,壳体6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通过设置支撑块,起到支撑第一加热壳3的作用,避免第一加热壳3的底部直接与壳体6内腔的底部接触,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壳3,第一加热壳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基座7,两个第一加热基座7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棒5,第一加热棒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棒4,第一导热棒4远离第一加热棒5的一端与第一加热壳3的内壁固定连接,壳体6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1,排水管21的左侧贯穿至隔热壳2的外侧,排水管21的左侧设置有封盖板,通过设置排水管21,方便将壳体6内的水排出,通过设置封盖板,起到封盖排水管21的作用,避免水流出,水泵10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8,第二水管8远离水泵10的一端与贯穿隔热壳2并与壳体6连通,壳体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箱19,风箱19的顶部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第二加热壳17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热板,通过设置第一隔热板、第二隔热板、第三隔热板和隔热壳2,均起到隔热的作用,风箱1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8,出气孔18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出气孔18均位于壳体6的正上方,通过设置出气孔18,方便热气散发出去,风箱19的左侧连通有出风口20,风箱1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3,通过设置保护壳13,起到保护电机14的作用,延长电机14的使用寿命,保护壳13的内腔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端贯穿至保护壳13的外侧并套设有扇叶16,风箱19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壳17,第二加热壳17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基座12,两个第二加热基座1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棒15,第二加热棒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棒22,第二导热棒22的底部与第二加热壳1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9,控制器9分别与电机14、水泵10、第一加热棒5和第二加热棒15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器9控制水泵10的运行,水泵10通过第一水管11抽入水,通过第二水管8注入壳体6的内腔,当水注入完毕后,停止水泵10运行,随后通过控制器9控制第一加热棒5、第二加热棒15和电机14的运行,第一加热棒5发热时通过第一导热棒4将热量传导出去,对水进行加热,此时第二加热棒15加热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棒22将热量传导出去对空气进行加热,水热时所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热壳(2)和水泵(10),所述隔热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壳体(6),所述壳体(6)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壳(3),所述第一加热壳(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基座(7),两个第一加热基座(7)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棒(5),所述第一加热棒(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棒(4),所述第一导热棒(4)远离第一加热棒(5)的一端与第一加热壳(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1),所述水泵(10)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8),所述第二水管(8)远离水泵(10)的一端与贯穿隔热壳(2)并与壳体(6)连通,所述壳体(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箱(19),所述风箱(1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8),所述风箱(1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3),所述保护壳(13)的内腔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贯穿至保护壳(13)的外侧并套设有扇叶(16),所述风箱(19)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壳(17),所述第二加热壳(17)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基座(12),两个第二加热基座(1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棒(15),所述第二加热棒(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棒(22),所述第二导热棒(22)的底部与第二加热壳(17)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分别与电机(14)、水泵(10)、第一加热棒(5)和第二加热棒(15)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生产用高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热壳(2)和水泵(10),所述隔热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壳体(6),所述壳体(6)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壳(3),所述第一加热壳(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基座(7),两个第一加热基座(7)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棒(5),所述第一加热棒(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棒(4),所述第一导热棒(4)远离第一加热棒(5)的一端与第一加热壳(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1),所述水泵(10)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水管(11)和第二水管(8),所述第二水管(8)远离水泵(10)的一端与贯穿隔热壳(2)并与壳体(6)连通,所述壳体(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箱(19),所述风箱(19)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8),所述风箱(1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3),所述保护壳(13)的内腔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贯穿至保护壳(13)的外侧并套设有扇叶(16),所述风箱(19)内腔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壳(17),所述第二加热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亮胡婷汤寒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铜仙子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