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小燕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451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回收室、底板、水泵、管道、电气柜、紧急排气管、电机、罐体一、罐体二,所述罐体一为圆柱体结构,罐壁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罐体一下腔无遮挡板,所述罐体一顶端上设有电机,所述罐体二结合中段管道与罐体一呈“H”形,所述罐体一下腔与回收室相连接且气体相互流通,所述回收室底部与底板相连接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矩形,所述水泵左右两端设有管道且相连通,所述管道并排设在底板表面上且采用间隙贴合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紧急排气管,能够将本来在管体呈输送状态的气体转移到侧管中排出,避免罐体内部气体含量过大,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A waste heat equipment for bioenergy recov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ste heat equipment for bioenergy recovery.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recycling room, a bottom plate, a pump, a pipe, an electric cabinet, an emergency exhaust pipe, a motor, a tank body one and a tank two. The tank body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a circular hole is provided on the tank wall, and the tank body has no covering plate in the lower chamber. An electric motor is provided on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The tank two is combined with a \H\ shape in the middle section pipe and the tank body. The tank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overy chamber and the gas is circulated each other. The bottom of the recovery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is a rectangle with equal diamet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ump are provided with a pipe and connected. The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oor and adopts the gap fitt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an emergency exhaust pipe, which can transfer the gas that has been conveyed in the pipe body to the side tube, so that the gas content in the tank is too large and the safety of the equipment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属于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余热设备是一种以小水电、生物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垃圾能或工业余热等一切可以产生电或热的资源作为一次能源,将发电系统和供热、供冷系统相结合的一种综合供能方式。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802710.0的一种余热回收设备,包括回收室,回收室的一侧面和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进气管上设置有高温陶瓷气体过滤器,回收室的另一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远离回收室的一端和循环风机的进风端固定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端和导风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导风管的另一端和进气管远离回收室的一端固定连通,回收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回收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该余热回收设备,能够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处理,余热回收效果好,余热回收效率高,能够对余热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利用,余热回收的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余热回收设备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出现故障等状况下,气体未能及时阻断流通,含量过多容易降低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以解决余热回收设备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出现故障等状况下,气体未能及时阻断流通,含量过多容易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回收室、底板、水泵、管道、电气柜、紧急排气管、电机、罐体一、罐体二,所述罐体一为圆柱体结构,罐壁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罐体一下腔无遮挡板,所述罐体一顶端上设有电机,所述罐体二结合中段管道与罐体一呈“H”形,所述罐体一下腔与回收室相连接且气体相互流通,所述回收室底部与底板相连接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矩形,所述水泵左右两端设有管道且相连通,所述管道并排设在底板表面上且采用间隙贴合方式,所述底板表面上设有电气柜,所述罐体一上端设有紧急排气管;所述紧急排气管由侧管、控制件、阀体、管体、凹槽道组成,所述侧管一端与阀体相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控制件,所述管体端口与阀体采用对接方式相互嵌合,所述凹槽道设在管体中段位置上,所述管体通过阀体与罐体一上端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悬设于罐体二表面右侧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室左侧表面上方设有罐体二。进一步地,所述电气柜接线与水泵线盒接电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表面上设有水泵。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二设在底板上方且中部隔着回收室。进一步地,所述凹槽道手感体现为凹凸不平。进一步地,所述侧管采用不锈钢材质。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余热回收设备主要通过罐体一与罐体二回收排入回收室的气体,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设备出现故障等状况下,通过紧急排气管阻断气体流通,首先以凹槽道作为手部支撑点,接着移动阀体上设置的控制件,实现阀体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功能,能够将本来在管体呈输送状态的气体转移到侧管中排出,能够防止气体持续输入罐体中,避免罐体内部气体含量过大,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紧急排气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的罐体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的侧管示意图。图中:回收室-1、底板-2、水泵-3、管道-4、电气柜-5、紧急排气管-6、侧管-601、控制件-602、阀体-603、管体-604、凹槽道-605、电机-7、罐体一-8、罐体二-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回收室1、底板2、水泵3、管道4、电气柜5、紧急排气管6、电机7、罐体一8、罐体二9,所述罐体一8为圆柱体结构,罐壁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罐体一8下腔无遮挡板,所述罐体一8顶端上设有电机7,所述罐体二9结合中段管道与罐体一8呈“H”形,所述罐体一8下腔与回收室1相连接且气体相互流通,所述回收室1底部与底板2相连接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矩形,所述水泵3左右两端设有管道4且相连通,所述管道4并排设在底板2表面上且采用间隙贴合方式,所述底板2表面上设有电气柜5,所述罐体一8上端设有紧急排气管6;所述紧急排气管6由侧管601、控制件602、阀体603、管体604、凹槽道605组成,所述侧管601一端与阀体603相连接,所述阀体603上设有控制件602,所述管体604端口与阀体603采用对接方式相互嵌合,所述凹槽道605设在管体604中段位置上,所述管体604通过阀体603与罐体一8上端相连通,所述电机7悬设于罐体二9表面右侧上方,所述回收室1左侧表面上方设有罐体二9,所述电气柜5接线与水泵3线盒接电相连,所述底板2表面上设有水泵3,所述罐体二9设在底板2上方且中部隔着回收室1。本专利所说的控制件602为阀芯,能够双向控制水流方向,通过移动来实现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基本功能。在进行使用时,余热回收设备主要通过罐体一8与罐体二9回收排入回收室1的气体,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设备出现故障等状况下,通过紧急排气管6阻断气体流通,首先以凹槽道605作为手部支撑点,接着移动阀体603上设置的控制件602,实现阀体603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的功能,能够将本来在管体604呈输送状态的气体转移到侧管601中排出,能够防止气体持续输入罐体中,避免罐体内部气体含量过大,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余热回收设备在回收生物能气体时出现故障等状况下,气体未能及时阻断流通,含量过多容易降低设备的安全性,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防止气体持续输入罐体中,避免罐体内部气体含量过大,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具体如下所述:侧管601一端与阀体603相连接,所述阀体603上设有控制件602,所述管体604端口与阀体603采用对接方式相互嵌合,所述凹槽道605设在管体604中段位置上,所述管体604通过阀体603与罐体一8上端相连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回收室(1)、底板(2)、水泵(3)、管道(4)、电气柜(5)、紧急排气管(6)、电机(7)、罐体一(8)、罐体二(9),所述罐体一(8)为圆柱体结构,罐壁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罐体一(8)下腔无遮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一(8)顶端上设有电机(7),所述罐体二(9)结合中段管道与罐体一(8)呈“H”形,所述罐体一(8)下腔与回收室(1)相连接且气体相互流通,所述回收室(1)底部与底板(2)相连接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矩形,所述水泵(3)左右两端设有管道(4)且相连通,所述管道(4)并排设在底板(2)表面上且采用间隙贴合方式,所述底板(2)表面上设有电气柜(5),所述罐体一(8)上端设有紧急排气管(6);所述紧急排气管(6)由侧管(601)、控制件(602)、阀体(603)、管体(604)、凹槽道(605)组成,所述侧管(601)一端与阀体(603)相连接,所述阀体(603)上设有控制件(602),所述管体(604)端口与阀体(603)采用对接方式相互嵌合,所述凹槽道(605)设在管体(604)中段位置上,所述管体(604)通过阀体(603)与罐体一(8)上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能热量回收的余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回收室(1)、底板(2)、水泵(3)、管道(4)、电气柜(5)、紧急排气管(6)、电机(7)、罐体一(8)、罐体二(9),所述罐体一(8)为圆柱体结构,罐壁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罐体一(8)下腔无遮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一(8)顶端上设有电机(7),所述罐体二(9)结合中段管道与罐体一(8)呈“H”形,所述罐体一(8)下腔与回收室(1)相连接且气体相互流通,所述回收室(1)底部与底板(2)相连接且接触面为直径相等的矩形,所述水泵(3)左右两端设有管道(4)且相连通,所述管道(4)并排设在底板(2)表面上且采用间隙贴合方式,所述底板(2)表面上设有电气柜(5),所述罐体一(8)上端设有紧急排气管(6);所述紧急排气管(6)由侧管(601)、控制件(602)、阀体(603)、管体(604)、凹槽道(605)组成,所述侧管(601)一端与阀体(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燕陈明春
申请(专利权)人:陈小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