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449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每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包括板束模块及板束模块四角或四角延伸板与矩形柱边缘形成的四个换热腔,板束模块相对侧的换热腔流经相同的介质,与现有板式气气换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清灰方便等优点。

A plate type gas and gas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plate type gas and gas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one or more rectangular heat transfer units. Each rectangular heat transfer unit includes a plate beam module and a plate beam module four or four angle extension plates and four heat transfer chambers formed on the edge of a rectangular column, and the heat exchange of the relative side of the plate beam modul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late gas heat exchanger, the cavit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and easy ash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气气换热器主要有热管式、列管式、回转式、板翅式及板式,随着环保与节能降耗要求越来越严格,针对含尘量大、热负荷高的气气换热工况,现有气气换热器难以满足要求,大多存在传热效率低、漏风、体积大、易积灰等缺点。对于含尘量大的气相介质,如燃煤锅炉烟气、垃圾焚烧炉尾气等高含尘气相介质,仅依靠设备自身结构特点已经无法满足清灰要求,必须增设吹灰器才能保证换热器不积灰、长期可靠运行。吹灰器主要有声波吹灰器、蒸汽吹灰器、激波吹灰器三种形式,受吹灰器清灰原理限制,其清灰范围与清灰效果有限,因此,在高含尘气相介质热交换应用方面,现有的气气换热器即使在设有吹灰器的前提下,依然存在积灰、难以长周期运行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耐堵塞,易清灰且清灰彻底,长周期运行可靠,用于高含尘气相介质热交换场合的板式气气换热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每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包括板束模块及板束模块四角或四角延伸板与矩形柱边缘形成的四个换热腔,板束模块相对侧的换热腔流经相同的介质。所述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为一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左右两侧设有箱板,上下两侧通过板束模块的角或角延伸板与箱板之间连接两个不同介质的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所述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并排设置为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的左右相邻的角或角的延伸板固定连接,左右相邻的换热腔贯通,左右两个外侧换热腔外侧设有箱板,两侧的箱板及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两侧的角或角延伸板间隔连接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同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相同介质,相对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不同介质。所述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为多层,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相邻的角或角的延伸板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换热腔贯通,上下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的两侧的箱板及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两侧的角或角延伸板间隔连接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同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相同介质,相对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不同介质。所述板束模块的四角为直角、圆角或弧形过渡边,板束模块由多张波纹板片组叠,且波纹板片呈转角布置。所述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设有流体分布板。所述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设有吹灰器。所述波纹板片包括主传热面、均匀分布于主传热面的传热波纹与扰流波纹;多张所述波纹板片组叠后,在波纹板片两侧分别形成冷介质通道与热介质通道;所述冷介质通道内,以主传热面为基准,传热波纹与扰流波纹的突出高度均小于相邻主传热面间距的1/2。所述波纹板片包括主传热面、均匀分布于主传热面的传热波纹与扰流波纹;多张所述波纹板片组叠后,在波纹板片两侧分别形成冷介质通道与热介质通道;所述热介质通道内,以主传热面为基准,传热波纹与扰流波纹的突出高度均小于相邻主传热面间距的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传热原件采用波纹板片,传热效果好,设备结构紧凑,尺寸小;2.波纹板片采用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一组对边作为一种介质的进出口,另外一组对边作为另外一种介质的进出口,两侧通道长度基本相当,流道行程短,可保证吹灰器有效吹灰范围全覆盖;3.波纹板片组叠后,在板片两侧形成介质A流道与介质B流道,其中介质B流道为无触点的直通道流道,无背风面和滞流区,在吹灰器作用下可以保证长周期不积灰、不堵塞,适合作为高含尘或易积垢气相介质的通道,另外一侧通道适合作为低含尘或不易积垢气相介质的通道,既保证了传热效率,又保证长周期运行可靠性;4.波纹板片呈转角布置,当热负荷增大时,可考虑将2个及以上的板束模块并联布置,当传热温度出现交叉时,可考虑将2个及以上的板束模块串联布置,通过内部导流板与分程隔板可以非常方便的实施,而且清灰效果不发生任何改变;而现有技术中的气气换热器如果需要实现相同功能,需要多台气气换热器并联布置,每台气气换热器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空间,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管道与吹灰器布置异常复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包含并排的两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图3是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包含多排的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图4是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包含并排的三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图5时构成本技术板束模块的板片叠合后流道示意图。图中:1.介质B入口集箱,2.箱板,3.板束模块4.介质A入口集箱,5.介质B出口集箱,6.介质A出口集箱,7.角延伸板,301.波纹板片。h:介质通道内扰流波纹高度;H:介质通道内相邻主传热面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每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包括板束模块及板束模块四角或四角延伸板7与矩形柱边缘形成的四个换热腔,板束模块相对侧的换热腔流经相同的介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气气换热器内设置一个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为一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左右两侧设有箱板2,上下两侧通过板束模块的角或角延伸板与箱板之间连接两个不同介质的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长方体换热单元左右的角直接与两侧的箱板固定密封或通过角延伸板7与两侧的箱板固定密封,上下两侧通过板束模块的角或角延伸板与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连接,如图1中,角延伸板将介质A入口集箱4与介质B出口集箱1分隔,而对侧的隔板将介质A出口集箱6与介质B入口集箱1分隔;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气气换热器内设置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并排设置为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的左右相邻的角或角的延伸板固定连接,左右相邻的换热腔贯通,左右两个外侧换热腔外侧设有箱板,两侧的箱板及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两侧的角或角延伸板间隔连接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同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相同介质,相对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不同介质。如图2、图4,气气换热器内设置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分别为2个、3个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气气换热器内设置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为多层,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相邻的角或角的延伸板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换热腔贯通,上下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的两侧的箱板及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两侧的角或角延伸板间隔连接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同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相同介质,相对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不同介质。如图3,气气换热器内设置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数量分别为2个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的板束模块的四角为直角、圆角或弧形过渡边,且所述波纹板片呈转角布置。波纹板片的外形为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波纹板片的两组组对边分别作为不同介质进出板束模块的进出口,两种介质的行程基本相当。优选地,为了实现同一个板束模块内各个流道的介质均匀性以及多个板束模块内各个流道的介质均匀性,在介质入口集箱和(或)出口集箱处,设置流体分布板、导流片或导流装置,实现导流作用。板束模块3由多张波纹板片301组叠成,如图5,波纹板片包括主传热面、均匀分布于主传热面的传热波纹与扰流波纹;多张所述波纹板片组叠后,在波纹板片两侧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每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包括板束模块及板束模块四角或四角延伸板与矩形柱边缘形成的四个换热腔,板束模块相对侧的换热腔流经相同的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每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包括板束模块及板束模块四角或四角延伸板与矩形柱边缘形成的四个换热腔,板束模块相对侧的换热腔流经相同的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为一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左右两侧设有箱板,上下两侧通过板束模块的角或角延伸板与箱板之间连接两个不同介质的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换热单元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并排设置为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的左右相邻的角或角的延伸板固定连接,左右相邻的换热腔贯通,左右两个外侧换热腔外侧设有箱板,两侧的箱板及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两侧的角或角延伸板间隔连接入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同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相同介质,相对侧的入口集箱或出口集箱流经不同介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为多层,多个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相邻的角或角的延伸板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换热腔贯通,上下长方体并排换热单元的两侧的箱板及长方体换热单元的上下两侧的角或角延伸板间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秉棠赵殿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