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型外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990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建筑结构的外侧朝向所述建筑结构的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缩进结构,悬挑型脚手架包括:第一基座,悬挑于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主架,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主架与所述缩进结构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第二基座,悬挑于所述缩进结构处的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以及辅架,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辅架连接于所述主架,所述辅架斜向安装有爬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外脚手架设置爬梯影响外脚手架的美观与立面的平整的问题。

Cantilevered outer scaffo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ntilever type external scaffold. The lateral directio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is indented in the inner directio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cantilever scaffold comprises the first base, suspend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main frame is attached to the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first bas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An installation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main frame and the indented structure; the second base is suspende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t the indented structure; and the auxiliary frame is located on the second base and is located i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the auxiliary frame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frame, and the auxiliary frame is inclined to install a climbing ladde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scaffold setting up the ladder to influe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outer scaffold and the smoothness of the fac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挑型外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通常会在建筑主体结构的外侧搭设外脚手架以便对建筑主体的外侧施工。在外脚手架的一侧需要设置爬梯以供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为了防护施工人员上下爬梯的人身安全,又需要在爬梯处搭设满堂彩脚手架进行防护,如此设置一方面,影响了整个外脚手架的美观与立面的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以解决传统的外脚手架设置爬梯影响外脚手架的美观与立面的平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建筑结构的外侧朝向所述建筑结构的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缩进结构,悬挑型脚手架包括:第一基座,悬挑于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主架,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主架与所述缩进结构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第二基座,悬挑于所述缩进结构处的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以及辅架,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辅架连接于所述主架,所述辅架斜向安装有爬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包括多根第一悬挑梁,多根所述第一悬挑梁沿横向方向安装于所述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一悬挑梁具有连接于所述主架的第一悬挑段和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的楼板的第一固定段。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座包括多根第二悬挑梁,多根所述第二悬挑梁沿横向方向安装于所述缩进结构处的所述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二悬挑梁具有连接于所述辅架的第二悬挑段和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的楼板的第二固定段。进一步的,所述主架设于所述第二悬挑段上。进一步的,所述主架的内侧通过连墙件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辅架包括:多根第一立杆,多根所述第一立杆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多根所述第一立杆呈矩形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之间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杆的底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爬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的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一立杆的底部的所述第一横杆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爬梯包括:二爬梯梁;踏步板,连接于二所述爬梯梁之间;以及挂钩,设于所述爬梯梁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爬梯梁的上端通过所述挂钩挂设于所述第一立杆的顶部的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爬梯梁的下端通过所述挂钩挂设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底部的所述第一横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悬挑型外脚手架利用建筑物的凹型构造设置爬梯,保证了主架的外侧的立面平整,外形美观,同时省去了爬梯处搭设满堂脚手架等防护,经济安全。本技术悬挑型外脚手架克服了单排脚手架内设置爬梯,同一步距内架体只能向一个方向行走而无法连通的弊端。本技术悬挑型外脚手架的爬梯处有双排脚手架(主架和辅架),有效保证架体通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悬挑型外脚手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技术悬挑型外脚手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建筑结构5的外侧面51朝向建筑结构5的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缩进结构52。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包括:第一基座1、主架2、爬梯3、辅架4和第二基座6。第一基座1悬挑于建筑结构5的外侧。主架2架设于第一基座1上且连接于建筑结构5,主架2与缩进结构53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第二基座6悬挑于缩进结构52处的建筑结构5的外侧。辅架4设置于安装空间中且架设于第二基座6上,辅架4连接于主架2,辅架4斜向安装有爬梯。第一基座1包括多根第一悬挑梁。多根第一悬挑梁沿横向方向安装于建筑结构5,第一悬挑梁具有连接于主架2的第一悬挑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建筑结构5的楼板53的第一固定段。第一固定段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悬挑段的长度1.25倍。第二基座6包括多根第二悬挑梁。多根第二悬挑梁沿横向方向安装于缩进结构52处的建筑结构5,第二悬挑梁具有连接于主架2和辅架4的第二悬挑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建筑结构5的楼板53的第二固定段。第二固定段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悬挑段的长度1.25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悬挑梁和第二悬挑梁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梁,或槽钢、工字钢等型钢。第一悬挑梁的第一固定段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楼板53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与第二螺纹孔,螺栓上设有螺母,螺母抵顶于第一悬挑梁的远离楼板53的一侧。第二悬挑梁的第二固定段也以同样的方式固定于楼板53上。主架2为盘扣式脚手架。盘扣式脚手架又叫圆盘式脚手架。盘扣式脚手架分为立杆及横杆、斜杆以及连接圆盘。连接圆盘上有八个孔,其中四个小孔为与横杆连接专用、另外四个大孔为与斜杆连接专用。横杆、斜杆与连接圆盘的连接方式均为插销式,可以确保杆件与立杆牢固连结。横杆、斜杆的接头特别依管的圆弧制造,与立杆钢管呈整面接触,敲紧插销后,呈三点受力(接头上下二点及插销对圆盘一点)可牢牢固定增加结构强度并传递水平力,横杆接头与钢管管身采用满焊固定连接,力量传递无误。而斜杆接头为可转动接头,以铆钉将斜杆接头与钢管管身固定连接。至于立杆的连接方式是以四方管连接棒为主,而连接棒已固定在立杆上,不用另外的接头组件来组合。盘扣式脚手架的圆盘式的连接方式是国际主流的脚手架连接方式,合理的节点设计能都达到各杆件传力均通过节点中心,连接牢固、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主架2包括第二立杆、第二横杆、第二斜杆。第二横杆、第二斜杆均通过第二连接圆盘连接于第二立杆。主架2呈长方体结构。第二立杆设于第一悬挑梁的悬挑段,第二横杆连接于两根第二立杆之间,第二斜杆连接于第二立杆之间。主架2的靠近建筑结构5的一侧的第二立杆通过连墙件22连接于建筑结构5的外侧面51。辅架4为盘扣式脚手架。辅架4的形状与安装空间的形状相适配。辅架4包括:第一立杆、第一横杆、第一斜杆。多根第一立杆设于第一基座1上且位于主架2的靠近建筑结构5的第一侧。多根第一立杆呈矩形排布。相邻的两根第一立杆的顶部之间、相邻的两根第一立杆的底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横杆,爬梯连接于第一立杆的顶部的第一横杆和第一立杆的底部的第一横杆之间。主架2的第一侧的第二连接圆盘与第一立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两根第一立杆之间通过第一连将圆盘连接有第一横杆。爬梯3平行设置于主架2。爬梯3包括爬梯梁、踏步板和挂钩。爬梯梁有两根,两根爬梯梁平行设置于主架2。踏步板连接于两根爬梯梁之间。挂钩设于爬梯梁的上端和下端。爬梯梁的上端通过挂钩挂设于第一立杆的顶部与主架2之间的第一横杆,爬梯梁的下端通过挂钩挂设于第一立杆的底部与主架2之间的第一横杆。主架2和辅架4可以设置多层,在每一层的爬梯3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休息平台。在两根第一横杆上铺设脚手板形成休息平台。在本实施例中,主架2、辅架4及爬梯3均为两层。底层的爬梯3的底部的休息平台,可以同时通往主架2的底层和架设第一基座1的楼层。底层的爬梯3的顶部的休息平台,可同时通往主架2的第二层和第二层爬梯3。有本技术悬挑型外脚手架利用建筑物的凹型构造设置爬梯,保证了主架的外侧的立面平整,外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悬挑型外脚手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建筑结构的外侧朝向所述建筑结构的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缩进结构,悬挑型脚手架包括:第一基座,悬挑于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主架,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主架与所述缩进结构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第二基座,悬挑于所述缩进结构处的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以及辅架,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辅架连接于所述主架,所述辅架斜向安装有爬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型外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建筑结构的外侧朝向所述建筑结构的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缩进结构,悬挑型脚手架包括:第一基座,悬挑于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主架,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且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主架与所述缩进结构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第二基座,悬挑于所述缩进结构处的所述建筑结构的外侧;以及辅架,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辅架连接于所述主架,所述辅架斜向安装有爬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型外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包括多根第一悬挑梁,多根所述第一悬挑梁沿横向方向安装于所述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一悬挑梁具有连接于所述主架的第一悬挑段和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的楼板的第一固定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型外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包括多根第二悬挑梁,多根所述第二悬挑梁沿横向方向安装于所述缩进结构处的所述建筑结构上,所述第二悬挑梁具有连接于所述辅架的第二悬挑段和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满朱丹丹程呈晁学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