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645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8:33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设备,其中,偏光片包括偏光膜层、蛾眼膜、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蛾眼膜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连接所述偏光膜层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蛾眼膜远离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上述偏光片,通过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偏光膜层之间设置蛾眼膜,蛾眼膜对从第一保护层入射的光线具有减少反射的作用,从而使得偏光片具有减小反射的作用,如此,应用于个人手持设备且个人手持设备处于息屏时,能够消除或者减少LCD显示模组与盖板表面的黑色丝印的视觉色差,从而能够提高整体近似为同一黑色的技术效果,进而形成较好的息屏美学的效果。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A polarizing sheet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e a polarizing film, a moth eye film, a first protective layer and a two protection layer, wherein the moth eye film and the second protective lay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two sides of the polarizing film layer, and the first protective layer is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polarizing film layer. By setting the moth eye film between the first protection layer and the polarizing film, the moth eye film has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reflection from the light incident from the first protective layer so that the polarizer has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reflection, so that the individual handheld device is applied and the personal handheld device is in the interest screen. It can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visual chromatic aberration of black silk prin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LCD display module and the cover plate, thus improving the overall approximation to the same black technical effect, and thus forming a better aesthetic effect of the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光片及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息屏美学”是针对手机工业设计的理念,是让手机息屏时一片漆黑。这是超窄边框、金属前壳、3丝高光带以及全贴合技术完美结合的结果。“息屏美学”对于提高手机的销量、满足用户有“息屏美学”个性化需求都具有极大意义。但是目前针对全贴合技术仍无法满足人眼对视觉的息屏美学体验。目前的个人手持设备用显示设备/显示屏大多都是全贴合制式屏幕,主要是盖板(CTP(CapacitiveTouchPanel,电容式触控屏)/CG(CoverGlass,玻璃盖板))用光学级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光学胶)跟LCD显示模组完全粘接在一起,其中显示模组主要包括顺序贴设的上偏光片、LCD液晶、下偏光片及背光模组,其中上偏光片远离所述LCD液晶的侧面通过OCA连接盖板CTP/CG。然而,采用现有上偏光片结构,在息屏状态下,盖板(CTP/CG)表面的黑色丝印和LCD液晶层次视觉体验落差较大,如图1,无法达到整体近似为同一黑色(亦称“一体黑”)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LCD显示模组与盖板表面的黑色丝印的视觉色差以及能够提高一体黑效果的偏光片及显示设备。一种偏光片,包括偏光膜层、蛾眼膜、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蛾眼膜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连接所述偏光膜层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蛾眼膜远离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蛾眼膜的厚度为10微米~110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蛾眼膜的厚度为50微米~100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蛾眼膜的厚度为75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蛾眼膜靠近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上具有纳米蛾眼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蛾眼结构与所述偏光膜层之间的间隙还填充有光学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蛾眼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硅衬底层;在所述硅衬底层的一侧面形成纳米蛾眼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硅衬底层的一侧面形成纳米蛾眼结构,具体为:采用模具压印在所述硅衬底层的一侧面形成所述纳米蛾眼结构,其中,所述模具上微雕形成有所述纳米蛾眼结构的反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硅衬底层的一侧面形成纳米蛾眼结构,具体为:采用银镜反应,在所述硅衬底层的一侧面镀银,形成银层;对所述银层进行退火处理形成银粒子掩模;对所述银粒子掩模和所述衬底层靠近所述银粒子掩模的侧面进行刻蚀处理,形成所述纳米蛾眼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偏光片还包括粘合胶层,所述粘合胶层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或所述第二保护层为三醋酸纤维素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为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偏光片。上述偏光片,通过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偏光膜层之间设置蛾眼膜,蛾眼膜对从第一保护层入射的光线具有减少反射的作用,从而使得偏光片具有减小反射的作用,如此,应用于个人手持设备且个人手持设备处于息屏时,能够消除或者减少LCD显示模组与盖板表面的黑色丝印的视觉色差,从而能够提高一体黑的技术效果,进而形成较好的息屏美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偏光片应用于手机息屏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偏光片中的蛾眼膜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偏光片,包括偏光膜层、蛾眼膜、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蛾眼膜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连接所述偏光膜层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蛾眼膜远离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又如,所述偏光片为上偏光片。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偏光片,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2,偏光片10包括偏光膜层100、蛾眼膜200、第一保护层300及第二保护层400,其中,所述蛾眼膜200和所述第二保护层300分别连接所述偏光膜层100相对的两侧面,即所述偏光膜层100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连接所述蛾眼膜200和所述第二保护层300,即,其中一所述偏光膜层100的侧面连接所述蛾眼膜200,所述第二保护层连接所述偏光膜层100远离所述蛾眼膜200的侧面。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连接所述蛾眼膜200远离所述偏光膜层100的侧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偏光膜层,也叫PVA(PolyvinylAlcohol)层,主要起到偏光作用;所述第一保护层,也叫第一TAC(TriacetylCellulose)层,主要起到对偏光膜层的支撑保护作用,用于提高偏光片的整体机械性能;所述第二保护层,也叫第二TAC(TriacetylCellulose)层或第二COP(CycloOlefinPolymer)层,亦主要起到对偏光膜层的支撑保护作用,用于提高偏光片的整体机械性能。又如,所述偏光膜层为PVA层。又如,所述第一保护层为第一TAC层。又如,所述第二保护层为第二TAC层或第二COP层。需要说明的是,蛾眼膜,主要是利用仿生学原理,根据飞蛾眼睛的特性而制造。夜间飞行的飞蛾的眼睛基本对近红外不产生反射波,使得飞蛾能够避免引起鸟类、青蛙等天敌的注意,使其在夜间具有伪装隐蔽性。经过对飞蛾的眼睛研究发现,飞蛾的眼睛有一层立体六角蜂窝状纳米结构,平均高度约为200nm,各个结构间的间隔约为300nm;从而使得蛾眼此结构的特征尺寸,小于大部分光线的波长,大部分的入射光线都被蜂窝状纳米结构所吸收,折射率自上而下连续变化,从而不发生反射或者较少发生反射。能够理解的是,物体的物理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偏光片及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光膜层、蛾眼膜、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蛾眼膜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连接所述偏光膜层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蛾眼膜远离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光膜层、蛾眼膜、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蛾眼膜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连接所述偏光膜层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蛾眼膜远离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蛾眼膜的厚度为10微米~11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蛾眼膜的厚度为50微米~10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蛾眼膜的厚度为75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蛾眼膜靠近所述偏光膜层的侧面上具有纳米蛾眼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蛾眼结构与所述偏光膜层之间的间隙还填充有光学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显光电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