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325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具体涉及城市道路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基座为U形状结构,基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基座U形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弧形车道,弧形车道与基座U形开口底部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基座U形开口底部设置有施工孔,施工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检测杆孔,检测杆孔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杆,基座底部的侧面设置有警示杆槽,警示杆槽内活动设置有警示杆,警示杆包括U形杆,U形杆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槽,防撞装置槽内活动设置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杆,防撞杆与防撞装置槽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在道路局部进行施工时,不需要封锁道路,且可保持车辆正常通行等优点。

A temporary pavement device for road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emporary road surface device for road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base seat, the base is U shape structure, the two ends of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ing slope and second guiding slopes, and a arc lane is arranged above the base of the base U shaped opening, and the arc lane and the base are open in the U shape. A supporting column is also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mouth, a construction hole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U shape opening, and a detection ro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struction hole. The detection rod is arranged in the test rod hole, a warning rod is set in the side of the base of the base, and a warn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warning rod slot, and the warning rod includes the U bar and the side of the U bar. A collision avoidance device is set up with a collision avoidance device.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device includes a collision avoidance rod, and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rod is connected by a spring between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rod and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device slo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t blocking roads, and keeping normal traffic of vehicles when partial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on ro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道路施工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
技术介绍
当道路上进行实施线缆铺设、管道疏浚等需要挖开局部道路的工程时,常常需要封锁部分车道,容易造成城市角度堵塞,降低了城市运行效率。现有技术中,交通高峰期,采用临时铺设厚钢板的方法覆盖施工区域,保障车辆通行;交通低潮期,移除厚钢板,错时施工,导致施工效率低,工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在道路局部进行施工时,不需要封锁道路,且可保持车辆正常通行的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为U形状结构,基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均为三角形状结构,且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的底面均与基座的底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基座U形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弧形车道,弧形车道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U形开口底部,且弧形车道的弧形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基座为U形开口的两端上,弧形车道与基座U形开口底部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有若干加强孔,加强孔为弧形状结构,且加强孔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的底部方向,基座U形开口底部还设置有施工孔,施工孔为通孔状,施工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检测杆孔,检测杆孔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杆,基座底部的侧面还设置有警示杆槽,警示杆槽内活动设置有警示杆,警示杆包括U形杆,U形杆的开口朝向警示杆槽,U形杆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槽,防撞装置槽内活动设置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杆,防撞杆与防撞装置槽之间通过若干弹簧连接,基座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孔,且固定孔沿施工孔的边缘等距分布,弧形车道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槽,防滑槽内设置有防滑装置,防滑槽内的一侧设置有转轴,防滑装置包括防滑块,防滑块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防滑槽内,防滑块与防滑槽之间还设置有阻尼杆。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分别设置在弧形车道两端的基座上,方便道路两旁的车辆通过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通行。优选的,所述基座的高度至少为2.5米,便于施工人员在施工孔内对道路进行施工。优选的,所述检测杆的底部与基座的底部同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对施工完成后的道路进行检测平整度。优选的,所述固定孔至少设置有四个,便于在对道路进行施工时,将基座固定在道路上,一方面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可方便道路两旁的车辆通过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通行。优选的,所述防撞装置槽的形状与防撞杆的形状相同,且防撞装置槽的深度大于防撞杆的厚度,防撞装置槽的长度大于防撞杆的长度,便于防撞杆收入至防撞装置槽内。优选的,所述防撞杆为弹性材料制成,当发生碰撞时,可缓冲撞击力,保护基座不受损坏。优选的,所述防撞杆上还设置有反光条,可提高夜晚的可视度,增加道路上夜间行车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基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方便道路两旁的车辆通过第一引导坡和第二引导坡通行;(2)基座上设置有固定孔,在施工的时候可通过固定孔将基座固定,方便施工人员在施工孔内对道路进行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的拉出警示杆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的施工孔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的防滑装置与防滑块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的反光条位置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基座;11、第一引导坡;12、第二引导坡;13、弧形车道;2、支撑柱;21、加强孔;3、施工孔;31、检测杆孔;32、检测杆;4、警示杆槽;5、警示杆;51、U形杆;6、防撞装置槽;61、防撞装置;62、防撞杆;63、弹簧;64、反光条;7、固定孔;8、防滑槽;81、转轴;9、防滑装置;91、防滑块;10、阻尼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为U形状结构,基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均为三角形状结构,且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的底面均与基座1的底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基座1U形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弧形车道13,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且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基座1为U形开口的两端上,弧形车道13与基座1U形开口底部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孔21,加强孔21为弧形状结构,且加强孔21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的底部方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还设置有施工孔3,施工孔3为通孔状,施工孔3的侧壁上设置有检测杆孔31,检测杆孔31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杆32,基座1底部的侧面还设置有警示杆槽4,警示杆槽4内活动设置有警示杆5,警示杆5包括U形杆51,U形杆51的开口朝向警示杆槽4,U形杆5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槽6,防撞装置槽6内活动设置有防撞装置61,防撞装置61包括防撞杆62,防撞杆62与防撞装置槽6之间通过若干弹簧63连接,基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孔7,且固定孔7沿施工孔3的边缘等距分布,弧形车道13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槽8,防滑槽8内设置有防滑装置9,防滑槽8内的一侧设置有转轴81,防滑装置9包括防滑块91,防滑块91的一端通过转轴81活动设置在防滑槽8内,防滑块91与防滑槽8之间还设置有阻尼杆10,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分别设置在弧形车道13两端的基座1上,方便道路两旁的车辆通过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通行,基座1的高度至少为2.5米,便于施工人员在施工孔3内对道路进行施工,检测杆32的底部与基座1的底部同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对施工完成后的道路进行检测平整度,固定孔7至少设置有四个,便于在对道路进行施工时,将基座1固定在道路上,一方面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可方便道路两旁的车辆通过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通行。实施例二基座1为U形状结构,基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均为三角形状结构,且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的底面均与基座1的底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基座1U形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弧形车道13,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且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基座1为U形开口的两端上,弧形车道13与基座1U形开口底部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孔21,加强孔21为弧形状结构,且加强孔21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的底部方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还设置有施工孔3,施工孔3为通孔状,施工孔3的侧壁上设置有检测杆孔31,检测杆孔31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杆32,基座1底部的侧面还设置有警示杆槽4,警示杆槽4内活动设置有警示杆5,警示杆5包括U形杆51,U形杆51的开口朝向警示杆槽4,U形杆5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槽6,防撞装置槽6内活动设置有防撞装置61,防撞装置61包括防撞杆62,防撞杆62与防撞装置槽6之间通过若干弹簧63连接,基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孔7,且固定孔7沿施工孔3的边缘等距分布,弧形车道13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基座(1)为U形状结构,基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均为三角形状结构,且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的底面均与基座(1)的底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基座(1)U形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弧形车道(13),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且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基座(1)为U形开口的两端上,弧形车道(13)与基座(1)U形开口底部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孔(21),加强孔(21)为弧形状结构,且加强孔(21)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的底部方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还设置有施工孔(3),施工孔(3)为通孔状,施工孔(3)的侧壁上设置有检测杆孔(31),检测杆孔(31)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杆(32),基座(1)底部的侧面还设置有警示杆槽(4),警示杆槽(4)内活动设置有警示杆(5),警示杆(5)包括U形杆(51),U形杆(51)的开口朝向警示杆槽(4),U形杆(5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槽(6),防撞装置槽(6)内活动设置有防撞装置(61),防撞装置(61)包括防撞杆(62),防撞杆(62)与防撞装置槽(6)之间通过若干弹簧(63)连接,基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孔(7),且固定孔(7)沿施工孔(3)的边缘等距分布,弧形车道(13)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槽(8),防滑槽(8)内设置有防滑装置(9),防滑槽(8)内的一侧设置有转轴(81),防滑装置(9)包括防滑块(91),防滑块(91)的一端通过转轴(81)活动设置在防滑槽(8)内,防滑块(91)与防滑槽(8)之间还设置有阻尼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基座(1)为U形状结构,基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均为三角形状结构,且第一引导坡(11)和第二引导坡(12)的底面均与基座(1)的底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基座(1)U形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弧形车道(13),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且弧形车道(13)的弧形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基座(1)为U形开口的两端上,弧形车道(13)与基座(1)U形开口底部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孔(21),加强孔(21)为弧形状结构,且加强孔(21)的弧形开口朝向基座(1)的底部方向,基座(1)U形开口底部还设置有施工孔(3),施工孔(3)为通孔状,施工孔(3)的侧壁上设置有检测杆孔(31),检测杆孔(31)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杆(32),基座(1)底部的侧面还设置有警示杆槽(4),警示杆槽(4)内活动设置有警示杆(5),警示杆(5)包括U形杆(51),U形杆(51)的开口朝向警示杆槽(4),U形杆(5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槽(6),防撞装置槽(6)内活动设置有防撞装置(61),防撞装置(61)包括防撞杆(62),防撞杆(62)与防撞装置槽(6)之间通过若干弹簧(63)连接,基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孔(7),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祝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脍炙人家家居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