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3228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平衡块和上模腔,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平衡块、下模腔、顶出装置、第一侧推油缸、第二侧推油缸、第一密封芯棒和第二密封芯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节省工序时间的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

An automobile energy absorbing box forming device based on internal high pressure form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production field of auto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energy absorption box forming device based on internal high pressure forming,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includes upper die plate, upper die balance block and upper die cavity. The lower die includes lower die plate, lower die balance block, lower die cavity, top out device, first side push cylinder and second sides. The oil cylinder, the first seal mandrel and the second seal mandrel are us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energy absorption box forming device based on internal high pressure forming, which is stable, reliable, high precision, convenient and quick to operate, and saves process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结构轻量化和加工技术柔性化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之一。目前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许多企业都将内高压成形技术作为增强其产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工具。结构轻量化可以节省材料和运行能量,而加工技术柔性化则可以缩短加工工具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原有工艺采用冲压后拼焊的工艺实现,产品不稳定,重量较重。故急需一种工艺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节省工序时间的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节省工序时间的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中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平衡块和上模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平衡块、下模腔、顶出装置、第一侧推油缸、第二侧推油缸、第一密封芯棒和第二密封芯棒,所述第一侧推油缸设在下模板的左端,所述第一密封芯棒与第一侧推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推油缸设在下模板的右端,所述第二密封芯棒与第二侧推油缸相连接,所述下模平衡块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腔嵌于下模平衡块之间的模架内部,所述顶出装置设在下模腔的右侧,所述上模平衡块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平衡块呈圆筒状,所述上模腔嵌于上模平衡块之间的模架内部。所述顶出装置包括两块顶出板。所述第一密封芯棒上设有高压充液口。所述下模一侧设有快速补液口。所述上模平衡块共设有四个。所述下模平衡块共设有四个。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节省工序时间的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本方案采用液压成形工序实现,与传统的冲压工艺相比,液压成形工艺在减轻重量、减少零件数量和模具数量、提高刚度与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零件内部充入高压液体,通过液体压力使贴合到仿形腔,使得尺寸不会跑偏,同时工艺稳定可靠。快速补水与高压充液模式相结合。本装置上模及下模采用仿形模,合模后零件成形段压制在模具中,具有尺寸稳定,回弹小等特点,采用一次成形方式,比冲压焊接方法节省了工序时间。为了实现液压成形状态,必须保证密封头、高压装置、设备锁模力同步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汽车吸能盒内高压成形装置示意图。图2为汽车吸能盒内高压成形装置下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汽车吸能盒内高压成形装置上模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快速补液口2.第一侧推油缸3.第一密封芯棒4.下模平衡块5.第二密封芯棒6.第二侧推油缸7.下模腔8.顶出装置9.下模板10.上模板11.上模平衡块12.上模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如图2和3所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10、上模平衡块11和上模腔12,下模包括下模板9、下模平衡块4、下模腔7、顶出装置8、第一侧推油缸2、第二侧推油缸6、第一密封芯棒3和第二密封芯棒5,第一侧推油缸2设在下模板9的左端,第一密封芯棒3与第一侧推油缸2相连接,第二侧推油缸6设在下模板9的右端,第二密封芯棒5与第二侧推油缸6相连接,下模平衡块4固定在下模板9上,下模腔7嵌于下模平衡块4之间的模架内部,顶出装置8设在下模腔7的右侧,上模平衡块11固定在上模板10上,上模平衡块11呈圆筒状,上模腔12嵌于上模平衡块11之间的模架内部。顶出装置8包括两块顶出板。第一密封芯棒3上设有高压充液口。如图1所示,下模一侧设有快速补液口1。上模平衡块11共设有四个。下模平衡块4共设有四个。在生产过程中,首先上模和下模处于分开状态,将工件放入下模腔7中。开始运行时,上模下行,直到完全与下模合模;第二侧推油缸6开始工作,带动第二密封芯棒5到指定密封位;第一侧推油缸2开始动作,同时快速补液口1注入液体,第一侧推油缸2带动第一密封芯棒3到指定密封位,同时快速补液口1停止注入液体;高压充液口开始充入高压液体,同时第一侧推油缸2、第二侧推油缸6开始动作,按照设定好的曲线执行动作;运行结束后,上模与下模分开,同时两个侧推油缸后退到初始位置,顶出装置8即两个顶出块顶出零件,工人取走零件,进行下一道的生产。在成形开模后,两个密封芯棒退出,水流到回水槽,避免后续顶出的干涉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平衡块和上模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平衡块、下模腔、顶出装置、第一侧推油缸、第二侧推油缸、第一密封芯棒和第二密封芯棒,所述第一侧推油缸设在下模板的左端,所述第一密封芯棒与第一侧推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推油缸设在下模板的右端,所述第二密封芯棒与第二侧推油缸相连接,所述下模平衡块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腔嵌于下模平衡块之间的模架内部,所述顶出装置设在下模腔的右侧,所述上模平衡块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平衡块呈圆筒状,所述上模腔嵌于上模平衡块之间的模架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汽车吸能盒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平衡块和上模腔,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平衡块、下模腔、顶出装置、第一侧推油缸、第二侧推油缸、第一密封芯棒和第二密封芯棒,所述第一侧推油缸设在下模板的左端,所述第一密封芯棒与第一侧推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推油缸设在下模板的右端,所述第二密封芯棒与第二侧推油缸相连接,所述下模平衡块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腔嵌于下模平衡块之间的模架内部,所述顶出装置设在下模腔的右侧,所述上模平衡块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平衡块呈圆筒状,所述上模腔嵌于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忠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诺士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