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2808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属于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技术领域,包括减震装置和中间吸能装置;中间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凸顶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凸顶座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中,凸顶座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连接,凹齿座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上;减震装置包括前板、减震器、阻尼器和第三连接板,前板和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减震器和阻尼器位于前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以及第三连接板连接,阻尼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以及第三连接板连接;中间吸能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具有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增大了吸能面积而对碰撞要求低,吸能效果好的特点。

A type of two stage energy absorbing vehicle front longitudinal suction energ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wo stage energy suction type vehicle front longitudinal suction energy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technical field, including the damping device and the intermediate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The intermediate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comprises a concave tooth seat, a convex top seat,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convex end of the convex roof is chimed in the concave tooth seat and the convex top sea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the concave tooth seat is mounted on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the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the front plate, the shock absorber, the damper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damper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the two ends of the shock absorber,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respectively. The two ends of the damp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plate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middl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re provided with shock absorption devices symmetrical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simpl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increased energy absorbing area, low requirement for collision and good energy absorp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
,具体涉及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普及,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安全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往往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为了减少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在车内设置有碰撞吸能装置。目前,通常使用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装置来减少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装置存在抗碰撞吸能效果差,对于一些复杂的多向的膨胀力的大小方向要求较高,且现有装置造价昂贵,维修费用昂贵,原理结构复杂,吸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结构简单,碰撞吸能效果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和中间吸能装置;所述中间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凸顶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凸顶座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中,凸顶座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连接,凹齿座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上;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板、减震器、阻尼器和第三连接板,前板和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减震器和阻尼器位于前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以及第三连接板连接,阻尼器的的两端分别和前板以及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中间吸能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可选的,所述减震器包括中心杆、弹簧、顶头和连接盘;所述中心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顶头,顶头上设置有中心孔,中心杆安装在顶头一端的中心孔中,顶头的另一端和连接盘连接,弹簧套在中心轴两端的顶头上,中心轴两端的顶头上均连接有连接盘,中心轴一端的连接盘和前板连接,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板连接。可选的,所述减震器还包括弹簧端块,弹簧端块设置在弹簧的两端和弹簧连接。可选的,所述阻尼器包括短梁、吸能盒、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和第七连接板;所述短梁、吸能盒、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和第七连接板按照第四连接板、吸能盒、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短梁、第七连接板的顺序依次连接,第四连接板和前板连接,第七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连接。可选的,所述前板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四角设置有阶梯孔。可选的,所述吸能盒和短梁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可选的,所述吸能盒的垂直于前板的四条棱中的每条棱上均匀的设置有三个第一导向槽。可选的,所述短梁的垂直于前板的四条棱中的每条棱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和中间吸能装置;中间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凸顶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凸顶座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中,凸顶座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连接,凹齿座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上;减震装置包括前板、减震器、阻尼器和第三连接板,前板和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减震器和阻尼器位于前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以及第三连接板连接,阻尼器的的两端分别和前板以及第三连接板连接;中间吸能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冲击时,前板将会受到冲击,之后将其能量传递于减振装置中的阻尼器进行吸能,而减振器进行相适应的弹性力的吸收与反向释放以而增加整体装置的柔性,然后将减振后的冲击传递于中间吸能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断齿吸能,最后将能量传递于与前减振装置相对应的后减振装置进行最后的吸能减振。具有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增大了吸能面积而对碰撞要求低,吸能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板、2.弹簧、3.中心杆、4.顶头、5.弹簧端块、6.连接盘、7.第三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9.凹齿座、10.第二连接板、12.凸顶座、13.第七连接板、14.短梁、15.第五连接板、16.吸能盒、17.第四连接板、18.第六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减震装置和中间吸能装置;中间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9、凸顶座12、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10,凸顶座12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9中,凸顶座12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8连接,凹齿座9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0上;减震装置包括前板1、减震器、阻尼器和第三连接板7,前板1和第三连接板7平行设置,减震器和阻尼器位于前板1和第三连接板7之间,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1以及第三连接板7连接,阻尼器的的两端分别和前板1以及第三连接板7连接;中间吸能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器包括中心杆3、弹簧2、顶头4、弹簧端块5和连接盘6;中心杆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顶头4,顶头4上设置有中心孔,中心杆3安装在顶头4一端的中心孔中,顶头4的另一端和连接盘6连接,弹簧2套在中心轴两端的顶头4上,中心轴两端的顶头4上均连接有连接盘6,中心轴一端的连接盘6和前板1连接,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板7连接,弹簧端块5设置在弹簧2的两端和弹簧2连接,弹簧端块5顶在连接盘6上。其中,弹簧端块5和弹簧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如图2所示,阻尼器包括短梁14、吸能盒16、第四连接板17、第五连接板15、第六连接板18和第七连接板13;短梁14、吸能盒16、第四连接板17、第五连接板15、第六连接板18和第七连接板13按照第四连接板17、吸能盒16、第五连接板15、第六连接板18、短梁14、第七连接板13的顺序依次连接,第四连接板17和前板1连接,第七连接板13和第三连接板7连接。其中,前板1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四角设置有阶梯孔,该阶梯孔用于通过螺栓组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连接于车辆前防撞架结构。吸能盒16和短梁14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吸能盒16和短梁14为钣金构件,凸顶座12和凹齿座9为实体结构,吸能盒16的垂直于前板1的四条棱中的每条棱上均匀的设置有四个第一导向槽。短梁14的垂直于前板1的四条棱中的每条棱上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导向槽。吸能盒16的每条棱边均等分成五份,第一导向槽位于前段的1/5、2/5、3/5和4/5处;短梁14的每条棱边均等分成四份,第二导向槽位于前段的2/4-3/4处。示例的,前板1为矩形机构,前板1一端半端面通过螺栓组连接于吸能盒16的一端第四连接板17,另一半端面通过螺栓组连接于减振装置的一端连接盘6。顶头4为半中空圆柱体;中心杆3端部插入于顶头4的另一端;弹簧2两端部焊接有弹簧端块5穿过两端连接盘6及对称盘限定于减振装置中部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在车辆发生碰撞冲击时,前板1将会受到冲击,之后将其能量传递于前减振装置中的阻尼器进行吸能,而减振器进行相适应的弹性力的吸收与反向释放以而增加整体装置的柔性,后将减振后的冲击传递于中间吸能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断齿吸能,最后将能量传递于与前减振装置相对应的后减振装置进行最后的吸能减振。其结构具有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增大了吸能面积而对碰撞要求低,吸能效果好等特点。本专利技术所举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此专利技术精神的诠释,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修改或类似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和中间吸能装置;所述中间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9)、凸顶座(12)、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10),凸顶座(12)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9)中,凸顶座(12)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8)连接,凹齿座(9)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0)上;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板(1)、减震器、阻尼器和第三连接板(7),前板(1)和第三连接板(7)平行设置,减震器和阻尼器位于前板(1)和第三连接板(7)之间,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1)以及第三连接板(7)连接,阻尼器的的两端分别和前板(1)以及第三连接板(7)连接;所述中间吸能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和中间吸能装置;所述中间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9)、凸顶座(12)、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10),凸顶座(12)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9)中,凸顶座(12)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8)连接,凹齿座(9)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0)上;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板(1)、减震器、阻尼器和第三连接板(7),前板(1)和第三连接板(7)平行设置,减震器和阻尼器位于前板(1)和第三连接板(7)之间,减震器的两端分别和前板(1)以及第三连接板(7)连接,阻尼器的的两端分别和前板(1)以及第三连接板(7)连接;所述中间吸能装置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减震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中心杆(3)、弹簧(2)、顶头(4)和连接盘(6);所述中心杆(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顶头(4),顶头(4)上设置有中心孔,中心杆(3)安装在顶头(4)一端的中心孔中,顶头(4)的另一端和连接盘(6)连接,弹簧(2)套在中心轴两端的顶头(4)上,中心轴两端的顶头(4)上均连接有连接盘(6),中心轴一端的连接盘(6)和前板(1)连接,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板(7)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级吸能式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功学陈宁王德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