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传扬专利>正文

自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6121 阅读:7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于该中棒(1)底部的伞把(2)、设置在所述伞把(2)内供子弹头(3)定位时进入的底塞(5)、以及用于将该子弹头(3)锁定于底塞(5)的子弹头定位装置;所述底塞(5)包括竖向管体(51)和卡扣件;所述竖向管体(51)插入在中棒(1)的内腔底部并与该中棒(1)凹凸配合,所述底塞(5)通过其卡扣件与所述伞把(2)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伞可最大限度地增加中棒内开伞弹簧的空间,使开伞弹簧可做得更长,由此可采用更小的线径和更多的圈数,达到开伞弹力更强而收伞所需的力更轻的效果。

Automatic umbrell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umbrella, which comprises a middle rod (1), an umbrella handle (2)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iddle rod (2), a bottom plug (5) set up at the position of a subprojectile (3) in the umbrella (2), and a cartridge head positioning device for locking the bullet (3) to the bottom plug (5), and the bottom plug. 5) includes the vertical tube body (51) and the card fastener; the vertical tube body (51) is inser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iddle rod (1) and is conformed to the middle rod (1), and the bottom plug (5) is connected by the card fastener to the (2) card through its card fastener. The automatic umbrella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ximize the space of the opening of the parachute spring in the rod, so that the opening spring can be done longer, thus the smaller line diameter and more ring number can be adopted to achieve the effect that the opening of the parachute is stronger and the force required for the umbrella is ligh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子弹头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改进,适用于内设开伞弹簧和子弹头的自动开收伞。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内设开伞弹簧和子弹头的自动开收伞,其伞把处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的控制管91是用钉子96固定安装于伞把92和中棒93的内腔中,子弹头94处于锁定状态时是插入该控制管91内腔的。为了将子弹头94定位于控制管91内腔,伞把92内还设有一卡锁件95,该卡锁件95底端铰接于中棒93的底部内腔,卡锁件95中部设有卡钩951,通过对该卡锁件95上端部的控制可使得该卡钩951内移以锁定子弹头94或者外移释放子弹头94。但传统自动开收伞的上述结构严重浪费了中棒内部用于容置开伞弹簧的空间,使得开伞弹簧无法做到更小的线径和更多的圈数,从而导致开伞弹力不足且收伞费劲的问题,折数越多的伞所受的影响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中棒内部开伞弹簧空间的自动伞。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固定于该中棒底部的伞把、设置在所述伞把内供子弹头定位时进入的底塞、以及用于将该子弹头锁定于底塞的子弹头定位装置。所述底塞包括竖向管体和卡扣件;所述竖向管体插入在中棒的内腔底部并与该中棒凹凸配合,所述底塞通过其卡扣件与所述伞把卡扣连接。所述竖向管体的左右两侧壁表面各设有一个内凹位,所述中棒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各设有一个凸起,该两个凸起卡入所述内凹位处将该中棒和竖向管体固定在一起。所述底塞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竖向管体底部的底板,该底板封闭于所述中棒和伞把的底面。所述卡扣件包括:凸设于所述竖向管体侧壁的卡舌和凸设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卡扣柱,所述中棒侧壁设有可供该卡舌伸出的通孔。所述卡舌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斜面或弧面、下表面为垂直于所述竖向管体的平面,所述伞把的内壁上开设有可容纳该卡舌的第一卡槽,该第一卡槽下方的伞把内壁上设有与卡舌的导向斜面或弧面配合的导滑面。所述卡扣柱的顶部设有具有内收弹性的向外凸出的卡钩,所述伞把底部设有与所述卡扣柱位置对应的竖向插孔,该竖向插孔顶部设有可容纳所述卡钩的第二卡槽;所述卡扣柱的顶部卡钩从竖向插孔处挤进所述第二卡槽并卡在该第二卡槽的槽底。所述子弹头定位装置包括:控制杆及其弹性复位件、勾片;所述控制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伞把、底端与所述勾片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作用于该控制杆使其底端及其所连接的勾片保持向内移动的趋势;所述中棒和底塞的侧壁上设有可供所述勾片进入的通孔。所述竖向管体侧壁的内凹位和中棒侧壁的凸起各设有两个并分布在相对的两侧。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自动伞其底塞和中棒凹凸配合,并通过底塞上的卡扣件与伞把卡扣在一起,由此无需打钉,节省了因打钉而占用的中棒内部空间;另外配合勾片位于下部的子弹头定位装置可进一步减少对中棒内部空间的占用;由此可最大限度地增加中棒内部空间可设置更长的开伞弹簧,开伞弹簧可做到更小的线径和更多的圈数,使得开伞弹力更强而收伞所需的力更轻。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自动伞的伞把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伞的伞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底塞5的立体图;图4为所述底塞5与中棒1连接时的剖面图;图5为所述底塞5与中棒1连接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卡舌54与伞把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所述卡扣柱55与伞把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于该中棒1底部的伞把2、设置在该中棒1内腔的子弹头3、底塞5、子弹头定位装置、控制按钮7等。所述底塞5安装在中棒1和伞把2的内腔中,在子弹头3被定位的状态下,该子弹头3下部插入该底塞5内腔中,同时,子弹头定位装置将该子弹头3锁定于底塞5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底塞5包括:竖向管体51、固定于该竖向管体51底部的底板52和卡扣件。其中,所述卡扣件包括一个卡舌54和两个卡扣柱55。本实施例中,上述竖向管体51、底板52和卡扣件可采用塑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且一体成型。所述竖向管体51的左右两侧侧壁设有内凹位53,所述卡舌54横向向外凸设于竖向管体51的后侧侧壁。所述底板52的水平投影面积大于竖向管体51的,所述两个卡扣柱55凸设于底板52后侧突出部分的上表面,且该底板52封闭于所述中棒1和伞把2的底面。所述竖向管体51插入在中棒1的内腔底部,所述中棒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各设有一凸起11,两侧凸起11正好卡入竖向管体51两侧内凹位53处由此即可将中棒1和竖向管体51固定连接在一起。该中棒1上的凸起11可以是在竖向管体51插入中棒1后再冲压而成。所述底塞5通过其卡扣件与所述伞把2卡扣连接,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述如下。如图6所示,所述卡舌54上表面设有导向斜面或弧面541、下表面为垂直于所述竖向管体51的平面。所述中棒1侧壁设有可供该卡舌54伸出的通孔13,该通孔向下延伸贯穿至中棒1的底端面。所述伞把2的内壁上开设有可容纳该卡舌54的第一卡槽21,该第一卡槽21下方的伞把2内壁上设有与卡舌54的导向斜面或弧面541配合的导滑面22。装配时,将竖向管体51用力挤入中棒1和伞把2的内腔中,利用底塞5自身材料的弹性以及导向斜面或弧面541和导滑面22的配合,所述卡舌54向上越过所述导滑面22并卡入第一卡槽21内,该卡舌54底部平面卡在第一卡槽21的槽底使得底塞5无法下移。如图7所示,所述卡扣柱55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卡钩551,由于自身材料的性质,该卡钩551具有一定的内收弹性。所述伞把2底部与两个卡扣柱55位置对应处设有两个竖向插孔23,该竖向插孔23的宽度小于卡扣柱55顶部卡钩551的宽度但大于卡扣柱55下部的宽度,竖向插孔23的顶部设有可容纳所述卡钩551的第二卡槽24。利用卡扣柱55自身材料的弹性可将其顶部卡钩551从竖向插孔23处挤进所述第二卡槽24并卡在该第二卡槽24的槽底,由此使得底塞5无法下移。由此可见,通过中棒1与底塞5的凹凸配合以及底塞5与伞把2的卡扣连接可将中棒1、底塞5和伞把2固定连接在一起,无需打钉,由此即可节省出中棒1内打钉所需要的空间。如图2所示,所述子弹头定位装置包括:控制杆61及其弹性复位件、勾片62。所述控制杆61的中部63铰接于伞把2、底端与所述勾片62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作用于该控制杆61使其底端及其所连接的勾片62保持向内移动从而锁定子弹头3的趋势。伞把2上安装有一个控制按钮7,按压该控制按钮7可向内推动控制杆61的上部,使得控制杆61底部及其所连接的勾片62向外移动从而可释放子弹头3。相应地,所述中棒1前侧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2(如图3)、底塞5前侧侧壁位置对应处也开设有通孔56(如图3),该通孔12和56可供所述勾片62进入底塞5的内腔。子弹头定位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控制杆61的中部63位于伞把2处而不是位于中棒的内部,且勾片62位于该控制杆61底部,可进一步减少了对中棒内部空间的占用,开伞弹簧可以获得更多的空间从而可采用更小的线径和更多的圈数,实现开伞弹力更强而收伞所需的力更轻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于该中棒(1)底部的伞把(2)、设置在所述伞把(2)内供子弹头(3)定位时进入的底塞(5)、以及用于将该子弹头(3)锁定于底塞(5)的子弹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塞(5)包括竖向管体(51)和卡扣件;所述竖向管体(51)插入在中棒(1)的内腔底部并与该中棒(1)凹凸配合,所述底塞(5)通过其卡扣件与所述伞把(2)卡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于该中棒(1)底部的伞把(2)、设置在所述伞把(2)内供子弹头(3)定位时进入的底塞(5)、以及用于将该子弹头(3)锁定于底塞(5)的子弹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塞(5)包括竖向管体(51)和卡扣件;所述竖向管体(51)插入在中棒(1)的内腔底部并与该中棒(1)凹凸配合,所述底塞(5)通过其卡扣件与所述伞把(2)卡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管体(51)的左右两侧壁表面各设有一个内凹位(53),所述中棒(1)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各设有一个凸起(11),该两个凸起(11)卡入所述内凹位(53)处将该中棒(1)和竖向管体(51)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塞(5)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竖向管体(51)底部的底板(52),该底板(52)封闭于所述中棒(1)和伞把(2)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凸设于所述竖向管体(51)侧壁的卡舌(54)和凸设于所述底板(52)上表面的卡扣柱(55),所述中棒(1)侧壁设有可供该卡舌(54)伸出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舌(54)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斜面或弧面、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扬
申请(专利权)人:陈传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