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605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表带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第二表带的末端处连接有第一环形表扣和扣针,扣针为磁性扣针,第一环形表扣为铁磁性金属表扣,或者,扣针为铁磁性金属扣针,第一环形表扣为磁性金属表扣;第二表带还连接有第二环形表扣,第二环形表扣和第一环形表扣相距设置。智能手表具有上述的表带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扣针的前端可以通过磁力吸附于第一环形表扣,避免磁性扣针划伤用户皮肤或衣物等,而且,第二环形表扣能有效束缚表带防止表带松脱造成手表意外丢失,其安全可靠性高。

A watch band structure and intelligent watch with the strap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strap structure, and discloses a watchband structure and a smart watch with the strap structure. The band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strap and a second strap. The first strap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trap holes, the end of the second strap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ing button and a pin, the pin is a magnetic spike, the first ring is buckled to a ferromagnetic metal metal button, or the pin is a ferromagnetic metal fastener, and the first ring is buckled to magnetic metal. The button is buckled; the second strap is also connected with second annular buckles, and the second ring buckle is set apart from the first annular buckle. The smart watch has the aforementioned strap structure. A watch band structure and an intelligent watch with the strap structure a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front end of the pin can be adsorbed on the first ring button by magnetic force to avoid the damage of the skin or clothing of the user by the magnetic pin, and the second ring table buckle can effectively bind the strap to prevent the strap from loosening and cause the accidental loss of the watch. High safety and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本技术属于表带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如今信息化的冲击、教育层次的提升以及85后人群对于新事物接受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希望通过一款智能产品能随时随地与儿童进行沟通和定位,然而成人的手机并不适合儿童使用,会有丢失,影响学习,功能复杂等问题,所以智能通话手表是家长目前最好选择,通话手表的表带和表扣的穿戴方式对儿童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手表,其针扣式相对便于穿戴,但比较容易划伤儿童,安全可靠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其安全可靠性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处连接有第一环形表扣和扣针,所述扣针为磁性扣针且所述第一环形表扣为铁磁性金属表扣或磁性金属表扣,或者,所述扣针为铁磁性金属扣针且所述第一环形表扣为磁性金属表扣;所述第二表带还连接有第二环形表扣,所述第二环形表扣和第一环形表扣相距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环形表扣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具体地,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中部设置有缺口,所述扣针设置于所述缺口处且由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具体地,所述第一环形表扣包括横向臂和两相对设置的侧臂,所述横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侧臂的前端,两所述侧臂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具体地,所述横向臂处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扣针卡入的凹槽。具体地,所述第二表带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相距设置,所述第二环形表扣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具体地,所述扣针采用金属片一体折弯成型。具体地,所述第一环形表扣采用金属杆一体折弯成型。具体地,所述第二环形表扣采用金属杆一体折弯成型。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具有上述的表带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磁性扣针的前端可以通过磁力吸附于第一环形表扣,避免磁性扣针划伤用户皮肤或衣物等,而且,第二环形表扣能有效束缚表带防止表带松脱造成手表意外丢失,其安全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佩戴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佩戴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中第二表带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佩戴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佩戴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第一表带11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110,第二表带12的末端处连接有第一环形表扣21和磁性扣针,扣针23为磁性扣针,第一环形表扣21为铁磁性金属表扣(不具有磁性,可被磁性金属吸附)或磁性金属表扣(具有磁性,可吸附铁磁性金属),扣针23可以通过磁力吸附于第一环形表扣21;第二表带12还连接有第二环形表扣22,第二环形表扣22和第一环形表扣21相距设置。铁磁性金属可为铁、镍等,其可与磁性扣针通过磁力吸附,或者,所述扣针23为铁磁性金属扣针,所述第一环形表扣21为磁性金属表扣。这样,当用户穿戴好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后,或者在未穿戴状态下,扣针23的前端可以通过磁力吸附于第一环形表扣21,避免扣针23划伤用户皮肤或衣物等,其安全可靠性高,不仅适用于成人手表,也可以适用于儿童手表。而且,第二环形表扣22能有效束缚表带防止表带松脱造成手表意外丢失。本实施例中,扣针23为磁性扣针,第一环形表扣21为铁质表扣。具体地,第二表带12的末端穿设有第一转轴31,第一环形表扣21连接于第一转轴31。第一转轴31可为金属转轴。第一环形表扣21可呈跑道状,第一表带11易于穿过,便于单手穿戴。具体地,第二表带12的末端中部设置有缺口120,扣针23设置于缺口120处且由第一转轴31穿过,扣针23的后端设置有套环,套环套于第一转轴31的中部。磁性扣针的前端可以向下折弯,以贴合于第二表带12。具体地,第一环形表扣21包括横向臂211和两相对设置的侧臂212,横向臂2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侧臂212的前端,两侧臂212的后端连接于第一转轴31的两端。横向臂211和两侧臂212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二表带12的末端一体成型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表带12本体的厚度。连接部13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130,以分别供第一转轴31穿过和第二转轴32穿过.具体地,横向臂211处设置有用于供扣针23前端卡入的凹槽,以便于扣针23的定位。具体地,第二表带12穿设有第二转轴32,第二转轴32与第一转轴31平行相距设置,第二环形表扣22连接于第二转轴32。第二转轴32可为金属转轴。第二环形表扣22可呈跑道状,第一表带11易于穿过,便于单手穿戴。第二环形表扣22和第一环形表扣21的大小和结构可相同。佩戴后,第一环形表扣21朝向一侧贴合于第一表带11的表面,第二环形表扣22朝向另一侧贴合于第一表带11的表面。即第一环形表扣21朝向第二表带12末端的延伸方向倾斜,第二环形表扣22朝向第二表带12前端(连接于表盘的一端)的方向倾斜。第二表带12或第一表带11内也可嵌设有柔性磁体,以吸附第二环形表扣22。具体应用中,扣针23采用金属片一体折弯成型。扣针23前端的边角可以设置有圆角。具体应用中,第一环形表扣21采用金属杆一体折弯成型,金属杆可采用铁杆。具体应用中,第二环形表扣22采用金属杆一体折弯成型,金属杆可采用铁杆。具体地,第一表带11可以塑胶表带,例如硅胶表带等,也可以为复合材料表带,内层为吸汗的皮质层,外层为硅胶层。具体地,第二表带12可以塑胶表带,例如硅胶表带等,也可以为复合材料表带,内层为吸汗的皮质层,外层为硅胶层。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具有上述的表带结构。第一表带11可以依次穿过第一环形表扣21和第二环形表扣22,扣针23可以扣入表带孔110中。当使用者解开表带时,磁性扣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处连接有第一环形表扣和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针为磁性扣针且所述第一环形表扣为铁磁性金属表扣或磁性金属表扣,或者,所述扣针为铁磁性金属扣针且所述第一环形表扣为磁性金属表扣;所述第二表带还连接有第二环形表扣,所述第二环形表扣和第一环形表扣相距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处连接有第一环形表扣和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针为磁性扣针且所述第一环形表扣为铁磁性金属表扣或磁性金属表扣,或者,所述扣针为铁磁性金属扣针且所述第一环形表扣为磁性金属表扣;所述第二表带还连接有第二环形表扣,所述第二环形表扣和第一环形表扣相距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环形表扣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带的末端中部设置有缺口,所述扣针设置于所述缺口处且由所述第一转轴穿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表扣包括横向臂和两相对设置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言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