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技术

技术编号:1782384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包括: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对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在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将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所述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

An anti mistaken method and gastric tub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 mistaken aspiration method and a stomach tube for preventing gastric contents or oropharyngeal secretions from enter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cluding the detection of amylase in the stomach contents that reach the lower esophagus by a reflux detection device placed on the stomach tube body, and detection of the larynx using a mistaken detection device placed on the stomach tube body. The amylase in the stomach contents of the department or the oropharyngeal secretion; when the amylase is detected in the stomach contents of the lower esophagus, the balloon is automatically inflated to prevent the gastric contents from flowing back into the esophagus. After the balloon is automatically inflated in the gastric tube, the reflux suction channel is placed on the stomach tube body. The stomach contents that the stomach tube balloon has been loaded into the esophagus are attrac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stomach; when the amylase in the stomach contents or oropharynx secretions reaching the throat region is detected, the gastric contents or oropharyngeal secretions, which are placed on the stomach tube body, attract the contents of the stomach or oropharynx to the thr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
技术介绍
误吸是液体、异物、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吸入到呼吸道的过程,误吸在有吸入高危因素的人群中发生率很高,例如术后、全麻、意识不清、脑血管疾病、食管功能障碍,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极高,特别是不被识别的隐性吸入。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危害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急需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能更好地解决胃内容物等吸入至呼吸道的问题,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误吸方法,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对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冲洗装置,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在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冲洗装置,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误吸胃管,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所述防误吸胃管包括:经由人体鼻腔或口腔进入胃内的胃管本体;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用于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用于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用于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优选地,所述胃管球囊环绕在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所述误吸检测装置之间的靠近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胃管本体外侧,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充气管道与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连通,实现自动充气。优选地,所述反流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胃管球囊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连通,实现负压吸引已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优选地,所述误吸吸引孔道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负压气泵连通,实现负压吸引已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优选地,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食管下段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已反流入食管的反流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启动自动充气功能和吸引已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的功能。优选地,所述误吸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喉咽部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已到达喉咽部的误吸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所述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启动吸引已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的功能。优选地,还包括: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冲洗装置,用于在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后,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优选地,还包括: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冲洗装置,用于在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后,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优选地,所述反流冲洗装置是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反流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水泵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水泵,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优选地,所述误吸冲洗装置是位于所述误吸检测装置的上方的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误吸冲洗管道,其与位于体外的所述水泵连通,从而利用所述水泵,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反流检测装置,筛查反流,并在筛查出反流时,利用胃管球囊阻挡胃内容物持续反流,并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吸引已进入食管的胃内容物,从而大大降低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的可能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误吸检测装置,筛查误吸,并在筛查出可能发生误吸时,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吸引已达到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从而大大降低达到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进入呼吸道的可能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筛查出反流和/或误吸可能性后,将反流和/或误吸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进行预警,从而使医护人员及时到场处理,快速识别和处置反流和/或误吸患者,有利于保障反流和/或误吸患者生命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食管下段淀粉酶感应器(即反流检测装置);2-喉咽部淀粉酶感应器(即误吸检测装置);3-球囊(即胃管球囊);4-球囊上方负压吸引孔道(即反流吸引孔道);5-喉咽部负压吸引孔道(即误吸吸引孔道);6-胃管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误吸胃管框图,所述防误吸胃管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如图1所示,所述防误吸胃管包括:经由人体鼻腔或口腔进入胃内的胃管本体,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误吸检测装置、胃管球囊、反流吸引孔道和误吸吸引孔道。其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误吸检测装置经由沿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连接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所述胃管球囊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充气管道与位于体外的充气气泵连通;所述反流吸引孔道和所述误吸吸引孔道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并与位于体外的负压气泵连通。其中,胃管本体包括位于食管下段的胃管本体(即胃管本体的处于食管下段的部分)、位于食管中段的胃管本体(即胃管本体的处于食管中段的部分)、位于所述喉咽部的所述胃管本体(即胃管本体的处于喉咽部的部分)。其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淀粉酶是反流物中的一个标记物,存在于胃液中,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该物质的存在提示反流的发生。具体地说,所述反流检测装置是安置在位于所述食管下段的所述胃管本体外侧的淀粉酶感应器,其通过沿所述胃管本体延伸至体外的信号线,将胃内容物已反流入食管的反流检测信号发送至位于体外的控制装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反流检测信号,将反流的消息发送至监控终端。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误吸方法及胃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误吸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对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吸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安置在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对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利用反流吸引孔道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冲洗装置,对所述反流检测装置进行冲洗;在利用误吸吸引孔道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后,利用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冲洗装置,对所述误吸检测装置进行冲洗。3.一种防误吸胃管,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止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所述防误吸胃管包括:经由人体鼻腔或口腔进入胃内的胃管本体;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胃管球囊,用于当检测到到达食管下段的胃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时,自动充气,阻挡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反流吸引孔道,用于在所述胃管球囊自动充气后,将所述胃管球囊已承载的反流入食管的胃内容物吸引至体外;安置在所述胃管本体上的误吸吸引孔道,用于当检测到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中的淀粉酶时,将到达喉咽部的胃内容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引至体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误吸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球囊环绕在位于所述反流检测装置和所述误吸检测装置之间的靠近所述反流检测装置的胃管本体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连君刘新民韩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