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感烟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02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火灾探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接收管、补偿管、至少一个发射管、阻隔栅以及透光罩。壳体上开设有探测窗口,透光罩盖设于探测窗口处,主控电路板与阻隔栅设于壳体内且自上而下层叠设置于透光罩上,接收管、补管以及发射管均设置于主控电路板上,阻隔栅上开设有容置发射管的容置腔、供接收管接收外部光线的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将补偿管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接收管的补偿通道,补偿通道与通光通道相连通。这样,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发射管、接收管以及补偿管均能够避免外界烟雾的干扰与影响,因此,无需将光电感烟探测器拆开进行清洁维护,只需保证透光罩的透光性即可,降低日常维护费用。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including a shell, a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a receiving tube, a compensation tube, at least one transmitting tube, a barrier barrier and a light transmission cover. A detection window is set up on the shell, and the light transmission cover is located at the detection window.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and the barrier barrier are placed in the shell and are arranged on the light transmission cover from top to bottom. The receiving tube, the supplement pipe and the launching tube are all set on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The capacitive chamber with a capacitive launching tube is opened on the barrier gate and the receiving tube is received outside. The light path and the compensation channel for transmitting the light from the compensation tube to the receiving tube are connected, and the compensation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ght passage. In this way, the emission tube, receiving tube and compensation tube can avoid the interfere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smoke. Therefore, the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is not removed for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only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of the light cover can be ensured, and the daily maintenance cost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电感烟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消防火灾探测
,尤其提供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光电感烟探测器是基于红外光散射原理而制成的。当探测器发出的红外光信号遇到烟雾颗粒时,会发生红外光的散射,散射的光被接收器接收,随着烟雾浓度的不同,接收器的接收电流也不同,这样烟雾浓度的变化就被转换成了接收电流的变化,接收的电流信号经信号放大和数模转换调理后数字化的烟雾浓度数据,通过微控制器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判断烟雾状态,达到探测烟雾的目的。而环境光中含有红外光成分,会对光电感烟探测器自身的红外信号的分析判断产生严重干扰,使探测器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基于这一原理而制成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大多需要有光学暗室来隔离环境光线,光学暗室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光电感烟探测器性能的优劣。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光学暗室不是封闭的,它是基于光学几何和风道流体力学原理而设计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腔体,它在遮挡外界光线直射的同时能够便于让被测的烟雾随气流进入它的内部。在长期运行后,该光学暗室内部将会布满灰尘,虽然当前基于这一原理而制成的光电感烟探测器都设计有灰尘补偿算法,但补偿能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感器的灵敏度将越来越灵敏,从而很容易导致误报。另一方面,光学暗室的清洁维护通常需要由人工进行拆卸清洗,所以维护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旨在解决现有光电感烟探测器因采用光学暗室结构而需增加日常维护成本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接收管、补偿管、至少一个发射管、阻隔栅以及透光罩,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探测窗口,所述透光罩盖设于所述探测窗口处,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阻隔栅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自上而下层叠设置于所述透光罩上,所述接收管、所述补偿管以及所述发射管均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所述阻隔栅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发射管的容置腔、供所述接收管接收外部光线的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将所述补偿管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接收管的补偿通道,所述补偿通道与所述通光通道相连通,所述发射管发出第一光束,所述接收管在上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束,并且将所述第一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A,所述补偿管发出第二光束,所述接收管在下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束,并且将所述第二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B,所述主控电路板比对光接收周期内所述光照强度A与所述光照强度B的差值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烟雾。具体地,所述发射管为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束波长范围为850nm~940nm。具体地,所述补偿管为红外补偿管,所述红外补偿管发出的光束波长范围为850nm~940nm。具体地,所述接收管为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的光束波长范围为850nm~940nm。具体地,所述透光罩包括透光本体以及环形凸边,所述环形凸边由所述透光本体的侧壁水平向外凸伸形成,所述透光本体置于所述探测窗口内,所述环形凸边抵靠于所述探测窗口的外缘。优选地,所述透光罩为亚克力透光罩。具体地,所述发射管的光束发射口与所述接收管的光束接收口呈夹角设置。优选地,所述发射管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发射管以所述接收管为中心围设于所述接收管的外围。具体地,所述主控电路板具有第一安装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发射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通光通道相连通,所述接收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具体地,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补偿通道相连通,所述补偿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将发射管容置于容置腔内,同时,阻隔栅与透光罩层叠设置将容置腔的开口封堵,因此,发射管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再者,接收管置于通光通道内,通光通道的开口被透光罩封堵,因此,接收管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同样地,补偿通道与通光通道连通,通光通道的开口被透光罩封堵,即补偿通道的开口被封堵,那么,补偿管也处于封闭环境中。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发射管发出第一光束时,接收管在上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第一光束,并且将第一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A,然后,补偿管发出第二光束,接收管在下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第二光束,并且将第二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B,主控电路板则比较光接收周期内第一光束的光照强度A与第二光束的光照强度B的差值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烟雾。当光照强度A和光照强度B之间的差值不为零时,主控电路板的控制逻辑迅速控制补偿管发射第二光束的光照强度B增大或减小,使接收管接收到光照强度B不断跟随光照强度A而变化,然后主控电路通过读取第二光束的光照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值就可判断烟雾浓度的变化。这样,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发射管、接收管以及补偿管均能够避免外界烟雾的干扰与影响,因此,无需将光电感烟探测器拆开进行清洁维护,只需保证透光罩的透光性即可,降低日常维护费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主控电路板、阻隔栅以及透光罩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壳体、2—主控电路板、31—接收管、32—补偿管、33—发射管、4—阻隔栅、5—透光罩、11—探测窗口、41—容置腔、42—通光通道、43—补偿通道、51—透光本体、52—环形凸边、1a—第一安装面、1b—第二安装面、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电感烟探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接收管、补偿管、至少一个发射管、阻隔栅以及透光罩,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探测窗口,所述透光罩盖设于所述探测窗口处,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阻隔栅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自上而下层叠设置于所述透光罩上,所述接收管、所述补偿管以及所述发射管均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所述阻隔栅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发射管的容置腔、供所述接收管接收外部光线的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将所述补偿管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接收管的补偿通道,所述补偿通道与所述通光通道相连通,所述发射管发出第一光束,所述接收管在上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束,并且将所述第一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A,所述补偿管发出第二光束,所述接收管在下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束,并且将所述第二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B,所述主控电路板比对光接收周期内所述光照强度A与所述光照强度B的差值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烟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接收管、补偿管、至少一个发射管、阻隔栅以及透光罩,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探测窗口,所述透光罩盖设于所述探测窗口处,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阻隔栅设于所述壳体内且自上而下层叠设置于所述透光罩上,所述接收管、所述补偿管以及所述发射管均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所述阻隔栅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发射管的容置腔、供所述接收管接收外部光线的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将所述补偿管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接收管的补偿通道,所述补偿通道与所述通光通道相连通,所述发射管发出第一光束,所述接收管在上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束,并且将所述第一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A,所述补偿管发出第二光束,所述接收管在下半光接收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束,并且将所述第二光束的接收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板记录为光照强度B,所述主控电路板比对光接收周期内所述光照强度A与所述光照强度B的差值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烟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为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束波长范围为850nm~94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管为红外补偿管,所述红外补偿管发出的光束波长范围为850nm~940nm。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佳城陈宇弘靳东风张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