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724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所述第一条板上设置水滴结构,所述第二条板上设置与水滴结构相配合的槽结构,所述水滴结构的截面轮廓由五段圆弧构成,包括第一圆弧段R1、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其中第二圆弧段R2分别与第一圆弧段R1和第三圆弧段R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均有两组,且分别关于第一圆弧段R1中心对称,所述槽结构截面轮廓与水滴结构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板材接合结构,水滴结构对正槽结构,并将水滴结构推入槽结构内,这样使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相互接合,水滴结构与槽结构本身具有承载、限制位移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因脱胶导致接合强度失效的问题。

A water drop shaped strip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drop shaped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late and second plates. The firs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drop structure. The second plates are arranged with a water drop structure. The section outline of the water droplet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five segments of circular arcs, including the first arc section R1 and second circle. Arc segment R2 and third arc segment R3, second arc segments R2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rc section R1 and third arc section R3 respectively, second arc segment R2 and third arc segment R3 have two groups, and respectively about the first circular arc segment R1 center symmetry, the section profile of the slot structure is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water drople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poses a new type of plate joint structure. The water droplet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on the normal slot structure, and the water droplet structure is pushed into the slot structure so that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second plate are joined together. The water droplet structure and the slot structure have the function of bearing and limiting the displacement,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failure of the joint strength due to degumming. Th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木质板接合结构,具体是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传统的榫卯结构中阴阳槽均垂直于板材设置,并在阴阳槽内涂胶接合,两板件之间的接合力几乎完全取决于胶粘剂的接合强度,难以承受大的横向拉力,拉力稍大时阴阳槽便会脱离,接合完全失效,且胶粘剂时间长了会干燥,容易导致阴阳槽脱胶,使榫卯结构强度变得十分脆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所述第一条板上设置水滴结构,所述第二条板上设置与水滴结构相配合的槽结构,所述水滴结构的截面轮廓由五段圆弧构成,包括第一圆弧段R1、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其中第二圆弧段R2分别与第一圆弧段R1和第三圆弧段R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均有两组,且分别关于第一圆弧段R1中心对称,所述槽结构截面轮廓与水滴结构完全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圆弧段R1的半径满足R1=条板厚度的三分之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圆弧段R2的半径满足R1=条板厚度的三分之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圆弧段R3的半径为2-5mm,且与条板端面间过渡平滑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滴结构和/或槽结构相邻的间距满足D=条板宽度的五分之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在接缝处设置加强板,加强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板通过螺钉分别与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滴结构上涂覆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可采用拟除虫菊醋类胶粘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为竹木制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板材接合结构,在接合时,将水滴结构对正槽结构,并将水滴结构推入槽结构内,这样使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相互接合,在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受到相反方向的拉力时,水滴结构与槽结构本身具有承载、限制位移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因脱胶导致接合强度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条板接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所述第一条板1上设置水滴结构11,所述第二条板2上设置与水滴结构11相配合的槽结构21,所述水滴结构11的截面轮廓由五段圆弧构成,包括第一圆弧段R1、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其中第二圆弧段R2分别与第一圆弧段R1和第三圆弧段R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均有两组,其分别关于第一圆弧段R1中心对称,所述槽结构21截面轮廓与水滴结构11完全相同,在接合时,将水滴结构11对正槽结构21,并将水滴结构11推入槽结构21内,这样使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相互接合,在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受到相反方向的拉力F时,水滴结构11与槽结构21本身具有承载、限制位移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因脱胶导致接合强度失效的问题。所述第一圆弧段R1的半径取决于条板厚度,且满足R1=条板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圆弧段R2的半径取决于条板厚度,且满足R1=条板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圆弧段R3的半径为2-5mm,且与条板端面间过渡平滑连接(倒圆角处理)。所述水滴结构11和/或槽结构21相邻的间距D取决于条板宽度,且满足D=条板宽度的五分之一。所述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在接缝处设置加强板3,加强板3分别固定在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上,不仅对纵向的承载力起到加强作用,进一步防止纵向脱离,同时也能限制两板相对滑动,保持水滴结构11处于槽结构21内。所述加强板3通过螺钉31分别与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固定。所述水滴结构11上涂覆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可采用拟除虫菊醋类胶粘剂。所述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为竹木制材料,如杉木、杨木、竹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板(1)上设置水滴结构(11),所述第二条板(2)上设置与水滴结构(11)相配合的槽结构(21),所述水滴结构(11)的截面轮廓由五段圆弧构成,包括第一圆弧段R1、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其中第二圆弧段R2分别与第一圆弧段R1和第三圆弧段R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均有两组,且分别关于第一圆弧段R1中心对称,所述槽结构(21)截面轮廓与水滴结构(11)完全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条板(1)和第二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板(1)上设置水滴结构(11),所述第二条板(2)上设置与水滴结构(11)相配合的槽结构(21),所述水滴结构(11)的截面轮廓由五段圆弧构成,包括第一圆弧段R1、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其中第二圆弧段R2分别与第一圆弧段R1和第三圆弧段R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圆弧段R2和第三圆弧段R3均有两组,且分别关于第一圆弧段R1中心对称,所述槽结构(21)截面轮廓与水滴结构(11)完全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R1的半径满足R1=条板厚度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滴形条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段R2的半径满足R1=条板厚度的三分之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庆林金国林从全李秀青朱丽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