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1298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涉及切削加工、材料本构等领域。该方法,基于实际切削实验和金属切削理论,以能够反映实际切削过程材料状态的数据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和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的快速求解;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J‑C本构求解方法,实验工作量大大降低,模型求解周期大幅减小,所求解材料J‑C本构模型完全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削加工、材料本构等领域,具体为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
技术介绍
: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简称TiB2/Al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TiB2颗粒在铝基体材料中通过原位自生反应直接生成,与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颗粒尺寸细小(纳米和亚微米级),外形圆整、无尖角,界面干净、无任何界面反应产物。这使得该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耐疲劳等特性,易于塑性成形和机械加工,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材料切削加工研究中,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理论和实验研究相比,有限元模拟方法能够做得更深刻、全面和细致。材料本构模型描述了材料流动应力与热力学状态之间的关系,是切削加工有限元模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Johnson-Cook本构模型(J-C模型)能够反映材料变形过程中应变硬化、应变率强化和热软化效应,具有形式简单、系数少、适用性强等特点,是用于金属材料切削有限元研究较为理想的本构模型。切削加工是一个大应变、高应变率、高温的过程,目前,J-C本构模型大多是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来确定,即分别通过准静态实验和动态的霍普金森杆实验共同确定求解J-C本构模型参数,实验工作量大,模型求解周期长。而且,SHPB实验得到的应变、应变率和温度一般都低于切削过程中的实际值,不能满足大应变、高应变率和高温的“三高特性”。为此,有必要针对新型原位自生TiB2/Al复合材料提出一种快速、高效,且满足切削加工大应变、高应变率和高温特性的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以满足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对快速建立TiB2/Al复合材料本构模型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iB2/Al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该方法能够降低材料本构求解工作量,缩短模型求解周期,且求解的J-C模型能满足切削加工大应变、高应变率和高温特性,能够真实的反映切削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弹塑性变化。J-C本构模型如式1所示:式中:σ——屈服应力(MPa)ε——等效塑性应变(无量纲)——应变率(s-1)——参考应变率(s-1)T——材料温度(℃)T0——室温(℃)Tmelt——材料熔点(℃)其中,[A+B(ε)n]、分别为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应变率强化效应和热软化效应。A表示材料屈服应力,B表示应变硬化常数,C表示应变率强化系数,m表示热软化系数,n表示应变硬化系数。A,B,C,m,n为J-C本构模型中待求解的5个未知参数,求解J-C本构模型的关键即求解(A,B,C,m,n)参数数值。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TiB2/Al复合材料进行直角切削实验,获得切削力数据,同时收集每组实验切屑。步骤2:测量切屑厚度数据,同时将切屑进行金属镶样制作。如图2所示,以切屑金属镶样为基础,测量切屑几何特征参数:齿顶高h2、齿底高h1、齿间距d、齿顶角θ2、齿底角θ1。选择锯齿连续清晰的切屑进行参数测量,每组参数重复测量多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参数测量值。步骤3:基于步骤1测量的切削力数据和步骤2测量的切屑厚度数据,结合材料本身性能参数,以金属切削理论为指导,计算求解剪切角、剪切应力、温度、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率、流动应力变量值。其中,优选的计算过程中参考应变率取10-3/s。步骤4:基于上步骤求解得到的剪切角、等效塑性应变等变量值,以遗传算法为手段,以求解计算值与优化值之间的最小值作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J-C本构模型参数。步骤5:以有限元仿真软件为平台,建立TiB2/Al复合材料二维直角切削模型,并将步骤4所求解J-C本构模型输入仿真模型进行切削仿真,得到切削力仿真数据以及切削几何形态仿真数据。步骤6:将步骤1、2测量的实际切削力、切屑几何形态数据与步骤5仿真得到切削力、切屑几何形态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切削力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所设定阈值,且切屑几何形态数据相对误差也不超过所设定阈值,则输出该组材料本构参数;否则,重复步骤4~6。步骤7:求解得到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基于实际切削实验和金属切削理论,以能够反映实际切削过程材料状态的数据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和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的快速求解;采用本专利技术的J-C本构求解方法,实验工作量大大降低,模型求解周期大幅减小,所求解材料J-C本构模型完全符合要求。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以下实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者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流程图图2:实施例中切屑几何特征参数测量图图3:实施例中TiB2/Al复合材料Abaqus有限元仿真模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案例的TiB2/Al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技术措施:(1)切削实验:首先采用PCD车刀进行TiB2/Al复合材料直角切削实验。实验采用正交实验,具体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实验过程中测量切削力数据(切削方向力数据Fx,进给方向力Fy),并收集切屑。本实施案例选用车刀前角γ=0°,后角α=10°,刃倾角λ=0°,刀尖圆弧半径r=0.6mm。表1.正交切削实验因素水平表(2)切屑数据测量:用螺旋测微器对每组切削参数下的切屑厚度进行测量,测量操作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组参数下切屑厚度值h0。测量结束后,将切屑制作金相镶样试件,并如图2所示测量切屑几何特征参数值(齿顶高h2、齿底高h1、齿间距d、齿顶角θ2、齿底角θ1)。(3)计算等效应变、剪切应力等中间变量参数值。其中,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参数及待求变量计算公式分别如表2所示:表2.材料参数及变量计算公式(4)以Matlab为平台,基于步骤3计算得到的等效塑性应变ε,等效塑性应变率温度T,剪切应力τshear等值,优化求解如式2所示:求解得到的参数(A,B,C,m,n)值即为TiB2/Al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参数。(5)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建立如图3所示切削仿真模型。将步骤4所求TiB2/Al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并进行TiB2/Al复合材料切削仿真分析,得到切削力仿真数据以及切屑几何特征参数仿真数据。(6)将步骤5仿真得到切削力、切屑几何特征参数数据与步骤1、2测量得到的实际切削力、切屑几何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如果切削力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20%,且切屑几何形态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25%,则输出该组材料本构参数值(A,B,C,m,n);否则,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TiB2/Al复合材料进行直角切削实验,获得切削力数据,同时收集每组实验切屑;步骤2:测量切屑厚度数据,同时将切屑进行金属镶样制作,测量切屑几何特征参数:齿顶高h2、齿底高h1、齿间距d、齿顶角θ2、齿底角θ1;步骤3:基于步骤1测量的切削力数据和步骤2测量的切屑厚度数据,结合材料本身性能参数,以金属切削理论为指导,计算求解剪切角、剪切应力、温度、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率、流动应力变量值;步骤4:基于步骤3求解得到的变量值,以遗传算法为手段,以求解计算值与优化值之间的最小值作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J‑C本构模型参数;步骤5:以有限元仿真软件为平台,建立TiB2/Al复合材料二维直角切削模型,并将步骤4所求解J‑C本构模型输入仿真模型进行切削仿真,得到切削力仿真数据以及切削几何形态仿真数据。步骤6:将步骤1、2测量的实际切削力、切屑几何形态数据与步骤5仿真得到切削力、切屑几何形态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切削力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所设定阈值,且切屑几何形态数据相对误差也不超过所设定阈值,则输出该组材料本构参数;否则,重复步骤4~6;步骤7:求解得到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C本构模型快速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TiB2/Al复合材料进行直角切削实验,获得切削力数据,同时收集每组实验切屑;步骤2:测量切屑厚度数据,同时将切屑进行金属镶样制作,测量切屑几何特征参数:齿顶高h2、齿底高h1、齿间距d、齿顶角θ2、齿底角θ1;步骤3:基于步骤1测量的切削力数据和步骤2测量的切屑厚度数据,结合材料本身性能参数,以金属切削理论为指导,计算求解剪切角、剪切应力、温度、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率、流动应力变量值;步骤4:基于步骤3求解得到的变量值,以遗传算法为手段,以求解计算值与优化值之间的最小值作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J-C本构模型参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虎熊一峰蒋睿嵩林坤阳赵德中崔康靳淇超朱孝祥刘晓芬绍明伟刘钟杨忠学黄博余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