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动力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腔体(11)的壳体(1)、防水舱(2)、类Y型通道管路(3)、动力系统(4)以及控制器(5),该动力救生装置,由于自身具有动力,而且可以通过外部发送的无线信号进行控制运动,当需要进行救援工作时,可以将救生装置放入水中,遥控救生装置行驶到溺水人员处,溺水人员扶在救生装置上后,再控制救生装置行驶到岸边,完成救援工作,可显著缩短救援周期,提高救援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救生装置
本技术公开涉及救生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溺水救援时,通常的做法是:救援人员需将救生圈抛掷至溺水人员处,溺水人员通过扶靠救生圈,以避免下沉,由于现有的救生圈均是无动力救生圈,无法带动溺水人员游至岸边,只能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延长了救援时间,降低了救援的成功率。此外,上述的救援方式,救援人员在进行救生圈抛掷过程中,受力度以及环境风浪的影响较大,无法将救生圈准确地抛至溺水人员处,进一步导致了救援成功率的下降。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带有动力的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动力救生装置,以至少解决以往救生圈由于均无动力,导致救援周期长,救援成功率低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动力救生装置,该动力救生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腔体11的壳体1、防水舱2、类Y型通道管路3、动力系统4以及控制器5;所述壳体1整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包括一体连通的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13,在所述第一支路12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所述第一支路1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尾端均分别设置有通孔14;所述防水舱2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内部;所述类Y型通道管路3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内部,所述类Y型通道管路3包括主管路31、第一分路32以及第二分路33,所述主管路31位于所述第一支路12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且所述主管路31与所述进水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1,所述主管路31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路32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分路3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分路32沿着所述第一支路12设置,且所述第一分路32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第一支路12上的通孔1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分路33沿着所述第二支路13设置,且所述第二分路33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第二支路13上的通孔1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动力系统4包括:电动机41、涡轮42、方向舵机43以及方向舵片44;所述电动机41以及方向舵机43均位于所述防水舱2内,所述涡轮42位于所述主管路31内,所述方向舵片44位于所述第一分路32和所述第二分路33与所述主管路31的连接处,所述电动机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涡轮42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方向舵机4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方向舵片44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5安装于所述防水舱2内,所述控制器5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所述控制器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机41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方向舵机4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5根据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无线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机41和所述方向舵机43进行运动。优选,所述动力系统4还包括:调速器45;所述调速器45串联于所述控制器5和所述电动机41之间,且所述调速器45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速器45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机41的控制端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救生装置还包括:水冷系统6;所述水冷系统6包括:进水管61、水冷座62、水冷管63以及出水管64;所述进水管61的进水端与所述主管路31连通,且位于所述涡轮42和所述方向舵片44之间;所述水冷座62安装于所述电动机41上,且所述水冷座62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冷座62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6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水冷座62的出水口与水冷管6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冷管63缠绕于所述调速器45的外部,所述水冷管63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64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管64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分路32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分路33的出水端均设置有增压喷口。进一步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无线对讲单元7;所述无线对讲单元7安装于所述防水舱2内。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1的前端外部设置有照明灯15。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1的两侧外部分别设置有导航灯16。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进水口311处设置有安全网。本技术提供的动力救生装置,在壳体内设置有防水舱和类Y型通道管路,动力系统部分位于防水舱内,部分位于类Y型通道管道内,而动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是由控制器进行控制,其中,控制器的控制是根据其内部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的,当无线信号接收单位接收到启动信号时,控制器会控制电动机进行运转,电动机带动涡轮旋转排出主管路内的水,使主管路内部与外部产生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外部水会从第二进水口进入到主管路中,再由涡轮旋转排出,以此循环,而通过涡轮排出的水会顺着主管路分别进入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并由第一分路的出水端和第二分路的出水端排出,形成反冲力,推动动力救生装置移动,其中,进入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中水量的多少是由方向舵片的角度决定的,方向舵片的角度调节是通过方向舵机驱动的,而方向舵机的工作是由控制器控制的,当方向舵片偏向第一分路时,进入第二分路的水量会大于进入第一分路的水量,因此,第二分路出水端产生的推力大于第一分路出水端产生的推力,故动力救生装置会向第一分路方向转弯,同理,当方向舵片偏向第二分路时,动力救生装置会向第二分路方向转弯,当方向舵片位于中间位置时,动力救生装置沿直线前行。本技术提供的动力救生装置,由于自身具有动力,而且可以通过外部发送的无线信号进行控制运动,当需要进行救援工作时,可以将救生装置放入水中,遥控救生装置行驶到溺水人员处,溺水人员扶在救生装置上后,再控制救生装置行驶到岸边,完成救援工作,可显著缩短救援周期,提高救援的成功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救生装置中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参见图1、图2为一种动力救生装置,该动力救生装置主要由内部设置有腔体11的壳体1、防水舱2、类Y型通道管路3、动力系统4以及控制器5构成,其中,参见图1,壳体1整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该壳体1包括一体连通的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13,在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第一支路12的尾端和第二支路13的尾端均分别设置有通孔14,防水舱2安装于腔体11的内部,类Y型通道管路3安装于腔体11的内部,该类Y型通道管路3主要由主管路31、第一分路32以及第二分路33组成,其中,主管路31位于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且主管路31与进水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1,主管路31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分路32的进水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置有腔体(11)的壳体(1)、防水舱(2)、类Y型通道管路(3)、动力系统(4)以及控制器(5);所述壳体(1)整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包括一体连通的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13),在所述第一支路(12)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所述第一支路(1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尾端均分别设置有通孔(14);所述防水舱(2)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内部;所述类Y型通道管路(3)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内部,所述类Y型通道管路(3)包括主管路(31)、第一分路(32)以及第二分路(33),所述主管路(31)位于所述第一支路(12)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且所述主管路(31)与所述进水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1),所述主管路(31)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路(32)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分路(3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分路(32)沿着所述第一支路(12)设置,且所述第一分路(32)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第一支路(12)上的通孔(1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分路(33)沿着所述第二支路(13)设置,且所述第二分路(33)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第二支路(13)上的通孔(1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动力系统(4)包括:电动机(41)、涡轮(42)、方向舵机(43)以及方向舵片(44);所述电动机(41)以及方向舵机(43)均位于所述防水舱(2)内,所述涡轮(42)位于所述主管路(31)内,所述方向舵片(44)位于所述第一分路(32)和所述第二分路(33)与所述主管路(31)的连接处,所述电动机(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涡轮(42)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方向舵机(4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方向舵片(44)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5)安装于所述防水舱(2)内,所述控制器(5)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所述控制器(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机(41)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方向舵机(4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5)根据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无线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机(41)和所述方向舵机(43)进行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置有腔体(11)的壳体(1)、防水舱(2)、类Y型通道管路(3)、动力系统(4)以及控制器(5);所述壳体(1)整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包括一体连通的第一支路(12)和第二支路(13),在所述第一支路(12)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在所述第一支路(1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尾端均分别设置有通孔(14);所述防水舱(2)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内部;所述类Y型通道管路(3)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内部,所述类Y型通道管路(3)包括主管路(31)、第一分路(32)以及第二分路(33),所述主管路(31)位于所述第一支路(12)和所述第二支路(13)的连接处,且所述主管路(31)与所述进水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1),所述主管路(31)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路(32)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分路(3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分路(32)沿着所述第一支路(12)设置,且所述第一分路(32)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第一支路(12)上的通孔(1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分路(33)沿着所述第二支路(13)设置,且所述第二分路(33)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第二支路(13)上的通孔(1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动力系统(4)包括:电动机(41)、涡轮(42)、方向舵机(43)以及方向舵片(44);所述电动机(41)以及方向舵机(43)均位于所述防水舱(2)内,所述涡轮(42)位于所述主管路(31)内,所述方向舵片(44)位于所述第一分路(32)和所述第二分路(33)与所述主管路(31)的连接处,所述电动机(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涡轮(42)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方向舵机(4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方向舵片(44)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5)安装于所述防水舱(2)内,所述控制器(5)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所述控制器(5)的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