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80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解决了目前通过模具形成摩托车转向外壳的方式更多是将产品的成模以及出模过程分开进行,而该处理方式严重影响摩托车转向外壳的成型效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定模座板、定模固定板、动模固定板以及动模支撑板、动模座板、以及垫块,包括开设于定模座板上以供胶料进入的穿孔、设置于定模座板与穿孔一一对应位置处的主流块、主流道、连接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连接板、定位块、成型腔、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能够将产品的成模以及出模在同一个模具来实现,提高了整体摩托车转向外壳的生产效率。

A molding tool for the steering housing of a motor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lding mold for the steering housing of a motorcycle,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mode and the die process of the motorcycle are separated by the mode of forming the steering housing of the motorcycl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molding efficiency of the steering housing of the motorcycle. The key technical plan is the package. The main block, main channel, connecting piece, first driver, second drive part, second drive part and connection are arranged on the fixed mold base plate for the perforation of the adhesive material, the main channel,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first driver, the second drive part. A molding mold for a motorcycle steering shell is made of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can realize the molding and die of the product in the same mold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motorcycle steering ho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现有的摩托车上均设置有用于保护摩托车转向状况的摩托车转向外壳,而摩托车转向外壳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模具形成,而目前通过模具形成摩托车转向外壳的方式更多是将产品的成模以及出模过程分开进行,而该处理方式严重影响摩托车转向外壳的成型效率,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能够将产品的成模以及出模在同一个模具来实现,提高了整体摩托车转向外壳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座板、设置于定模座板下方并连接于定模座板的定模固定板、依次位于定模固定板下方且相互连接的动模固定板以及动模支撑板、动模座板、以及设置于动模支撑板和动模座板之间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动模支撑板和动模座板的垫块,包括:穿孔,开设于定模座板上以供胶料进入;主流块,设置于定模座板与穿孔一一对应位置处,所述主流块上开设有连通于穿孔以供胶料流入的主流道;连接块,设置于定模座板上且与主流块卡接并呈对称分布;设置于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连接板,设置于动模固定板上且同时抵接于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定位块,设置于动模固定板上且位于主流块下方;成型腔,由第一驱动件、连接块、连接板、定位块所围形成,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由成型腔形成的产品;顶出机构,连接穿设于动模支撑板且穿设于定位块并抵接于产品以顶出产品。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穿孔以及主流块的主流道设置方便了胶料的流入,第一驱动件、连接块、连接板、定位块所围形成的产品,而通过而通过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的设置可以方便对产品的定位以及拆卸,而通过顶出机构可以方便在需要的时候将相应的产品顶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连接块于靠近主流块的一侧设置有水平限位凸块,所述主流块上于其靠近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供水平限位凸块放置的限位凹槽。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于连接块上的水平限位凸块以及与主流块上开设的限位凹槽有效避免了主流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开设于动模固定板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的第一滑板、开设于第一滑板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于第一通孔以实现第一滑板移动位置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开设于动模固定板上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的第二滑板、开设于第二滑板的第二通孔、以及连通于第二通孔以实现第二滑板移动位置的第二导向柱。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导向柱以及第二导向柱的设置有效方便了对产品实现定位和拆卸。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内于其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轨槽、第二滑轨槽,所述第一滑板以及第二滑板于其两侧比分别设置有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槽的第一限位板以及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槽的第二限位板。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滑轨槽、以及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滑轨槽均加大了限位板和滑轨槽的接触面积,在摩擦系数不便的情况下,通过加大两者的摩擦力,有效避免了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容易滑出第一滑轨槽、第二滑轨槽。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板以及第二驱动件之间并分别卡接于连接板、第二驱动件的卡接块。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卡接块的设置有效方便了对连接板和第二驱动件之间的卡接。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动模支撑板以及动模座板之间的驱动板、分布设置于驱动板上且连接于动模支撑板的驱动组件、位于成型腔下方且垂直连接于驱动板以顶出产品的顶杆。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板、驱动组件设置方便了对顶杆的上下移动,而通过顶杆的上下移动有效方便对产品的顶出。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驱动板上。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驱动组件设置有效方便对顶杆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顶杆对产品更好的顶出。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板且另一端穿设于动模板支撑板并抵接于动模固定板的驱动杆、位于驱动板上方且套设于驱动杆并抵接于动模固定板的弹性件。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杆以及弹性件的设置方便了相应的机器在实现顶出后驱动板可以自动的复位。作为优选,还包括螺纹连接于定模座板、定模固定板的螺栓。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螺栓的设置方便了对定模座板的定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顶出机构以及开设于定模座板上的穿孔、主流道、成型腔的设置方便了产品的注塑成型以及注塑成型后顶出,而且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产品在一个模具上注塑成型以及顶出,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图一;图3为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图二;图4为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中:1、定模座板;2、定模固定板;3、动模固定板;4、动模支撑板;5、动模座板;6、垫块;7、穿孔;8、主流块;9、主流道;10、连接块;11、第一驱动件;12、第二驱动件;13、连接板;14、定位块;15、成型腔;16、顶出机构;17、水平限位凸块;18、限位凹槽;19、第一滑槽;20、第一滑板;21、第一通孔;22、第一导向柱;23、第二滑槽;24、第二通孔;25、第二导向柱;26、第一滑轨槽;27、第二滑轨槽;28、第一限位板;29、第二限位板;30、卡接块;31、驱动板;32、驱动组件;33、顶杆;34、驱动杆;35、弹性件;36、螺栓;37、第二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座板1、设置于定模座板1下方并连接于定模座板1的定模固定板2、依次位于定模固定板2下方且相互连接的动模固定板3以及动模支撑板4、动模座板5、以及设置于动模支撑板4和动模座板5之间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动模支撑板4和动模座板5的垫块6,定模座板1和定模固定板2之间通过螺栓36实现定位。如图2-4所示,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开设于定模座板1上以供胶料进入的穿孔7、设置于定模座板1与穿孔7一一对应位置处的主流块8、开设于主流块8且连通于穿孔7以供胶料流入的主流道9、设置于定模座板1上且与主流块8卡接并呈对称分布的连接块10、设置于定模固定板2和动模固定板3之间的第一驱动件11以及第二驱动件12、设置于动模固定板3上且同时抵接于第一驱动件11、第二驱动件12的连接板13、设置于动模固定板3上且位于主流块8下方的定位块14、由第一驱动件11、连接块10、连接板13、定位块14所围形成的成型腔15、连接穿设于动模支撑板4且穿设于定位块14并抵接于产品以顶出产品的顶出机构16,此处的穿孔7为圆形设置,对应于穿孔7,主流块8上所开设的主流道9核和穿孔7的孔径相同以实现对胶料的传递,第二驱动件12连接于由成型腔15形成的产品。如图2所示,连接块10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块10于靠近主流块8的一侧设置有水平限位凸块17,主流块8上于其靠近连接块10的一侧开设有供水平限位凸块17放置的限位凹槽18,此处的限位凸块以及限位凹槽18一一对应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座板(1)、设置于定模座板(1)下方并连接于定模座板(1)的定模固定板(2)、依次位于定模固定板(2)下方且相互连接的动模固定板(3)以及动模支撑板(4)、动模座板(5)、以及设置于动模支撑板(4)和动模座板(5)之间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动模支撑板(4)和动模座板(5)的垫块(6),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孔(7),开设于定模座板(1)上以供胶料进入;主流块(8),设置于定模座板(1)与穿孔(7)一一对应位置处,所述主流块(8)上开设有连通于穿孔(7)以供胶料流入的主流道(9);连接块(10),设置于定模座板(1)上且与主流块(8)卡接并呈对称分布;设置于定模固定板(2)和动模固定板(3)之间的第一驱动件(11)以及第二驱动件(12);连接板(13),设置于动模固定板(3)上且同时抵接于第一驱动件(11)、第二驱动件(12);定位块(14),设置于动模固定板(3)上且位于主流块(8)下方;成型腔(15),由第一驱动件(11)、连接块(10)、连接板(13)、定位块(14)所围形成,所述第二驱动件(12)连接于由成型腔(15)形成的产品;顶出机构(16),连接穿设于动模支撑板(4)且穿设于定位块(14)并抵接于产品以顶出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座板(1)、设置于定模座板(1)下方并连接于定模座板(1)的定模固定板(2)、依次位于定模固定板(2)下方且相互连接的动模固定板(3)以及动模支撑板(4)、动模座板(5)、以及设置于动模支撑板(4)和动模座板(5)之间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动模支撑板(4)和动模座板(5)的垫块(6),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孔(7),开设于定模座板(1)上以供胶料进入;主流块(8),设置于定模座板(1)与穿孔(7)一一对应位置处,所述主流块(8)上开设有连通于穿孔(7)以供胶料流入的主流道(9);连接块(10),设置于定模座板(1)上且与主流块(8)卡接并呈对称分布;设置于定模固定板(2)和动模固定板(3)之间的第一驱动件(11)以及第二驱动件(12);连接板(13),设置于动模固定板(3)上且同时抵接于第一驱动件(11)、第二驱动件(12);定位块(14),设置于动模固定板(3)上且位于主流块(8)下方;成型腔(15),由第一驱动件(11)、连接块(10)、连接板(13)、定位块(14)所围形成,所述第二驱动件(12)连接于由成型腔(15)形成的产品;顶出机构(16),连接穿设于动模支撑板(4)且穿设于定位块(14)并抵接于产品以顶出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块(10)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连接块(10)于靠近主流块(8)的一侧设置有水平限位凸块(17),所述主流块(8)上于其靠近连接块(10)的一侧开设有供水平限位凸块(17)放置的限位凹槽(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转向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驱动件(11)包括开设于动模固定板(3)上的第一滑槽(19)、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9)的第一滑板(20)、开设于第一滑板(20)的第一通孔(21)、以及连通于第一通孔(21)以实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尚军方沁贤薛志红何理献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天碧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