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锯上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77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锯上砂装置,属于线锯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砂不均匀的问题。本线锯上砂装置,包括上砂槽,上砂槽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孔,上砂槽的另一端开设有出线孔,上砂槽内水平转动设有上砂管,上砂管的一端具进孔,上砂管的另一端具有出孔,上砂管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上砂管下侧设置有镍板,上砂槽的底部设有能带动上砂管转动的驱动机构,上砂槽的外侧固定有电源,电源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需上砂的基线,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均匀上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锯上砂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锯制造
,涉及一种线锯上砂装置。
技术介绍
金刚石线锯,为切割单晶硅和蓝宝石等贵重脆硬材料的工具,因其切割材料的特殊性,对金刚石线锯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金刚石线锯的制造方法主要有电镀法、钎焊法、树脂粘结法和挤压镶嵌法,钎焊法,在钎焊过程中高温、冷拔等作业会导致钢丝屈服强度降低,易断丝,挤压镶嵌法制造的金刚石线锯,金刚石的挤压会使钢丝表面损伤,也易造成断丝,因此,电镀法成为最合适的金刚石线锯的制造方法。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工序是把金刚石颗粒电镀吸覆在钢丝线表面,目前的上砂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钢线表面金刚石团聚现象严重;2、钢线上的金刚石颗粒360°分布不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线锯上砂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均匀上砂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线锯上砂装置,包括上砂槽,其特征在于,上砂槽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孔,上砂槽的另一端开设有出线孔,所述的上砂槽内水平转动设有上砂管,上砂管的一端具进孔,上砂管的另一端具有出孔,所述的上砂管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上砂管下侧设置有镍板,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设有能带动上砂管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上砂槽的外侧固定有电源,电源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需上砂的基线,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镍板。本线锯上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上砂槽中放置有镀液,通过基本上砂原理将镀液中的金刚石吸附在基线上,通过在基线的外侧同轴设置上砂管,在上砂过程中上砂管转动,使金刚石能够均匀的镀在基线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上砂效率高、上砂质量好的优点。所述的进线孔、出线孔、进孔以及出孔均同轴设置。避免基线弯曲,影响产品质量,其次直线输送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的进线孔处设置有前引导轮,上砂槽的一端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上转动设置有转轴一,前引导轮同轴固定在转轴一上。采用该结构,前引导轮具有辅助基线向上砂管内输送的作用。所述的出线孔处设置有后引导轮,上砂槽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架二,支架二上转动设置有转轴二,后引导轮同轴固定在转轴二上。采用该结构,后引导轮具有辅助基线向上砂管外输送的作用。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防水电机固定在上砂槽底部,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齿轮一,上砂管的外侧同轴固定有齿轮二,齿轮一与齿轮二相啮合。采用该结构,防水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转动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转动带动上砂管转动。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固定有支座一,支座一上固定有轴承座一,轴承座一内设置有轴承一,上砂管的一端外侧与轴承一的内圈相固定,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固定有支座二,支座二上固定有轴承座二,轴承座二内设置有轴承二,上砂管的另一端外侧与轴承二的内圈相固定。采用该结构,上砂管能够更加灵活的转动。所述的镍板固定在轴承座一与轴承座二的上侧。具体地,轴承座一的上侧固定有具有凹槽的连接板一,轴承座二的上侧固定有具有凹槽的连接板二,镍板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一的凹槽中,镍板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二的凹槽中。所述的进线孔和出线孔的截面均为圆锥状。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开设出液孔,出液孔中设置有阀门。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还是设有振动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设置上砂管,使镀在基线上的金刚石能够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线锯质量好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振动器,使镀液中金刚石不会堆积到一起,金刚石均匀分布有利于镀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砂槽;2、进线孔;3、出线孔;4、上砂管;5、进孔;6、出孔;7、进液孔;8、镍板;9、前引导轮;10、后引导轮;11、防水电机;12、齿轮一;13、齿轮二;14、轴承座一;15、轴承座二;16、连接板一;17、连接板二;18、出液孔;19、振动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线锯上砂装置,包括上砂槽1,上砂槽1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孔2,上砂槽1的另一端开设有出线孔3,上砂槽1内水平转动设有上砂管4,上砂管4的一端具进孔5,上砂管4的另一端具有出孔6,上砂管4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液孔7,上砂管4下侧设置有镍板8,上砂槽1的底部设有能带动上砂管4转动的驱动机构,上砂槽1的外侧固定有电源,电源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需上砂的基线,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镍板8。进线孔2、出线孔3、进孔5以及出孔6均同轴设置。避免基线弯曲,影响产品质量,其次直线输送提高生产效率。进线孔2处设置有前引导轮9,上砂槽1的一端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上转动设置有转轴一,前引导轮9同轴固定在转轴一上。采用该结构,前引导轮9具有辅助基线向上砂管4内输送的作用。出线孔3处设置有后引导轮10,上砂槽1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架二,支架二上转动设置有转轴二,后引导轮10同轴固定在转轴二上。采用该结构,后引导轮10具有辅助基线向上砂管4外输送的作用。驱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11,防水电机11固定在上砂槽1底部,防水电机11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齿轮一12,上砂管4的外侧同轴固定有齿轮二13,齿轮一12与齿轮二13相啮合。采用该结构,防水电机1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一12转动,齿轮一12转动带动齿轮二13转动,齿轮二13转动带动上砂管4转动。上砂槽1的底部固定有支座一,支座一上固定有轴承座一14,轴承座一14内设置有轴承一,上砂管4的一端外侧与轴承一的内圈相固定,上砂槽1的底部固定有支座二,支座二上固定有轴承座二15,轴承座二15内设置有轴承二,上砂管4的另一端外侧与轴承二的内圈相固定。采用该结构,上砂管4能够更加灵活的转动。镍板8固定在轴承座一14与轴承座二15的上侧。具体地,轴承座一14的上侧固定有具有凹槽的连接板一16,轴承座二15的上侧固定有具有凹槽的连接板二17,镍板8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一16的凹槽中,镍板8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二17的凹槽中。进线孔2和出线孔3的截面均为圆锥状。上砂槽1的底部开设出液孔18,出液孔18中设置有阀门,上砂槽1的底部还是固定有振动器19,该振动器为现有市场上能够买到的超声波振动器,超声波振动器能够对镀液进行振动使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本线锯上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上砂槽1中放置有镀液,通过基本上砂原理将镀液中的金刚石吸附在基线上,通过在基线的外侧同轴设置上砂管4,在上砂过程中上砂管4转动,使金刚石能够均匀的镀在基线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上砂效率高、上砂质量好的优点。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砂槽1;进线孔2;出线孔3;上砂管4;进孔5;出孔6;进液孔7;镍板8;前引导轮9;后引导轮10;防水电机11;齿轮一12;齿轮二13;轴承座一14;轴承座二15;连接板一16;连接板二17;出液孔18;振动器1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线锯上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锯上砂装置,包括上砂槽,其特征在于,上砂槽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孔,上砂槽的另一端开设有出线孔,所述的上砂槽内水平转动设有上砂管,上砂管的一端具进孔,上砂管的另一端具有出孔,所述的上砂管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上砂管下侧设置有镍板,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设有能带动上砂管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上砂槽的外侧固定有电源,电源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需上砂的基线,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锯上砂装置,包括上砂槽,其特征在于,上砂槽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孔,上砂槽的另一端开设有出线孔,所述的上砂槽内水平转动设有上砂管,上砂管的一端具进孔,上砂管的另一端具有出孔,所述的上砂管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上砂管下侧设置有镍板,所述的上砂槽的底部设有能带动上砂管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上砂槽的外侧固定有电源,电源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需上砂的基线,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镍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孔、出线孔、进孔以及出孔均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锯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孔处设置有前引导轮,上砂槽的一端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一上转动设置有转轴一,前引导轮同轴固定在转轴一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锯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孔处设置有后引导轮,上砂槽的另一端固定有支架二,支架二上转动设置有转轴二,后引导轮同轴固定在转轴二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瑞欣精密线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