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074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及制备方法,它由一定比例的木屑、麦麸、石膏粉、蔗糖原料组成,步骤是:A、按照一定比例称取木屑、麦麸、石膏粉、蔗糖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B、在步骤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短纤维,干拌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8%,混合均匀,让短纤维均匀分散在培养料混合物中,获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装入菌袋或菌种瓶中,封口,再进行灭菌、接种、培养常规的菌种生产工序;菌丝长满菌袋或菌种瓶后,获得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配方合理,使用方便,防伪成本低,防伪效果简洁明显,容易辨别。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不影响菌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培养袋
,尤其涉及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同时还涉及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它适用于各种食用菌菌种固体培养。
技术介绍
传统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是将食用菌的各种培养料(木屑、小麦麸、石膏粉等)按照配方称重配比,再调节水分混合均匀,然后装入菌袋或菌种瓶中,再进行封口、灭菌、接种、培养等工序培养。各种培养料都是为该食用菌菌种生长提供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菌种的品种信息等都在菌种的外包装袋或瓶上。当该菌种在用户使用时会打开菌种外包装物,将菌丝长过后的培养基掰成小块,仅将小菌种块作为接种物,接种在新的培养料上。因不同生产厂家的生产配方和品种都很近似或相同,掰成小块用于接种后的菌种块从外观上很难辨别生产厂家和品种,在生产中容易张冠李戴,易发生不同品种放置混乱不能识别,或将此厂家菌种冒充他厂家菌种,不便于市场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配方合理,使用方便,防伪成本低,防伪效果简洁明显,容易辨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不影响菌种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该菌种配方配好后调节含水量至58±2%。该配方可用于香菇、木耳、平菇、杏鲍菇、蟹味菇、金针菇、猴头菇等食用菌防伪菌种的生产。该配方在不同品种食用菌生产时,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变,可通过短纤维的长短、粗细、组合等可用来区分不同的品种。如生产香菇菌种时,可使用0.5厘米长短纤维;生产黑木耳菌种时,可使用1.0厘米长的短纤维;生产金针菇菌种时,可使用1.5厘米长的短纤维;生产平菇菌种时,可使用2.0厘米长的短纤维等等加以区分。该配方在同一品种菌种生产时,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变,可通过短纤维的颜色、粗细、组合等可用来区分同一品种内的不同菌株。如进行香菇菌种生产时,生产香菇森源1号菌种,可使用0.5厘米长的黄色短纤维0.1%;如生产香菇森源2号菌种,可使用0.5厘米长的红色短纤维0.1%;如生产香菇森源10号菌种,可使用0.5厘米长的蓝色短纤维0.1%;如生产香菇森源16号菌种,可同时使用0.5厘米长的黄色0.05%和0.5厘米长的红色短纤维0.05%等等加以区分。所述的防伪食用菌菌种为香菇菌种、防伪黑木耳菌种、防伪金针菇菌种、防伪平菇菌种等。上述菌种生产配方中的主要原料是为食用菌菌种提供营养的物质材料,主要能满足菌种生长基本养份并保证菌种的生命活力;短纤维是色彩鲜明、很容易辨识区分的、且不能被菌种分解利用的非营养物质,主要是为人眼睛直观辨识提供条件。两者混合后达到既能保证菌种活力、又能让人很快辨别区分的目的。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优选范围):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较好范围):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最好范围):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具体值):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按照一定比例称取木屑、麦麸、石膏粉、蔗糖等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B、在步骤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短纤维,干拌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8%左右,混合均匀,让短纤维均匀分散在培养料混合物中,获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装入菌袋或菌种瓶中,封口,再进行灭菌、接种、培养等常规的菌种生产工序;菌丝长满菌袋或菌种瓶后,获得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所用短纤维为不能被该食用菌品种所分解的材料,且在高压102.97~137.30kPa、高温121-126℃的条件下4小时不能变性,一般为聚乙烯、聚丙烯或其他耐高温材质。短纤维一般长度0.2-2.0cm,直径0.05-0.5mm,通过颜色、颜色组合、变色条件、外形等特征达到防伪效果。通过应用该方法生产的防伪食用菌菌种,可以通过眼睛直观的快速辨别本厂家菌种与其他厂家菌种区别,并能通过简单测量直观的辨别该菌种品种或同品种内不同菌株。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常规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全部采用能被菌种分解利用的营养物质,接种菌种后培养基外观和内在相同或近似,很难区分。本专利技术的菌种培养基中,在常规营养物质基础上添加不能被菌种分解利用的短纤维物质,在常规营养物质被菌种分解利用后,可提供短纤维来加以区分。可以直观的快速辨别本厂家菌种与其他厂家菌种区别,达到与其他常规菌种不同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在加入不能被菌种分解利用的短纤维的基础上,通过短纤维含量、颜色、粗细、长短等配比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如可以通过红、黄、蓝、绿、棕色等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短纤维及各种荧光短纤维和相互搭配,达到辨别不同食用菌品种和同种内不同菌株区分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防伪香菇菌种,它由以下原料的重量份组成:木屑77.9、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短纤维0.1;配好后调节含水量至58±2%。该配方在香菇菌种生产时,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变,短纤维的长短、粗细、颜色变化可用来区分香菇品种内的不同菌株。如生产香菇森源1号菌种,可使用0.5厘米长的黄色短纤维0.1;如生产香菇森源2号菌种,可使用0.5厘米长的红色短纤维0.1;如生产香菇森源10号菌种,可使用0.5厘米长的蓝色短纤维0.1;如生产香菇森源16号菌种,可同时使用0.5厘米长的黄色短纤维0.05和0.5厘米长的红色短纤维0.05,等等加以区分。一种防伪香菇森源2号菌种(香菇森源2号为众多香菇菌种里的一个菌株代号,或称为品种代号,一般需为通过有关部门认定或审定的品种代号)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按照木屑、麦麸、石膏粉、蔗糖比例分别称量各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添加0.1的0.5厘米长的红色短纤维,干拌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8%左右。充分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B、将混合物装入菌种袋中,封口,常压(100KPa)100℃的条件下灭菌12小时;C、待菌种袋冷却至25℃以下后,进行接种,无菌操作条件下接入香菇森源2号原种,然后封口。D、将接种后的菌种袋运至培养室,在21-23℃、暗光、通风条件下培养,菌丝长满菌种袋后,获得一种防伪香菇森源2号菌种。E、在种植户使用时,划开菌种袋,将长满菌丝的混合物掰成小块,接种在香菇菌棒上。F、菌丝从萌发、定植、菌丝长满菌棒、开始出菇、直至出菇结束,期间任何时候,观察点种在菌棒上的小块混合物(菌种块),含有红色短纤维且为0.5厘米长,则可判定该菌棒使用的菌种符合防伪香菇森源2号菌种所含短纤维的特征,是香菇森源2号菌种。不同香菇菌株的防伪菌种,由以下原料的重量份组成:其他香菇菌株的菌种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菌株通过红、黄、蓝、绿、棕色等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短纤维及各种荧光短纤维和相互搭配加以区分。实施例2:一种防伪黑木耳菌种的生产,它由以下原料的重量份组成:木屑82.8、麸麦15、石膏粉1.5、蔗糖0.5、短纤维0.2;配好后调节含水量至58±2%。该配方在黑木耳菌种生产时,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变,短纤维的长短、粗细、颜色变化可用来区分黑木耳品种内的不同菌株。如生产黑木耳8129菌种,可使用1.0厘米长的黄色短纤维0.2%;如生产黑木耳新科菌种,可使用1.0厘米长的红色短纤维0.2%;如生产黑木耳K3菌种,可同时使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原料                                         重量份木屑                                         70-85麦麸                                         10-25石膏粉                                       0.5‑3蔗糖                                         0.2‑1.5短纤维                                       0.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原料重量份木屑70-85麦麸10-25石膏粉0.5-3蔗糖0.2-1.5短纤维0.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份木屑72-83麦麸14-22石膏粉0.8-2.5蔗糖0.4-1.3短纤维0.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份木屑74-80麦麸16-20石膏粉1-2.2蔗糖0.6-1.1短纤维1.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食用菌菌种,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份木屑76-78麦麸17-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