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9912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秋冬时节全面翻耕土壤,耕深为30cm~40cm,翌年春季造林前把地耙平后挖栽植坑,坑长、宽、深规格为80cm×80cm×(80cm~100cm);杨树的株行距为2m×2m或2m×3m;(2)、起苗、运苗:就近调苗,随起随栽或当天起苗当天栽;(3)、栽植;(4)、管理:苗木栽植后,加强幼林抚育保护,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防止病虫害、森林火灾、避免人为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实用性强,造价低,适用于半干旱区杨树造林,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Drought resistant afforestation method of poplar in semi-arid ar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ought resistant afforestation method of poplar in semi-arid area,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whole land: the soil is plowed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the depth of ploughing is 30cm ~ 40cm, and the ground is raked before planting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the length of the pit is 80cm * 80cm x (80cm to 100cm), and the row spacing of the poplar tree is 2m x 2. M or 2m x 3m; (2), starting seedlings and transporting seedlings: planting near the seedlings, planting with or on the day of growing seedlings on the same day; (3), planting; (4), management: after seedling planting,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young forest tending, weeding and fertilizing in time, preventing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forest fires, avoiding human destruction. The method is practical and low in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afforestation in semi arid area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森林培育
,具体是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杨树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是很好的用材林和生态防护林树种。长期以来,杨树作为三北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和工业原料林树种,在半干旱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经常由于干旱缺水致使杨树造林成活率不高。为了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有效解决工业用材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一种适宜半干旱地区有效提高成活率的杨树造林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在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铺设了多项杨树栽培试验,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形成了本专利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半干旱区杨树造林成活率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果率,也可解决工业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秋冬时节全面翻耕土壤,耕深为30cm~40cm,翌年春季造林前把地耙平后挖栽植坑,坑长、宽、深规格为80cm×80cm×(80cm~100cm);杨树的株行距为2m×2m或2m×3m。(2)、起苗、运苗就近调苗,随起随栽或当天起苗当天栽;起苗时,要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起苗后,将部分苗干截去并修剪部分侧枝,对于起苗过程中被撕裂、劈伤的根系,要将断口剪截平滑,同时要剪除霉烂、虫害、受伤的根系;起苗后不能及时运到造林工地栽植或到了造林工地不能及时栽完时,将苗木假植,防止根系失水;运苗时做好保水覆盖措施。(3)、栽植3.1、膜加工用厚度4S以上的软塑料膜裁剪成膜块,中心剪出直径15~20cm的孔;3.2、覆膜栽植深度达到80cm~100cm,埋土到树干根颈以上20cm~25cm,踏实后,浇上足量的水;加工成中间低、四周高的锅底形树穴,坡度为15°~20°;然后将加工好的塑料模块穿过树干呈漏斗状覆盖于苗木基部,膜上部覆盖10cm~15cm厚的土。(4)、管理苗木栽植后,加强幼林抚育保护,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防止病虫害、森林火灾、避免人为破坏。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隐蔽式漏斗状覆膜现有技术一般不覆膜,或者是表面覆膜,非隐蔽式漏斗状覆膜。本专利技术方法将加工好的膜块从中心孔套过树干,呈中心低、四周高的漏斗状覆于树干基部(漏斗斜壁与水平面夹角20°左右)。采用的是隐蔽式覆膜,即覆膜后要在膜上部覆盖10cm~15cm厚的土。漏斗状覆膜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可以阻碍下部水分蒸发;二是可以收集上部雨水和灌溉水到贴近根系部位;三是可以避免树干基部杂草丛生。膜上部覆土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避免因塑料膜反光对地温的影响;二是覆土可防止塑料膜被风刮起;三是防止膜因风吹日晒而老化,延长使用年限。2、深挖浅埋现有技术对整地和埋土要求不严,常常存在挖坑、埋土过深或过浅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要求整地时挖坑深度为80cm~100cm,确保挖至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土层,栽植时不能埋太深,否则影响地温升高,不能正常激活根系。3、适宜的苗龄杨树育苗过程中一般第一年要平茬,所谓几年生苗木指的是根的年龄,如4年生苗木是“四根三杆苗”,即4年生的根3年生的杆。现有技术用2年生、3年生、4年生,甚至更大的苗木。试验证明2年生、3年生苗木抗逆性差一些。本专利技术选用4年生苗木。4、适宜的密度现有技术用2m×2m、2m×3m、3m×3m、3m×4m、4m×4m、4m×5m、4m×6m、5m×5m、5m×6m,甚至更大的株行距。试验证明采用2m×2m的株行距,覆膜的保水性更好,苗木的成活与生长更好。本专利技术选用2m×2m或2m×3m株行距。附图说明图1表示苗木栽植示意图。图中:1-苗木,2-隐蔽式漏斗状覆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整地可以改善微气候、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通气性等立地条件。杨树造林时可以采用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经济条件好的情况下,在秋冬时节全面翻耕土壤,耕深为30cm~40cm,翌年春季造林前把地耙平后挖栽植坑,坑长、宽、深规格为80cm×80cm×(80cm~100cm)。经济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可直接挖上述相同规格的栽植坑即可。2、起苗、运苗杨树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就近调苗,育苗地的自然条件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尽量一致或接近,可避免苗木造林后因环境变化大而不适应,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选择良种壮苗,尽量缩短起苗与栽植的时间,最好是随起随栽或当天起苗当天栽。起苗时,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起苗后,将部分苗干截去,同时将大部分侧枝修剪掉,对于起苗过程中被撕裂、劈伤的根系,要将断口剪截平滑,同时要剪除霉烂、虫害、受伤的根系,以利愈合和分生新的根系。运苗时做好保水覆盖措施。起苗后不能及时运到造林工地栽植时或到了造林工地又不能及时栽完时,应及时将苗木假植,防止根系失水。3、栽植按照深挖浅埋的原则栽植,即栽植深度要达到80cm~100cm左右,填埋深度要掌握“过浅不活,过深不发”的原则,埋土到树干根颈以上20cm~25cm左右,塌实而不造成窝根即可,填埋过浅,苗木根系处在临近地表的干土层,影响成活;填埋过深,苗木根系处于深层土壤中,温度低,通透性差,不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缓苗期的长短、苗木的成活乃至今后的生长发育。踏实后,浇上足量的水,坑内的土必下沉,要将苗木扶正并少量培土,加工成中间低、四周高的锅底形树穴,坡度为15°~20°左右(如图1所示)。将加工好的塑料模块穿过树干呈漏斗状覆盖于苗木基部(漏斗斜壁与水平面夹角15°~20°左右),膜上部覆盖10cm~15cm厚的土(如图1所示)。4管理“三分造七分管”,苗木栽植后,能否健康生长成林,后期管理很重要,要加强幼林抚育保护,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防止病虫害、森林火灾、避免人为破坏。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技术关键点如下:1、隐蔽式漏斗状覆膜:将厚度4S(40微米)以上的软塑料膜裁剪成1.3米左右见方,中心剪出直径15cm左右的孔,呈中心低、四周高的漏斗状覆盖于树干基部;覆膜后在膜上部覆土。2、深挖浅埋:整地时挖坑深度为80cm~100cm,确保栽树时避开干土层,填埋时不宜太深,树苗放置在栽植穴后先埋土至根颈以上20cm左右,并呈中间低、四周高的锅底状,覆膜后再在膜上覆土10cm~15cm。3、选用大苗龄苗木:建议用4年生苗木。4、高密度栽植:建议株行距为2m×2m或2m×3m。本专利技术方法实用性强,造价低,适用于半干旱区杨树造林,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秋冬时节全面翻耕土壤,耕深为30cm~40cm,翌年春季造林前把地耙平后挖栽植坑,坑长、宽、深规格为80cm×80cm×(80cm~100cm);杨树的株行距为2m×2m或2m×3m;(2)、起苗、运苗就近调苗,随起随栽或当天起苗当天栽;起苗时,要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起苗后,将部分苗干截去并修剪部分侧枝,对于起苗过程中被撕裂、劈伤的根系,要将断口剪截平滑,同时要剪除霉烂、虫害、受伤的根系;起苗后不能及时运到造林工地栽植或到了造林工地不能及时栽完时,将苗木假植,防止根系失水;运苗时做好保水覆盖措施;(3)、栽植3.1、膜加工用厚度4S以上的软塑料膜裁剪成膜块,中心剪出直径15‑20cm的孔;3.2、覆膜栽植深度达到80cm~100cm,埋土到树干根颈以上20cm~25cm,踏实后,浇上足量的水;加工成中间低、四周高的锅底形树穴,坡度为15°~20°;然后将加工好的塑料模块穿过树干呈漏斗状覆盖于苗木基部,膜上部覆盖10cm~15cm厚的土;(4)、管理苗木栽植后,加强幼林抚育保护,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灌溉、防止病虫害、森林火灾、避免人为破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秋冬时节全面翻耕土壤,耕深为30cm~40cm,翌年春季造林前把地耙平后挖栽植坑,坑长、宽、深规格为80cm×80cm×(80cm~100cm);杨树的株行距为2m×2m或2m×3m;(2)、起苗、运苗就近调苗,随起随栽或当天起苗当天栽;起苗时,要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起苗后,将部分苗干截去并修剪部分侧枝,对于起苗过程中被撕裂、劈伤的根系,要将断口剪截平滑,同时要剪除霉烂、虫害、受伤的根系;起苗后不能及时运到造林工地栽植或到了造林工地不能及时栽完时,将苗木假植,防止根系失水;运苗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礼郭斌杨飞赵娟姚建忠李丕全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