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532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外壳,其以对多个轴承进行支承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差速器外壳包括:第一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一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第二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二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连结部件,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进行连结,且至少一部分被内置于由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所构成的壁中。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分别由与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速器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主减速机构以及差动齿轮机构进行收纳且支承的差速器外壳。
技术介绍
在具备对主减速机构以及差动齿轮机构进行收纳且支承的差速器外壳的差动装置中,当发生了伴随于温度变化的尺寸变化、即热膨胀收缩时,被收纳于其中的各个齿轮的支承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为,有可能在这些齿轮中会变得容易产生噪音或振动等,从而使动力传递状态发生变动。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3-221257中公开有如下的结构,即,将与差速器外壳的母材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小的筒状的部件嵌铸在差速器外壳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上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与将差速器外壳的结构体全部设为线膨胀系数较大的部件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差速器外壳的热膨胀收缩。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特开平03-221257中,并未着眼于对作为输入齿轮的驱动小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输入轴承与对差速器箱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差速器箱轴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以及两个差速器箱轴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此外,由于将线膨胀系数较小的筒状的部件嵌铸于差速器外壳的内侧面上,因此伴随于热膨胀收缩而易于在该部件与母材之间发生偏移,这也可能成为使输入轴承与差速器箱轴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地抑制动力传递状态的变化,依然存在改良的余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有效地对伴随于差速器外壳的热膨胀收缩而产生的动力传递状态的变化进行抑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的差速器外壳为对多个轴承进行支承的差速器外壳,所述多个轴承包括:输入轴承,其对输入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左右一对的差速器箱轴承,其对固定有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的差速器箱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所述差速器外壳包括:第一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一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第二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二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连结部件,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进行连结,且至少一部分被内置于由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组成的壁中,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分别由与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由于连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内置于由差速器外壳的母材所构成的壁中,因此在差速器外壳中发生了热膨胀收缩时,对输入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输入轴承与对差速器箱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差速器箱轴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以及/或者左右一对的差速器箱轴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得到抑制,从而输入齿轮和与该输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受到抑制。其结果为,能够对由差速器外壳的热膨胀收缩所引起的动力传递状态的变化进行抑制。此外,由于连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内置于由差速器外壳的母材所构成的壁中,因此能够对在热膨胀收缩时母材之间产生的偏移进行抑制。在所述方式所记载的差速器外壳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连结部件上,形成有朝向与所述连结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由差速器外壳的热膨胀收缩而产生的热应力分散而作用于各个突出部的安装部位处,因此能够对连结部件的变形进行抑制。而且,由于连结部件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成为对于差速器外壳的热膨胀收缩的阻力,因此能够对差速器外壳的热膨胀收缩进行抑制。在所述方式所记载的差速器外壳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轴承为所述输入轴承且所述第二轴承为至少一个所述差速器箱轴承。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输入轴承与所述至少一个差速器箱轴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受到抑制。在所述方式所记载的差速器外壳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轴承以及所述第二轴承为所述左右一对的差速器箱轴承中的一方以及另一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两个差速器箱轴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受到抑制。在所述方式所记载的差速器外壳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输入轴承具备第一输入轴承、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相比靠远侧的第二输入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为所述第一输入轴承且所述第二轴承为所述第二输入轴承。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两个输入轴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受到抑制。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符号代表相同的元件。图1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器外壳的差动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2为具备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器外壳的差动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3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器外壳的轴承包围部件以及对轴承包围部件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图4为将图3的IV部分放大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公开内容中,“包围”不仅指代将部件的周围完全地包围的情况,而且还包括以不完全的方式包围部件的周围的情况。“对轴承进行包围”是指,例如除了通过环状的部件来包围的情况以外,还包括通过C型的部件来对轴承的周围进行包围的情况。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中,“输入齿轮的旋转轴”作为除了指代在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等车辆中所使用的驱动小齿轮轴以外、还指代在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等车辆中所使用的副轴的部件,而被进行参照。另外,在本公开内容中,“差速器外壳”作为除了指代在FR等车辆中所使用的差速器外壳以外、还指代对FF等车辆中的差动装置进行收纳的外壳部分的部件,而被进行参照。图1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器外壳20的车辆用的差动装置1的俯视剖视图,图2为侧视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速器外壳20的轴承包围部件41f、41r、42L、42R以及对这些轴承包围部件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511L、511R、512L、512R、522U、522D的立体图。在图3中,为了方便说明,以双点划线来简略地表示差速器外壳20的外侧的轮廓线。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例如为FR的车辆中的后轮驱动用的部件。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箭头标记“前”所表示的方向为车辆的前方侧,箭头标记“右”所表示的方向为车辆的右方侧,箭头标记“上”所表示的方向为车辆的上方侧。在本公开内容中,在动力传递路径上将接近于驱动源的方向称为“近位”,将距驱动源较远的方向称为“远位”,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1中,车辆的前方侧为“近位”。如图1及图2所示,差动装置1由差速器外壳20、主减速机构31以及差动齿轮机构32等构成。差速器外壳20由差速器壳体21和主减速器齿轮箱孔盖22组成。为了实现差速器外壳20的轻量化,这些差速器壳体21以及主减速器齿轮箱孔盖22均由铝类材料构成。主减速器齿轮箱孔盖22通过螺栓(未图示)而被结合在差速器壳体21后端的开口部上。主减速机构31由驱动小齿轮轴13、驱动小齿轮14、前轴承15f、后轴承15r以及内啮合齿轮18等构成。在本公开内容中,将前轴承15f、后轴承15r统称为“输入轴承”。在差速器壳体21的前方部(车辆的前方侧)上,在其内部形成有小齿轮轴室23,而在该小齿轮轴室23的内部嵌合有作为滚动轴承的前轴承15f以及后轴承15r。通过这些前轴承15f以及后轴承15r,从而使驱动小齿轮轴1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后轴承15r被配置在与前轴承15f相比靠远侧(换句话说,后轴承15r与前轴承15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差速器外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外壳,其以对多个轴承进行支承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多个轴承包括:输入轴承,其对输入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左右一对的差速器箱轴承,其对固定有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的差速器箱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所述差速器外壳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一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第二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二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以及,连结部件,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进行连结,且至少一部分被内置于由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所构成的壁中,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分别由与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3 JP 2016-2018001.一种差速器外壳,其以对多个轴承进行支承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多个轴承包括:输入轴承,其对输入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左右一对的差速器箱轴承,其对固定有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的差速器箱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所述差速器外壳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一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第二轴承包围部件,其以对所述多个轴承中所包含的第二轴承进行包围的方式而设置;以及,连结部件,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进行连结,且至少一部分被内置于由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所构成的壁中,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包围部件、所述第二轴承包围部件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分别由与所述差速器外壳的母材相比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溝口典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