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385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喷淋板、循环管道、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循环泵和控制器,所述喷淋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内部设置有容液腔,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液腔连通的多个喷孔,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安装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所述温控器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和循环泵通信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零部件数量少、安装简便,对电池模组温控效果极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电装置温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增加,以及市场对锂电池的快充需求,锂电池在成组后对温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自然风冷、蒸发器风冷等热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现有圆柱形液冷方案多采用在模组间穿插扁管的方式为电池模组提供热管理,这种液冷方式在满足控温需求的同时带来了诸多影响,例如,成组复杂、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扁管和主管路连接口过多从而潜在泄露风险大,从而使得电池模组温控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喷淋板、循环管道、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循环泵和控制器,所述喷淋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内部设置有容液腔,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液腔连通的多个喷孔,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安装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所述温控器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和循环泵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模组的温度值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温控器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循环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温控器用于对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所述循环泵用于为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提供循环动力,以使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由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动至所述容液腔,并由所述喷孔喷洒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且从所述出液口再次进入所述循环管道。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调节所述循环管道中液体介质的流量大小。进一步地,所述容液腔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进液管道、第一分液管道和第二分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分液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喷淋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端部开设有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二分液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出液管道和过滤器,所述出液管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道的远离所述出液口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以存储所述液体介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喷淋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位置处,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防溅板,所述防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朝向所述喷淋板,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处,所述防溅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能够套设于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包括加热器和冷却器,所述加热器和冷却器均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且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加热器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对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处理,所述冷却器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对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冷却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分布安装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的多个电芯,且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将采集到的多个电芯的温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池模组以及上述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喷淋板的设置有所述多个喷孔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安装至所述电池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电池模组的温度值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温控器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循环泵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温控器用对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使所述循环泵为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提供循环动力,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液体介质流动至所述容液腔,由所述喷孔喷洒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并从所述出液口再次进入所述循环管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零部件数量少、安装简便,并且对电池模组温控效果极佳,能够有效防止电池模组热失稳情况的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通信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热管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的装配图。图5为图3所示热管理系统的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的装配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喷淋板的连接关系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标:10-供电装置;100-热管理系统;110-壳体;111-第一壳体;1111-第一进液口;1112-出液口;112-第二壳体;120-喷淋板;121-容液腔;1211-第一流道;1212-第二流道;122-喷孔;123-第一端部;1231-第二进液口;124-第二端部;1241-第三进液口;130-循环管道;140-温度传感器;150-温控器;151-加热器;152-冷却器;160-循环泵;170-控制器;180-进液管道;190-第一分液管道;200-第二分液管道;210-防溅板;211-安装口;220-电磁阀;230-出液管道;240-过滤器;250-储液器;500-电池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理系统,应用于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喷淋板、循环管道、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循环泵和控制器,所述喷淋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内部设置有容液腔,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液腔连通的多个喷孔,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安装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所述温控器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和循环泵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应用于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壳体、喷淋板、循环管道、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循环泵和控制器,所述喷淋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内部设置有容液腔,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液腔连通的多个喷孔,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能够安装至容纳于所述壳体的电池模组,所述温控器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温控器和循环泵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且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液腔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进液管道、第一分液管道和第二分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分液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端部开设有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二分液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连劳力袁承超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