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接种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83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接种室,包括传动轮一、电机、传动轮二、搅拌辊二、搅拌辊一、主输送管、分输液管以及雾化喷头,传动轮一安装在搅拌辊一右侧,电机安装在混料箱右端面上部位置,传动轮二安装在搅拌辊二右侧位置,且传动轮二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轮一相连接,搅拌辊二安装在混料箱内下部位置,搅拌辊一装配在混料箱内上部位置,该设计提高了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混合的均匀度,主输送管安装在储液箱下端面上,分输液管安装在主输送管下端面上,雾化喷头安装在分输液管环形侧面上,该设计实现了食用菌病害防治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培育效果佳,成活率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Edible fungus inoculation roo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dible fungus inoculation room, which includes a driving wheel, a motor, a drive wheel two, a mixing roller two, a mixing roller one, a main conveying pipe, a transfusion tube and a atomizing nozzle. The driving wheel is install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mixing roller, the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right end part of the mixture box, and the drive wheel two is installed on the right of the mixing roller two right. The side position, and the drive wheel two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wheel through the synchronous belt, the mixing roller two is install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mixture box, and the mixing roller is assembl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ixture box. The design improves the uniformity of the mixing between the edible fungus seeds and the cultivation nourishment, and the main pipe is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is installed on the infusion tube.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main pipe, the atomizing nozzle is installed on the annular side of the infusion tube.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edible fungus diseas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good cultivation effect, high survival rate,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接种室
本技术是一种食用菌接种室,属于农业种植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育种装置无法将培育养料与食用菌种子充分混合,培育存活率不高;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育种装置食用菌病患无法防治,影响食用菌的健康生长,所以急需要一种食用菌接种室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接种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装置主体、混料机构以及防病害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输料斗、混料箱、导料管、接种室本体以及支撑杆,所述输料斗安装在混料箱上端面中部位置,所述混料箱安装在支撑杆上端面上,所述导料管安装在混料箱下端面中部位置,且导料管下端与接种室本体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接种室本体上端面上,所述混料机构设置在混料箱内,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传动轮一、电机、同步带、传动轮二、搅拌叶片二、搅拌辊二、搅拌辊一以及搅拌叶片一,所述传动轮一安装在搅拌辊一右侧,所述电机安装在混料箱右端面上部位置,所述传动轮二安装在搅拌辊二右侧位置,且传动轮二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轮一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二安装在搅拌辊二环形侧面上,所述搅拌辊二安装在混料箱内下部位置,所述搅拌辊一装配在混料箱内上部位置,所述搅拌辊一右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一安装在搅拌辊一环形侧面上,所述防病害机构设置在接种室本体上端面上,所述防病害机构包括储液箱、主输送管、分输液管以及雾化喷头,所述储液箱安装在接种室本体上端面左侧位置,所述主输送管安装在储液箱下端面上,且主输送管下端延伸至接种室本体内,所述分输液管安装在主输送管下端面上,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分输液管环形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接种室本体前端面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一以及搅拌叶片二均设有三组以上,三组以上所述搅拌叶片一交错排布在搅拌辊一环形侧面上,三组以上所述搅拌叶片二交错排布在搅拌辊二环形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主输送管上安装有开关阀。进一步地,所述分输液管通过支架与接种室本体内上端面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头设有四组以上,四组以上所述雾化喷头等距排布在分输液管上,且四组以上雾化喷头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食用菌接种室,因本技术添加了传动轮一、电机、同步带、传动轮二、搅拌叶片二、搅拌辊二、搅拌辊一以及搅拌叶片一,该设计提高了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了食用菌的存活率,解决了原有食用菌育种装置无法将培育养料与食用菌种子充分混合,培育存活率不高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储液箱、主输送管、分输液管以及雾化喷头,该设计实现了食用菌病害防治功能,解决了原有食用菌育种装置食用菌病患无法防治,影响食用菌健康生长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透明观察窗,该设计便于观察接种室本体内的情况,因本技术添加了开关阀,该设计便于控制药液的流量,本技术结构紧凑,培育效果佳,成活率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混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病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料机构、2-输料斗、3-混料箱、4-防病害机构、5-导料管、6-接种室本体、7-支撑杆、11-传动轮一、12-电机、13-同步带、14-传动轮二、15-搅拌叶片二、16-搅拌辊二、17-搅拌辊一、18-搅拌叶片一、41-储液箱、42-主输送管、43-分输液管、44-雾化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包括装置主体、混料机构1以及防病害机构4,装置主体包括输料斗2、混料箱3、导料管5、接种室本体6以及支撑杆7,输料斗2安装在混料箱3上端面中部位置,混料箱3安装在支撑杆7上端面上,导料管5安装在混料箱3下端面中部位置,且导料管5下端与接种室本体6相连接,支撑杆7固定在接种室本体6上端面上。混料机构1设置在混料箱3内,混料机构1包括传动轮一11、电机12、同步带13、传动轮二14、搅拌叶片二15、搅拌辊二16、搅拌辊一17以及搅拌叶片一18,传动轮一11安装在搅拌辊一17右侧,电机12安装在混料箱3右端面上部位置,传动轮二14安装在搅拌辊二16右侧位置,且传动轮二14通过同步带13与传动轮一11相连接,搅拌叶片二15安装在搅拌辊二16环形侧面上,搅拌辊二16安装在混料箱3内下部位置,搅拌辊一17装配在混料箱3内上部位置,搅拌辊一17右端与电机12相连接,搅拌叶片一18安装在搅拌辊一17环形侧面上,该设计提高了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了食用菌的存活率。防病害机构4设置在接种室本体6上端面上,防病害机构4包括储液箱41、主输送管42、分输液管43以及雾化喷头44,储液箱41安装在接种室本体6上端面左侧位置,主输送管42安装在储液箱41下端面上,且主输送管42下端延伸至接种室本体6内,分输液管43安装在主输送管42下端面上,雾化喷头44安装在分输液管43环形侧面上,该设计实现了食用菌病害防治功能。接种室本体6前端面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搅拌叶片一18以及搅拌叶片二15均设有三组以上,三组以上搅拌叶片一18交错排布在搅拌辊一17环形侧面上,三组以上搅拌叶片二15交错排布在搅拌辊二16环形侧面上,主输送管42上安装有开关阀,分输液管43通过支架与接种室本体6内上端面相连接,雾化喷头44设有四组以上,四组以上雾化喷头44等距排布在分输液管43上,且四组以上雾化喷头44规格相同。首先将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同时通过输料斗2输送至混料箱3内,然后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搅拌辊一17转动,搅拌辊一17转动带动传动轮一11转动,传动轮一11转动带动同步带13转动,同步带13转动带动传动轮二14转动,传动轮二14转动带动搅拌辊二16转动,进而搅拌辊一17与搅拌辊二16同时转动,搅拌辊一17转动带动搅拌叶片一18转动,搅拌辊二16转动带动搅拌叶片二15转动,搅拌叶片一18与搅拌叶片二15将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充分混合,并将混合后的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通过导料管5输送至接种室本体6内,从而提高了食用菌种子与培育养料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了食用菌的存活率。当接种室本体6内的食用菌发生病变时,将药液输送至储液箱41内,然后打开开关阀,储液箱41内的药液通过主输送管42输送至分输液管43,分输液管43将药液输送至雾化喷头44,雾化喷头44将药液雾化,并喷洒至食用菌上,从而实现了食用菌病害防治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食用菌接种室

【技术保护点】
食用菌接种室,包括装置主体、混料机构以及防病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输料斗、混料箱、导料管、育种室本体以及支撑杆,所述输料斗安装在混料箱上端面中部位置,所述混料箱安装在支撑杆上端面上,所述导料管安装在混料箱下端面中部位置,且导料管下端与育种室本体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育种室本体上端面上;所述混料机构设置在混料箱内,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传动轮一、电机、同步带、传动轮二、搅拌叶片二、搅拌辊二、搅拌辊一以及搅拌叶片一,所述传动轮一安装在搅拌辊一右侧,所述电机安装在混料箱右端面上部位置,所述传动轮二安装在搅拌辊二右侧位置,且传动轮二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轮一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二安装在搅拌辊二环形侧面上,所述搅拌辊二安装在混料箱内下部位置,所述搅拌辊一装配在混料箱内上部位置,所述搅拌辊一右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一安装在搅拌辊一环形侧面上;所述防病害机构设置在接种室本体上端面上,所述防病害机构包括储液箱、主输送管、分输液管以及雾化喷头,所述储液箱安装在接种室本体上端面左侧位置,所述主输送管安装在储液箱下端面上,且主输送管下端延伸至接种室本体内,所述分输液管安装在主输送管下端面上,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分输液管环形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食用菌接种室,包括装置主体、混料机构以及防病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输料斗、混料箱、导料管、育种室本体以及支撑杆,所述输料斗安装在混料箱上端面中部位置,所述混料箱安装在支撑杆上端面上,所述导料管安装在混料箱下端面中部位置,且导料管下端与育种室本体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育种室本体上端面上;所述混料机构设置在混料箱内,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传动轮一、电机、同步带、传动轮二、搅拌叶片二、搅拌辊二、搅拌辊一以及搅拌叶片一,所述传动轮一安装在搅拌辊一右侧,所述电机安装在混料箱右端面上部位置,所述传动轮二安装在搅拌辊二右侧位置,且传动轮二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轮一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二安装在搅拌辊二环形侧面上,所述搅拌辊二安装在混料箱内下部位置,所述搅拌辊一装配在混料箱内上部位置,所述搅拌辊一右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一安装在搅拌辊一环形侧面上;所述防病害机构设置在接种室本体上端面上,所述防病害机构包括储液箱、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博任鹏飞马世玉赵敬聪刘孝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发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