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299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液冷部,以及设置于两个液冷部之间的凹陷部;凹陷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冷部固接,形成有位于凹陷部正反两面两侧的避让凹陷,以及位于两个液冷部的正反面上的导热面;两个液冷部和凹陷部内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液冷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以避让凸起结构,同时节约有限的车内空间。

The cooling plate and mounting structure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quid cooling plate, including two in the same plane of the liquid, and the concave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liquid cooling unit; depression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liquid cooling, which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cave part of both sides to avoid depression,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 two a liquid cooling Department on the surface; two liquid cooling and liquid cooling channel i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part for cooling medium circulation. A liquid cooling plat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nd its mounting structure, to avoid the convex structure, while saving the space inside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系统温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新能源成为了大家争相发展的对象,而纯电动汽车便成为了大家的新宠。但是新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诸多风险,例如之前发生的电动汽车着火事故,不仅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更对广大的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发生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便是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池系统的热失控,所以对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业内有了采用液冷板散热的方式。如图1所示,在电池系统6的中间位置,由于结构需要,不得不做出凸起结构61,从而将电池系统6的加热或散热面分割成为两个加热或散热面,此类结构如果按照正常的平铺是冷板的话,需要安装两个平铺式液冷板。而且由于电池系统内部空间有限,对于液冷板的布置而预留的空间可能过小,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特此专利技术此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以避让凸起结构,同时节约有限的车内空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冷板,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液冷部,以及设置于两个液冷部之间的凹陷部;凹陷部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冷部固接,形成有位于凹陷部正反两面两侧的避让凹陷,以及位于两个液冷部的正反面上的导热面;两个液冷部和凹陷部内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液冷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包括平行于与两个液冷部的直板部,直板部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与两个液冷部固接。进一步的,所述液冷通道包括并排设置在一块液冷部内的入液腔和出液腔、设置在另一个液冷部内的回转腔,以及连通入液腔和回转腔的若干条入液支路和连通出液腔和回转腔的若干条出液支路。进一步的,所述入液支路依次包括位于液冷部中的第一直道、连接部的缩口部、位于直板部中的中间直道、位于另一连接部的扩口部以及位于另一块液冷部中的第二直道;入液支路和出液支路镜像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缩口部两侧形成有左弧形边沿和右弧形边沿,左弧形边沿和右弧形边沿镜像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左弧形边沿在和中间直道一侧的边沿连通处,左弧形边沿与中间直道一侧的边沿相切。进一步的,所述液冷部一端设有两个连接管,两个连接管的内腔分别与入液腔、出液腔连通。一种液冷板的安装结构,包括固接在电池系统上的夹持板,夹持板夹持住液冷板的顶面和底面,且液冷板的正反面夹持于相邻的电池系统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螺纹连接有抵接液冷板的顶丝。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面上贴合高分子导热绝缘垫。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液冷板,将四块或者两块液冷板结合为一块液冷板,并且采用一块液冷板的双面进行散热,可有效的减少空间占用,经过优化的流道可有效的降低流阻,从而实现对四个电池系统面的加热或散热。(2)本技术所述的液冷板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液冷板的安装数量,经过数量的减少,有效的减少了液冷板接头及液冷管路的数量,方便你了液冷板的安装,以及极大地降低了液冷系统的漏水风险,确保了液冷板的安全可靠性。(3)本技术所述的液冷板,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由于采用了同一块冷板对两个系统的四个待加热或待散热的面进行了加热或散热处理,与主流的液冷板散热或加热方式相比,减少了一个液冷板的厚度,为电池系统的能量排布提供了优势。(4)本技术所述的液冷通道,采用串联和并联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并联可以相对降低流道中阻抗,使流道中的阻抗不叠加,而串联是连接管可以设置在同一端,从而集中连接外界管路,节约车内有限的空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系统的凸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冷通道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冷通道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冷结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凹陷部;11、避让凹陷;12、直板部;2、液冷通道;21、入液腔;22、出液腔;23、回转腔;24、入液支路;241、第一直道;242、第一缩口部;243、中间直道;244、扩口部;245、第二直道;25、出液支路;3、左弧形边沿;4、右弧形边沿;5、连接管;6、电池系统;61、凸起结构;62、夹持板;7、液冷板;8、导热面;液冷部a、b;连接部c、d。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液冷板7,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液冷部a、b,以及设置于两个液冷部a、b之间的凹陷部1;凹陷部1包括平行于与两个液冷部的直板部12,直板部12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c、d与两个液冷部a、b固接。而且两个连接部随靠近直板部12,其厚度逐渐向中间缩小。从而该液冷板7在凹陷部1正反两面两侧形成避让凹陷11,在两个液冷部a、b的正反面上形成导热面8。如图3和图4所示,液冷板7内形成有供冷媒流通的液冷通道2。液冷通道2包括液冷通道2包括并排设置在一块液冷部a内的入液腔21和出液腔22、设置在另一块液冷部b内的回转腔23,以及连通入液腔21和回转腔23的若干条入液支路24和连通出液腔22和回转腔23的若干条出液支路25。入液支路24和和出液支路25并排设置在位于一端的入液腔21和出液腔22以及位于另一端的回转腔23之间。入液支路24依次包括位于液冷部a中的第一直道241、连接部c的缩口部、位于直板部12中的中间直道243、位于右侧连接部d的扩口部244以及位于另一块液冷部b中的第二直道245;第一直道241和第二直道245、缩口部和扩口部244对称设置。而出液支路25和入液支路24对称设置。缩口部两侧形成有左弧形边沿3和右弧形边沿4,左弧形边沿3和右弧形边沿4镜像设置。而且左弧形边沿3在和中间直道243一侧的边沿连通处,左弧形边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冷板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液冷部(a、b),以及设置于两个液冷部(a、b)之间的凹陷部(1);凹陷部(1)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冷部(a、b)固接,形成有位于凹陷部(1)正反两面两侧的避让凹陷(11),以及位于两个液冷部(a、b)的正反面上的导热面(8);两个液冷部(a、b)和凹陷部(1)内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液冷通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液冷部(a、b),以及设置于两个液冷部(a、b)之间的凹陷部(1);凹陷部(1)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冷部(a、b)固接,形成有位于凹陷部(1)正反两面两侧的避让凹陷(11),以及位于两个液冷部(a、b)的正反面上的导热面(8);两个液冷部(a、b)和凹陷部(1)内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液冷通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凹陷部(1)包括平行于与两个液冷部的直板部(12),直板部(12)两端分别通过连接部(c、d)与两个液冷部(a、b)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液冷通道(2)包括并排设置在一块液冷部(a)内的入液腔(21)和出液腔(22)、设置在另一个液冷部(b)内的回转腔(23),以及连通入液腔(21)和回转腔(23)的若干条入液支路(24)和连通出液腔(22)和回转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超穆骏峰陈保国伊炳希从长杰于江李鑫王驰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