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两个齿带输送机之间转移工件支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421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制造设备(1)中将工件支座(5)从第一输送区段(2)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3)上的方法,所述第一输送区段由第一控制装置(26)操控,所述第二输送区段由第二控制装置(27)操控,其中,所述输送区段(2、3)分别包括齿带(9、10)。在考虑到所述工件支座(5)的预给定的移动速度和所述齿带(9、10)的齿距(15)的情况下基于两个控制装置(26、27)的内部计时器(28、29)计算所述输送区段(2、3)的转移区域(16)中的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其中,通过驱动单元(11、12)由相应的控制装置(26、27)操控所述齿带(9、10)并且使所述齿带同步,使得第一齿带(9)的第一齿槽(17)和第二齿带(10)的第二齿槽(18)都与所述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同步。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workpiece support between two belt convey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1), workpiece support (5) from the first conveying section (2) to second (3) of the conveying sectio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first conveying control device (26) controls, the second transport section consists of second control device (27) among them, the conveying control section (2, 3) including toothed belt (9, 10).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workpiece support (5) moving speed preset and the toothed belt (9, 10) and pitch (15) two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the (26, 27) of the internal timer (28, 29) to calculate the conveying section (2, 3). Transfer area (16) the theory of position, in the virtual slot which through the drive unit (11, 12) by the control device (26, 27) operating the toothed belt (9, 10) and the synchronous toothed belt, the first toothed belt (9) of the first slot (17) and second (10) of the second teeth with tooth (18) theory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virtual slot synchro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在两个齿带输送机之间转移工件支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制造设备中将工件支座从第一输送区段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上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AT413505B已知一种所述类型的制造设备的一般结构。制造设备包括第一输送区段和第二输送区段,所述第一输送区段由第一控制装置操控,所述第二输送区段由第二控制装置操控,其中,在制造设备的引导布置系统中引导所述工件支座,并且各所述输送区段分别包括齿带,分别借助于在驱动单元的轴上设置的小齿轮驱动所述齿带,并且将所述齿带啮合到所述工件支座的相对应的齿部中,其中,通过齿带使所述工件支座沿着所述引导布置系统移动,并且第一齿带和第二齿带都在转移区域中与所述工件支座的齿部处于作用连接中。在已知的制造设备中,在转移工件支座时由第一输送区段的控制装置测试第二齿带的当前位置和/或由第二输送区段的控制装置测试第一齿带的当前位置。由此,可以使两个齿带同步,其中,然而需要在任何时间由相应另外的控制装置检测两个齿带的位置。这种在已知的制造设备中使用的用于将工件支座从第一输送区段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上的方法具有以下缺点,即,为了测试齿带的位置需要传感器和数据线。如果在转移期间在位置信号的传递方面出现干扰或者传感器发生故障或具有干扰,则存在由于齿带未同步而损坏制造设备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任务,即,实现一种改进的用于将工件支座从第一输送区段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上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任务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得以解决。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一种用于在制造设备中将工件支座从第一输送区段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上的方法,所述第一输送区段由第一控制装置操控,所述第二输送区段由第二控制装置操控,其中,在制造设备的引导布置系统中引导所述工件支座,并且各所述输送区段分别包括齿带,分别借助于在驱动单元的轴上设置的小齿轮驱动所述齿带,并且将所述齿带啮合到所述工件支座的相对应的齿部中,其中,通过齿带使所述工件支座沿着引导布置系统移动,并且第一齿带和第二齿带都在转移区域中与所述工件支座的齿部处于作用连接中。在考虑到所述工件支座的预给定的移动速度和所述齿带的齿距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计算所述输送区段的转移区域中的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其中,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由相应的控制装置操控所述齿带并且使所述齿带同步,使得第一齿带的第一齿槽和第二齿带的第二齿槽都与所述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同步。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优点在于,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在转移工件支座期间不必通过传感单元或相应的数据线相互耦联,以便实现第一齿带和第二齿带的同步性。由此,可以降低转移的易出错性或由于错误的数据线而机械损坏的危险。此外适宜的可以是,使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以预给定的时间间隔同步。在此优点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的两个内部计时器的同步性有偏差时,在确定的时间之后又建立同步性。由此可以实现:控制装置中的计时器的不精确性可以得到补偿。因此,在较长的运行持续时间之后也能实现可靠地转移工件支座,其中,不必对计时器中的石英提出极高的要求。此外可以规定:使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在所述工件支座移入到所述转移区域中之前同步。通过所述措施可以实现:使内部计时器在这也需要能够实现无摩擦地转移工件支座时的时间点上同步。此外可以规定:使所述齿带的齿槽分别与最近的虚拟的齿槽同步。在这里优点在于,可以将直至建立两个齿带的同步性的持续时间降低到最小值。有利的也是以下设计方案,按照这种设计方案可以规定:所述两个控制装置借助于所述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并且借助于所述小齿轮的几何结构数据计算所述驱动单元的轴的理论角度位置,其中,使所述轴的角度位置同步并且必要时监测所述角度位置。由此,可以监测或调节控制装置的直接参数。按照一种扩展方案可能的是,基于从参考时间点起过去的时间单元计算所述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其中,所述虚拟的齿槽从参考位置出发运动。在这里优点在于,由此可以将每个控制装置待处理的数据量尽可能小地保持。此外适宜的可以是,将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的最后的同步时间点选择为参考时间点。将同步时间点选择为参考时间点证实为适宜的,因为这是保证两个控制装置具有同一时间基础的那个时间点。因此,从这个时间点起过去的时间单元是尽可能小的,由此,可以将待处理的数据量尽可能小地保持。此外可以规定:为了使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同步,确定主计时器,使时间以所述主计时器为参照。这样的与多个控制装置结合的主计时器例如可以通过上一级的计时器单元实现。在一种备选变型方案中也可设想的是,将所述控制装置中的一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确定为主计时器。在此重要的是,各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具有彼此同步的时间。在此,不需要这个同步的时间与按照原子钟的时间测量相一致。此外可以规定:将两个具有相同的时钟脉冲解析精度的计时器用作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内部计时器。在这里优点在于,为了预给定虚拟齿槽的理论位置,所选择的时间单元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控制装置解析。按照一种特别的设计方案可能的是,在使用所述两个控制装置的两个具有不同的时钟脉冲解析精度的内部计时器时,基于具有较低的解析精度的那个计时器的时钟脉冲计算所述虚拟的齿槽的理论位置。通过所述措施可以实现:不会错误地计算时间单元或与其相对应的齿槽位置,该时间单元或该齿槽位置不能由所述两个控制装置中的一个控制装置解析。在本文献的意义内的时间单元与内部计时器的时钟脉冲(也称为时钟频率)有关并且相应于能由计时器解析的最小时间单元。内部计时器的时钟脉冲优选由石英产生。附图说明为了较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借助以下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分别以非常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图1以示意图示出制造设备的侧视图;图2以从斜下方的透视图示出工件支座;图3示出两个齿带的同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图1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制造设备1,该制造设备具有第一输送区段2并且紧接着该第一输送区段具有第二输送区段3。输送区段2、3包括引导布置系统4,借助于该引导装置可以引导或保持工件支座5。因此,借助于引导布置系统4可以强制引导工件支座5,其中,该工件支座沿移动方向6可移动地容纳在引导布置系统4。工件支座5特别是用于能够容纳待加工的工件7。在工件支座5的上侧8上特别是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固定或夹紧装置,借助于所述固定或夹紧装置,工件7可以固定在工件支座5上。在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可以规定:工件7松动地放到工件支座5上,其中,在工件支座5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用于工件7的容纳部。如从图1还可看出的那样,规定:第一输送区段2具有第一携动元件、特别是第一齿带9。与此类似,第二输送区段3具有第二携动元件、特别是第二齿带10。第一齿带9由第一驱动单元11驱动并且第二齿带10由第二驱动单元12驱动。特别是规定:在工件支座5的下侧13上构造有齿部14,该齿部与齿带9、10相对应。齿部14优选具有与齿带9、10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在两个齿带输送机之间转移工件支座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用于在制造设备(1)中将工件支座(5)从第一输送区段(2)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3)上的方法,所述第一输送区段由第一控制装置(26)操控,所述第二输送区段由第二控制装置(27)操控,其中,在制造设备(1)的引导布置系统(4)中引导所述工件支座(5),并且各所述输送区段(2、3)分别包括齿带(9、10),分别借助于在驱动单元(11、12)的轴(23、25)上设置的小齿轮(22、24)驱动所述齿带(9、10),并且将所述齿带(9、10)啮合到所述工件支座(5)的相对应的齿部(14)中,其中,通过齿带(9)使所述工件支座(5)沿着所述引导布置系统(4)移动,并且第一齿带(9)和第二齿带(10)都在转移区域(16)中与所述工件支座(5)的齿部(14)处于作用连接中,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到所述工件支座(5)的预给定的移动速度和所述齿带(9、10)的齿距(15)的情况下基于两个控制装置(26、27)的内部计时器(28、29)计算所述输送区段(2、3)的转移区域(16)中的虚拟的齿槽(37)的理论位置,其中,通过所述驱动单元(11、12)由相应的控制装置(26、27)操控所述齿带(9、10)并且使所述齿带同步,使得不仅第一齿带(9)的第一齿槽(17)而且第二齿带(10)的第二齿槽(18)均与所述虚拟的齿槽(37)的理论位置同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4 AT A50658/20151.用于在制造设备(1)中将工件支座(5)从第一输送区段(2)转移到第二输送区段(3)上的方法,所述第一输送区段由第一控制装置(26)操控,所述第二输送区段由第二控制装置(27)操控,其中,在制造设备(1)的引导布置系统(4)中引导所述工件支座(5),并且各所述输送区段(2、3)分别包括齿带(9、10),分别借助于在驱动单元(11、12)的轴(23、25)上设置的小齿轮(22、24)驱动所述齿带(9、10),并且将所述齿带(9、10)啮合到所述工件支座(5)的相对应的齿部(14)中,其中,通过齿带(9)使所述工件支座(5)沿着所述引导布置系统(4)移动,并且第一齿带(9)和第二齿带(10)都在转移区域(16)中与所述工件支座(5)的齿部(14)处于作用连接中,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到所述工件支座(5)的预给定的移动速度和所述齿带(9、10)的齿距(15)的情况下基于两个控制装置(26、27)的内部计时器(28、29)计算所述输送区段(2、3)的转移区域(16)中的虚拟的齿槽(37)的理论位置,其中,通过所述驱动单元(11、12)由相应的控制装置(26、27)操控所述齿带(9、10)并且使所述齿带同步,使得不仅第一齿带(9)的第一齿槽(17)而且第二齿带(10)的第二齿槽(18)均与所述虚拟的齿槽(37)的理论位置同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两个控制装置(26、27)的内部计时器(28、29)以预给定的时间间隔同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两个控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保迪茨N·索瑟尔
申请(专利权)人:斯蒂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