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391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4:36
该组织回收器具(1)包括:纵长的主体(2);操作部(6),其设于所述主体(2)的基端侧;袋部(3),其具有底部(32)和开口部(33),以所述开口部(33)位于比所述底部(32)靠基端侧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开口部(33)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主体(2);以及线状构件(2),其与所述开口部(33)和所述操作部(6)相连接,该线状构件(2)通过沿所述主体(2)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而抬起所述开口部(33)。

Organization of recycling equipment and organization recovery system

The recovery apparatus (1)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body (2);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 (6),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2) of the base end side; the bag (3), which has a base (32) and opening (33), opening to the (33) than in the bottom (32) on the proximal side of the location of the opening part (33) of the part is fixed on the main body (2); and (2), the linear component and the opening part (33) and the Ministry of operation (6)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near components (2) the main body (2)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moving and lifting the opening part (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自然开口从体内回收组织的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插入到软性内窥镜的通道的处置器具进行提取生物体组织的处置。在提取的组织是肿瘤等病理组织的情况下,利用把持钳子等把持切除的组织并与内窥镜一同拔出或者收纳在安装于内窥镜的回收器具中。作为回收器具,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回收器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26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880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提取病理组织的情况下,有时对象组织例如大到直径5cm左右。在经由口、肛门等自然开口回收较大的病理组织的情况下,存在由把持钳子把持的部位破碎的可能性等,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回收器具能够收纳较大的病理组织,但将由自软性内窥镜突出的把持钳子把持的切除组织放入到回收袋的操作实际上很繁琐,处置需要时间。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收纳由内窥镜用的处置器具切除的组织、且能够较佳地向体外拔出切除组织的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器具包括:纵长的主体;操作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基端侧;袋部,其具有底部和开口部,以所述开口部位于比所述底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主体;以及线状构件,其与所述开口部和所述操作部相连接,该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而抬起所述开口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器具中,也可以是,还包括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操作线部,所述操作线部沿着所述开口部设置,所述袋部在所述开口部中的与同所述主体之间的固定部分分开的位置连接有所述线状构件和所述操作线部,该组织回收器具构成为利用所述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长度轴线方向进行的移动使所述操作线部能够将所述固定部分作为起点进行抬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器具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是管状构件,所述线状构件从形成在比所述固定部分靠所述主体的基端侧的位置的开口贯穿于所述主体的管腔内,所述线状构件的基端部连接于所述操作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器具中,也可以是,所述操作线部包括贯穿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管腔内且经由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的通孔露出到所述主体外并设于所述开口部的弯曲部和在所述主体的基端部连接于所述操作部的基端部,构成为通过所述操作线部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所述长度轴线方向进行移动而所述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能够调整。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系统包括:内窥镜,其具有软性的插入部;上述组织回收器具,其沿着长度轴线方向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外边缘;以及把持器具,其贯穿于在所述插入部形成的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袋部构成为,通过在所述袋部被推出到比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长度轴线方向进行移动,从而所述袋部能够开口,使得所述开口部抬起并与所述插入部的顶端相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组织回收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组织回收器具固定在比所述插入部的弯曲部靠基端侧的所述插入部的外边缘。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系统,能够容易地收纳由内窥镜用的处置器具切除的组织,且能够较佳地向体外拔出切除组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器具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器具的顶端部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器具的顶端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器具的内窥镜用系统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使用样态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使用样态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使用样态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使用样态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使用样态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使用样态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9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组织回收器具1(以下简称作“回收器具”。)的侧视图,且是用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截面表示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图。以下,在后述的内窥镜和回收器具1中,将相对于内窥镜的操作部而言的插入部侧称作顶端侧,将相对于插入部而言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侧称作基端侧。如图1所示,回收器具1包括纵长的内护套(主体)2、袋部3、线(线状构件)4、操作部6以及第一操作线(操作线部)7。内护套2具有从顶端21延伸到基端的管腔22。在内护套2的顶端部设有袋部3。在内护套2的基端部设有操作部6。袋部3具有开口部32和底部33。如图3所示,在袋部3中,底部33位于内护套2的顶端21,开口部32位于比底部33靠基端侧的位置。内护套2的顶端部向袋部3内插入,利用设于袋部3的卡定孔(未图示)、粘接剂等使内护套2的顶端部分固定于袋部3。袋部3例如由树脂等材料形成,其是能够隔离切除组织、液体的由薄膜形成的袋。第一操作线7能够弹性变形,其具有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折回而成的操作线弯曲部71,操作线弯曲部71和基端部72之间的部分贯穿于内护套2的管腔22,两基端部72与操作部6的第一滑动件61相连接。因而,第一操作线7在操作线弯曲部71与袋部3相连接,两基端部72与操作部6相连接,该第一操作线7以能够相对于内护套2进退的方式贯穿于管腔22内。第一操作线7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镍钛等形状记忆合金形成,预先对配置于袋部3的操作线弯曲部71赋予了弯曲形状,该第一操作线7在被赋予了外力时进行弹性变形,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向弯曲形状恢复的恢复力。在开口部32,第一操作线7沿着开口部32的周端边缘设置。在开口部32,沿着开口部32形成能够供第一操作线7贯穿的贯穿通路35,操作线弯曲部71向贯穿通路35内插入。自贯穿通路35露出的第一操作线7向与内护套2的侧面相对地形成的一对第一孔23插入。开口部32在与其同内护套2之间的固定部分36分开的位置与线4相连接。在内护套2,在比同开口部32之间的固定部分36靠基端侧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孔(开口)24。线4的基端侧经由第二孔24贯穿于内护套2并伸出到操作部6,从而连接于操作部6的第二滑动件62。线4通过相对于内护套2向长度轴线L方向的基端侧进行移动而牵引第一操作线7的弯曲部,并改变开口部32的方向将其抬起。操作部6设于内护套2的基端侧。操作部6包括操作部主体63、第一滑动件61以及第二滑动件62。第一滑动件61固定有第一操作线7的基端部72,并以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63滑动的方式设置。第二滑动件62固定有线4的基端部41,并以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63滑动的方式设置。第二滑动件62位于比第一滑动件61靠基端侧的位置,在第一滑动件61形成有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通孔74,供线4贯穿。接着,说明回收器具1的动作。图2是从与内护套2的长度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织回收器具和组织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织回收器具,其中,该组织回收器具包括:纵长的主体;操作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基端侧;袋部,其具有底部和开口部,以所述开口部位于比所述底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主体;以及线状构件,其与所述开口部和所述操作部相连接,该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而抬起所述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织回收器具,其中,该组织回收器具包括:纵长的主体;操作部,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基端侧;袋部,其具有底部和开口部,以所述开口部位于比所述底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主体;以及线状构件,其与所述开口部和所述操作部相连接,该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而抬起所述开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回收器具,其中,该组织回收器具还包括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操作线部,所述操作线部沿着所述开口部设置,所述袋部在所述开口部中的与同所述主体之间的固定部分分开的位置连接有所述线状构件和所述操作线部,该组织回收器具构成为利用所述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沿着长度轴线方向进行的移动使所述操作线部能够将所述固定部分作为起点进行抬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织回收器具,其中,所述主体是管状构件,所述线状构件从形成在比所述固定部分靠所述主体的基端侧的位置的开口贯穿于所述主体的管腔内,所述线状构件的基端部连接于所述操作部。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日市高康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