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转炉界面“紧凑型一罐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893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工业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高炉-转炉界面“紧凑型一罐制”工艺和一种缓冲高炉-转炉间的生产不均衡的调解方法。在一个炼钢车间和至少由一座高炉组成的作业区域,高炉至少有一条主沟及其铁沟、一个摆动流嘴、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一条铁路运行线、两个受铁罐、两台过跨车构成,在高炉出铁场一侧,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厂房紧邻出铁场布置;过跨车采用电动过跨车,在车上配备称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减少铁水温降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耗,也减少了受铁罐所需的周转台数;提高了受铁罐的计量精度,有利于炼钢过程控制的稳定;减少了工厂占地,节约了工程投资,适用于炼铁与炼钢界面工艺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总图布局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工业
,公开一种高炉-转炉界面"紧凑型一 罐制"工艺,同时公开一种缓冲高炉-转炉间的生产不均衡的调解方法, 特别适用于炼铁与炼钢界面工艺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总图布局的优化。技术背景高炉-转炉界面"一罐制"工艺,是冶金流程界面实现工程优化的新 技术,它是指在高炉和转炉界面间取消传统的鱼雷罐车或者铁水罐进行 中途倒罐兑铁,而直接采用炼钢受铁罐实现承接、运输、缓冲贮存、铁 水预处理、转炉兑铁、容器快速周转及铁水保温等多种功能的工艺布局。 采用"一罐制"技术,可以取消炼钢车间倒罐坑,减少一次铁水倒罐作 业,具有縮短工艺流程、紧凑总图布置等特点,可降低投资、减少占地、 节能、减少铁损、减少烟尘污染,具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一罐制"工艺,始见于日本JFE福山、京滨厂,近年在我国沙钢、莱钢、唐钢已 有采用。实施技术高炉-转炉界面"一罐制"工艺,需要解决三项关键技术 控制铁水的温降、受铁量精准控制、缓冲高炉-转炉间的生产不均衡的调 解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①高炉和转炉为传统的异地布局,其间的 距离远,不满足流程界面优化对车间布局的紧凑设计要求;②受铁罐车 不带动力,高炉盛满的受铁罐需按铁次成组由机车运输至转炉,使高炉 出铁场下受铁罐等待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温降,不利于节能;③受铁罐 车不带称量装置,依靠出铁场下设置的轨道衡称量,其计量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转炉车间布局紧凑、使用过跨车输 送受铁罐、计量精度高的"紧凑型一罐制"工艺;同时公开一种缓冲高 炉-转炉间的生产不均衡的调解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控制铁水的温降、受铁 量精准控制、缓冲高炉-转炉间的生产不均衡的调解方法。可以广泛应用 在炼铁与炼钢界面工艺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总图布局的优化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一个炼钢车间和至少由一座高炉组成的作业区域,高炉至少有一 条主沟及其铁沟、 一个摆动流嘴、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 一条 铁路运行线、两个受铁罐、两台过跨车构成,在高炉出铁场一侧,炼钢 车间的加料跨厂房紧邻出铁场布置,高炉中心距加料跨中心线的距离小 于75米,它将高炉所有受铁罐运行线的一部分置于加料跨行车覆盖的工 作范围以内;高炉使用的受铁罐被放置在可直行并带电动和称量装置的过跨车上,在高炉出铁场下盛铁后即可被过跨车送至加料跨内,无需等待;在炼钢加料跨内,至少配备一台行车负责高炉区域的满罐、空罐、 半罐以及事故状态时受铁罐的周转与吊运;对已盛满的受铁罐直接由加料跨行车吊运至炼钢车间进行后续处理,中间不再进行倒罐作业;对未满的受铁罐则由加料跨的行车吊运至下次出铁罐位的过跨车上,返回高 炉出铁场摆动流嘴下等待出满后转送炼钢工序,其间也不进行倒罐作业。 受铁罐采用炼钢车间向转炉受铁使用的铁水罐,其罐嘴的方向统一朝向转炉方向放置在过跨车上;过跨车采用炼钢使用的普通电动过跨车, 在车上配备受铁罐的称量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冲高炉-转炉间的生产不均衡的调解方法,是在 一座高炉出铁场下至少设置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 一条铁路运 行线,在一座高炉出铁场的另一侧,该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中 的铁路线和该条铁路运行线是与一条外部铁路相接,它使高炉生产的铁水可通过该外部铁路线运出本作业区域,而其他来源的铁水也可运入本 作业区的炼钢车间。该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其过跨车的轨道 宽,通常轨距为非标并大于等于3.6米,布置在外侧;而铁路轨道为标准轨距1435mm,布置在其内,两者的运行中心线大致重合并相互平行, 轨面标高大致相同。与现有高炉-转炉界面"一罐制"工艺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体现在-1、 具有更好的减少铁水温降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耗。"紧 凑型一罐制"工艺实现了从高炉至转炉的最短中转距离的布局,使铁水 送至炼钢的路途时间最短;过跨车自带动力,受铁罐盛满铁水后即可启 运,縮短了在高炉出铁场下等待运输的时间。由此也减少了受铁罐所需 的周转台数。2、 提高了受铁罐的计量精度,有利于炼钢过程控制的稳定。在出铁 场接铁位的轨道上采用轨道衡进行计量的缺点是同时需称量铁水车,造 成系统误差偏大。而采用在过跨车上进行称量的优点是为连续称重、系 统误差小,计量控制精度高。3、 减少了工厂占地,节约了工程投资。此外,同现有"一罐制"工艺一样,具有縮短工艺流程、简化生产作 业;缩短吊运时间,提高天车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清洁生 产,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一座高炉对一个炼钢车间的平面布置图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二座高炉对一个炼钢车间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件l是过跨车中心线,件2是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件 3是铁路运线,件4是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厂房,件5是吊车,件6是过跨车,件7是受铁罐,件8是摆动溜嘴,件9是铁沟,件10是主铁沟, 件11是高炉,件12是外部铁路运线,件13是炼钢车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 一座高炉对一个炼钢车间,在一个炼钢车间13和由一 座高炉11组成的作业区域,高炉有三条主沟10及其铁沟9、三个摆动 流嘴8、 二条过跨车运行线l、 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2、 一条铁 路运行线3、每个摆动流嘴8下两个受铁罐7、两台过跨车6构成,在高 炉11出铁场一侧,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厂房4紧邻出铁场布置,高炉11 中心距加料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75米,它将高炉11所有受铁罐7运行 线的一部分置于加料跨行车5覆盖的工作范围以内;高炉11使用的受铁 罐7被放置在可直行并带电动和称量装置的过跨车6上,在高炉11出铁 场下受铁罐7盛铁后即可被过跨车6送至加料跨内,无需等待;在炼钢 加料跨内,至少配备一台行车5负责高炉区域的满罐、空罐、半罐以及 事故状态时受铁罐7的周转与吊运;对已盛满的受铁罐7直接由加料跨 行车5吊运至炼钢车间13进行后续处理,中间不再进行倒罐作业;对未 满的受铁罐7则由加料跨的行车5吊运至下次出铁罐位的过跨车6上, 返回高炉11出铁场摆动流嘴下8等待出满后转送炼钢工序,其间也不进 行倒罐作业。受铁罐7采用炼钢车间向转炉受铁使用的铁水罐,其罐嘴 的方向统一朝向转炉方向放置在过跨车6上;过跨车6釆用炼钢使用的 普通电动过跨车,在车上配备受铁罐的称量装置。如图2所示,两座高炉对一个炼钢车间,在一个炼钢车间13和由两 座高炉11组成的作业区域,每座高炉有三条主沟10及其铁沟9、三个 摆动流嘴8、 二条过跨车运行线l、 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2、每 个摆动流嘴8下两个受铁罐7、两台过跨车6构成。两座高炉按炼钢加料跨厂房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两高炉出铁场下对应的各条过跨车和铁 路混合运行线、过跨车运行线互相连通。在高炉11出铁场一侧,炼钢车 间的加料跨厂房4在两座高炉之间,紧邻二座高炉出铁场布置。 一条铁路运行线3穿过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厂房4和一座高炉11出铁场与一条外 部铁路12相接,它使高炉生产的铁水可通过该外部铁路线运出本作业区 域,而其他来源的铁水也可运入本作业区的炼钢车间;高炉11中心距加 料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75米,它将高炉11所有受铁罐7运行线的一部 分置于加料跨行车5覆盖的工作范围以内;高炉11使用的受铁罐7被放 置在可直行并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转炉界面“紧凑型一罐制”工艺,由高炉和炼钢车间组成,其特征在于:一个炼钢车间和至少由一座高炉组成的作业区域,该高炉至少有一条主沟及其铁沟、一个摆动流嘴、二条过跨车和铁路混合运行线、两个受铁罐、两台过跨车组成;在高炉出铁场一侧,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厂房紧邻出铁场布置,将高炉所有过跨车运行线的一部分置于加料跨行车覆盖的工作范围以内;受铁罐被放置在可直行的过跨车上,在高炉出铁场下盛铁后即可被过跨车送至加料跨内;在炼钢加料跨内,至少配备一台行车负责高炉区域的满罐、空罐、半罐以及事故状态时受铁罐的周转与吊运;对已盛满的受铁罐直接由加料跨行车吊运至炼钢车间进行后续处理,中间不再进行倒罐作业;对未满的受铁罐则由加料跨的行车吊运至下次出铁罐位的过跨车上,返回高炉出铁场摆动流嘴下等待出满后转送炼钢工序,其间也不进行倒罐作业;过跨车采用炼钢使用的普通电动过跨车,在车上配备受铁罐的称量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维江邹忠平肖鹏袁超陈映明程琳杨宁川艾磊王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