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33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凸模垫板、凸模框、凸模、两个导板固定块和两个导板,凸模垫板通过多个模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多个模脚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和凸模垫板之间;凸模垫板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吊耳;凸模框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框内;所述凸模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相适配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采用该三次翻边模具将进行过第二次翻边的料片工序件进行第三次翻边,多次翻边成形可以解决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过程当中的堆料起皱问题。

A three flanging die for stamping forming of complex reinforc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
技术介绍
某些钣金配件制造时,为增强零件强度,设计零件形状会相对复杂,局部区域材料的堆料和变薄会很严重。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容易发生堆料起皱和变薄开裂等问题。请参阅图1,一组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件零件1'、2',左右件零件1'、2'由同一块料片冲压成形,该料片的材料为HC220YD+Z50/50-M-FC,厚度为0.7mm,抗拉强度340MPa,延伸率32%,成形过程不易开裂,但复杂结构处a1、a2还是易发生堆料起皱,料片采用模具冲压成形后,再从中间断开即分成左右件零件1'、2'。传统的料片加工成最终的左右件零件1'、2'的完整工艺流程为:(1)落料;(2)翻边;(3)冲孔、侧冲孔、分离;(4)侧修边、翻边。请参阅图2,未分断的复杂加强件即第二步中翻边成形后的料片工序件在前后侧具有大翻边11'以及与大翻边11'相连的小翻边12',在左右侧具有翻边13'。零件冲压成形模具设计之前,根据其结构进行CAE成形性能模拟分析,发现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在成形转角处材料增厚将近25%,有堆料起皱风险,如果按照一次成形方案进行模具开发,后期堆料起皱风险将会很高。若采用分三步翻边成形方式,通过控制材料的流入,改善其成形性能,可以排除叠料风险,这样料片加工成最终的左右件零件1'、2'零件的完整工艺流程为:(1)落料;(2)第一次翻边;(3)第二次翻边;(4)第三次翻边;(5)冲孔、侧冲孔、分离;(6)侧修边、翻边。第一次翻边先将前后侧的大翻边11'冲压成形,第二次翻边将左右侧的翻边13'冲压成形,第三次翻边将前后侧的小翻边12'冲压成型。请参阅图3和图4,料片100经过第一次翻边后,将前后侧的大翻边11'冲压成形。请参阅图5,料片100经过第二次翻边后,将左右侧的翻边13'冲压成形。需要设计三次翻边模具对经过第二次翻边的料片工序件进行第三次翻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采用该三次翻边模具将进行过第二次翻边的料片工序件进行第三次翻边,多次翻边成形可以解决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过程当中的堆料起皱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具有大翻边以及与大翻边相连的小翻边,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侧具有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凸模垫板、凸模框、凸模、两个导板固定块和两个导板,其中:所述凸模垫板通过多个模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多个模脚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和凸模垫板之间;所述凸模垫板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凸模框呈上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凸模框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框内;所述凸模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相适配的凸起;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左右侧,且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凸模框的左右侧;每个所述导板固定块均呈倒置的U形槽结构,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相背设置,每个所述导板固定块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一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所述两个导板一一对应地竖向设置在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内,且每个所述导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上述的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其中,所述凸模的顶端面的左右侧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侧的翻边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模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大翻边相适配的凸起。上述的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其中,所述限位柱的顶端高于所述导板固定块的顶端,且所述限位柱的顶端低于所述导板的顶端。本技术的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采用该三次翻边模具将进行过第二次翻边的料片工序件进行第三次翻边,多次翻边成形可以解决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过程当中的堆料起皱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分离后的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件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未分离的复杂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时采用的料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次翻边成形后的料片工序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次翻边成形后的料片工序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料片采用本技术的三次翻边模具进行第三次翻边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6,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7、凸模垫板6、凸模框2、凸模1、两个导板固定块4和两个导板3。凸模垫板6通过多个模脚9设置在下模板7的顶端,且多个模脚9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置在下模板7和凸模垫板6之间;凸模垫板6呈长方形结构,凸模垫板6的顶端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吊耳;凸模框2呈上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凸模框2固定在凸模垫板6的顶端面;凸模1设置在凸模框2内;两个导板固定块4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凸模垫板6的顶端面的左右侧,且两个导板固定块4一一对应地位于凸模框2的左右侧;每个导板固定块4均呈倒置的U形槽结构,两个导板固定块4相背设置,每个导板固定块4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一限位柱8,且限位柱8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两个导板3一一对应地竖向设置在两个导板固定块4内,且每个导板3的底端固定在凸模垫板6的顶端面。限位柱8的顶端高于导板固定块4的顶端,且限位柱8的顶端低于导板3的顶端。再请参阅图2,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具有大翻边11'以及与大翻边11'相连的小翻边12',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侧具有翻边13',凸模1的顶端面的左右侧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侧的翻边13'相适配的凸起13。凸模1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大翻边11'相适配的凸起11。凸模1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12'相适配的凸起12。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本技术的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在使用时,经过第二翻边成形后的料片工序件扣合在凸模1的正上方,料片工序件下行到凸模1,前后侧的大翻边11'贴合在凸模1的前后侧壁的凸起11,料片工序件的中部落在凸模的顶端面上,且左右侧的翻边12'贴合在凸模1的顶端面的凸起13上,直至限位柱8碰死后停止下行,料片工序件沿凸模1的前后侧壁的与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12'相适配的凸起12进行折弯,从而将料片进行第三次翻边,将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12'冲压成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采用该三次翻边模具将进行过第二次翻边的料片工序件进行第三次翻边,多次翻边成形可以解决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过程当中的堆料起皱问题。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具有大翻边以及与大翻边相连的小翻边,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侧具有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凸模垫板、凸模框、凸模、两个导板固定块和两个导板,其中:所述凸模垫板通过多个模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多个模脚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和凸模垫板之间;所述凸模垫板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凸模框呈上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凸模框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框内;所述凸模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相适配的凸起;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左右侧,且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凸模框的左右侧;每个所述导板固定块均呈倒置的U形槽结构,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相背设置,每个所述导板固定块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一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所述两个导板一一对应地竖向设置在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内,且每个所述导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具有大翻边以及与大翻边相连的小翻边,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左右侧具有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凸模垫板、凸模框、凸模、两个导板固定块和两个导板,其中:所述凸模垫板通过多个模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顶端,所述多个模脚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和凸模垫板之间;所述凸模垫板呈长方形结构,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凸模框呈上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凸模框固定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框内;所述凸模的前后侧壁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复杂加强件的前后侧的小翻边相适配的凸起;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凸模垫板的顶端面的左右侧,且所述两个导板固定块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达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