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英专利>正文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31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5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其包括混气系统、点火针和熄火保护装置,混气系统包括燃气传输结构、支架、内火盖和外火盖,外火盖设置为多个,且外火盖数量与喷嘴数量对应,燃气进气经过外火盖输气结构分流,向不同喷嘴输送燃气,并混合空气进入不同外火盖,这样分区输送燃气能较快的混合空气和燃气,缩短混气腔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操作简单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A gas bur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as stove burner, which comprises a gas mixing system, ignition needle and flameout protection device, gas mixing system includes a gas transmission structure, bracket, fire cover and an outer fire cover, outer fire cover is set to multiple, and the outer fire cover number and gas into the gas nozzle corresponding after fire cover gas to transport gas diversion structure, different nozzle, and mixing air into different fire cover, this partition can quickly transport gas mixture of air and gas, shorten the gas mixing cavity lengt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imple operation of a gas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炉,特别是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一种家庭常用的设备,现有的燃气灶通常由供气系统、燃烧器、熄火保护装置及点火器组成;供气系统包括燃气进气管、燃气阀体及燃气输送管路;燃烧器由喷嘴、调风板、引射器、炉头、火盖等组成,燃气灶的燃气由燃气输送管路输送,并由喷嘴喷出分别进入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同时混合进入空气,在内混气腔和外混气腔中分别完成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再分别由内外火盖的火孔喷出,由点火器点燃。但是随着燃气灶的发展,燃气灶功能的增多,燃气灶结构复杂臃肿,尤其内外混气腔结构愈发复杂,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燃气灶燃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传统燃气灶部件较多,结构臃肿,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优化的燃气灶用燃烧器。(2)传统的燃气灶较难拆卸维修,因此需要一种较为容易维修的燃气灶用燃烧器。(3)传统的燃气灶火盖仅为放置于炉头上,而且由于火盖结构出火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种固定设置内、外火盖,并通过设置特殊火盖来达到较好火焰效果的燃气灶用燃烧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设计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其包括燃气传输结构、支架、内火盖和外火盖;支架设置为圆盘状,支架设置有供点火针和熄火保护装置安装的安装孔;支架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内火盖的内火盖安装孔,内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内火盖设置为一个,内火盖安装在内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上方,内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内火盖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设置为中空筒状;支架边缘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外火盖安装孔,外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外火盖设置为多个,与外火盖安装孔对应,外火盖安装在外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上方,外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外火盖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设置为中空筒状;燃气传输结构包括喷嘴、内火盖输气结构和外火盖输气结构;内火盖输气结构与外火盖输气结构分别设置有内燃气进气口和外燃气进气口,分别与内燃气进气管和外燃气进气管连接;外火盖输气结构设置为环状管道,外火盖输气结构上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喷嘴,喷嘴与外火盖输气结构管道内部贯通设置,且喷嘴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一一对应,喷嘴顶部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留有空隙,供空气流入,这样燃气由外火盖输气结构输送到各个喷嘴,喷嘴向上喷射燃气,经过喷嘴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间的空隙,混合有空气,在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中完成混合,上达到外火盖,由点火针点燃,相当于将传统的燃气灶的燃气提前均匀分配为几部分,再由不同的喷嘴喷出,这样缩短喷嘴与空气混合所需时间,减少所需混气腔的长度,使燃气灶燃烧器结构优化;内火盖输气结构与外火盖输气结构固定一体设置,内火盖输气结构设置为直形管道,一端设置有内燃气进气口,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喷嘴,喷嘴与内火盖输气结构管道内部贯通设置,且喷嘴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对应,喷嘴顶部与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留有空隙,供空气流入。进一步的,所述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上下移动,喷嘴与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的空隙随之变化,这样进入的空气量也有变化,空气和燃气的比例相对变化,达到传统燃气灶的调风板的作用,但是调风板的调节相对麻烦,且只能统一调节,无法分别调节内外火盖,适应性低,而本技术可以在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和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分别设置外螺纹,并连接有螺母,对空气进气量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连接有螺母,此处设置与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设置功能相同。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拆卸维修,所述燃气传输结构与支架为插拔连接,支架底部一体设置有燃气传输结构连接卡体,燃气传输结构顶部设置有支架连接筒状卡槽,支架连接筒状卡槽和燃气传输结构连接卡体构成插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连接筒状卡槽和燃气传输结构连接卡体均设置为三个,且一一对应,三个支架连接筒状卡槽和燃气传输结构连接卡体构成等边三角形,这样的构造较为稳定。进一步的,内火盖设置为顶部有盖的筒状结构,侧壁设置有火孔。进一步的,外火盖设置为顶部有盖的筒状结构,顶盖设置有火孔。进一步的,外火盖设置为八个。进一步的,外火盖火孔排布设置为蜂窝状,十二个火孔均匀排布在一个六边形的边缘,且其构成的六边形边缘处最低,中部较高,六边形中心设置有一个火孔,且六边形内部另均匀设置有六个火孔,一个六边形为一个火孔单元,火孔单元成蜂窝状排布。进一步的,外火盖筒状结构内部设置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固定设置在筒状结构内部,且与顶盖平行,这样的设置是为了阻挡混合气体进程,增大混合时间,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网状结构的材质设置为金属。进一步的,外火盖底部设置有外螺纹,外火盖安装孔设置有相应的内螺纹,外火盖通过螺纹连接与支架固定连接;这样的连接方便拆卸清理外火盖,且能够调整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到达外火盖顶部,并从火孔窜出的时间,调节混合程度。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优化的燃气灶燃烧器,且维修较为方便,并设置了特殊的火盖以达到较好的火焰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案的设置有外火盖、内火盖的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案燃气传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案外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案火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外火盖;3、内火盖;5、喷嘴;6、火孔;7、点火针;8、熄火保护装置;11、网状结构;12、支架连接筒状卡槽;13、燃气传输结构连接卡体;14、内火盖输气结构;15、外火盖输气结构;16、内燃气进气口;17、外燃气进气口;18、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述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其包括燃气传输结构、支架1、内火盖3和外火盖2;支架1设置为圆盘状,支架1设置有供点火针7和熄火保护装置8安装的安装孔;支架1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内火盖3的内火盖安装孔,内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内火盖3设置为一个,内火盖3安装在内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1上方,内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内火盖3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设置为中空筒状;支架1边缘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外火盖安装孔,外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外火盖2设置为多个,与外火盖安装孔对应,外火盖2安装在外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1上方,外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外火盖2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设置为中空筒状;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气传输结构、支架(1)、内火盖(3)和外火盖(2);支架(1)设置为圆盘状,支架(1)设置有供点火针(7)和熄火保护装置(8)安装的安装孔;支架(1)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内火盖(3)的内火盖安装孔,内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内火盖(3)设置为一个,内火盖(3)安装在内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1)上方,内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内火盖(3)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设置为中空筒状;支架(1)边缘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外火盖安装孔,外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外火盖(2)设置为多个,与外火盖安装孔对应,外火盖(2)安装在外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1)上方,外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外火盖(2)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设置为中空筒状;燃气传输结构包括喷嘴(5)、内火盖输气结构(14)和外火盖输气结构(15);内火盖输气结构(14)与外火盖输气结构(15)分别设置有内燃气进气口(16)和外燃气进气口(17),分别与内燃气进气管和外燃气进气管连接;外火盖输气结构(15)设置为环状管道,外火盖输气结构(15)上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喷嘴(5),喷嘴(5)与外火盖输气结构(15)管道内部贯通设置,且喷嘴(5)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一一对应,喷嘴(5)顶部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底部留有空隙;内火盖输气结构(14)与外火盖输气结构(15)固定一体设置,内火盖输气结构(14)设置为直形管道,一端设置有内燃气进气口(16),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喷嘴(5),喷嘴(5)与内火盖输气结构(14)管道内部贯通设置,且喷嘴(5)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对应,喷嘴(5)顶部与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底部留有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气传输结构、支架(1)、内火盖(3)和外火盖(2);支架(1)设置为圆盘状,支架(1)设置有供点火针(7)和熄火保护装置(8)安装的安装孔;支架(1)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内火盖(3)的内火盖安装孔,内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内火盖(3)设置为一个,内火盖(3)安装在内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1)上方,内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内火盖(3)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内混合气体传送结构设置为中空筒状;支架(1)边缘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外火盖安装孔,外火盖安装孔垂直贯通设置,外火盖(2)设置为多个,与外火盖安装孔对应,外火盖(2)安装在外火盖安装孔上,处于支架(1)上方,外火盖安装孔底部一体贯通连接有向外火盖(2)输送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设置为中空筒状;燃气传输结构包括喷嘴(5)、内火盖输气结构(14)和外火盖输气结构(15);内火盖输气结构(14)与外火盖输气结构(15)分别设置有内燃气进气口(16)和外燃气进气口(17),分别与内燃气进气管和外燃气进气管连接;外火盖输气结构(15)设置为环状管道,外火盖输气结构(15)上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喷嘴(5),喷嘴(5)与外火盖输气结构(15)管道内部贯通设置,且喷嘴(5)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一一对应,喷嘴(5)顶部与外混合气体传送结构(18)底部留有空隙;内火盖输气结构(14)与外火盖输气结构(15)固定一体设置,内火盖输气结构(14)设置为直形管道,一端设置有内燃气进气口(16),另一端顶部设置有喷嘴(5),喷嘴(5)与内火盖输气结构(14)管道内部贯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