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索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221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索组件,包括:基座和承载索,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承载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处,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相连,且第二连接点在承载索的轴向上相对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相连,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损坏脱离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防止承载索与基座脱离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双重保护可以提升承载索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了承载索的安全性。

Load-bearing cable compon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rying cable assembly includes a base and bearing cabl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points, bearing cab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point and second at the junction of second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point, the first connection poin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on at the connection point, second and the second are connecte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point second junctions can be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axial load on the cable. According to the cable assembly bearing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 first connection p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bearing of cable force, second joints and second connection movable connected in the first connection point and the first connection from damage, second connection points and second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aring cable force, prevent bearing the cable is separated from the base accidents caused by double protection can enhance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earing connection cable, thereby enhancing the safety bearing capacity of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索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索道
,具体地涉及一种承载索组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承载索与重锤的连接方式采用浇铸套筒与重锤相连接,承载索与重锤连接处检查不便,无法实时了解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连接处发生损坏之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不仅为承载索的维护带来了较大的麻烦,而且一旦连接处损坏或断裂,将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承载索组件,所述承载索组件维护方便,安全性能较高,可以防止承载索的承载处疲劳损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包括:基座和承载索,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所述承载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处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在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上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可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相连,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损坏脱离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防止承载索与基座脱离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双重保护可以提升承载索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了承载索的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为3-8mm,设定为观察缝H。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所述基座包括:承重件和承载梁,所述承重件用于承载所述承载索的载荷,且所述第一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件上,所述承重梁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第二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梁上。可选地,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件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重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连接杆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应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梁上具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梁的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承载索位于所述承重梁与所述承重件之间的部分设有夹板组,所述夹板组夹设在所述承载索上。可选地,所述夹板组邻近所述承重梁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组包括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夹板,相邻所述夹板止抵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件的固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可选地,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固定孔的后端与所述承载索之间设有浇铸紧固件,所述浇铸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承载索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浇铸紧固件包括:锁盘、浇铸套筒和套筒球面座,所述锁盘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并沿所述承载索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锁盘的一侧表面止抵接触所述承重件,所述浇铸套筒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所述浇铸套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承载索的外周壁之间固定,所述套筒球面座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且所述套筒球面座设在所述锁盘与所述浇铸套筒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承载索之间设有混凝土空心管,所述混凝土空心管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00:承载索组件;10:基座;11:承重件;111:浇铸紧固件;1111:锁盘;1112:浇铸套筒;1113:套筒球面座;112:混凝土空心管;12:承重梁;121:通孔;13:连接杆;20:承载索;21:夹板组;H:观察缝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承载索组件100包括:基座10和承载索20,基座10悬空在地面上放置在地坑内为承载索20提供拉紧力,且基座10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一般间隔开布置,承载索20承受拉力且一端与基座10相连。其中,承载索20上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对应第一连接处设置,第二连接点对应第二连接处设置,且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固定相连,基座10通过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对承载索20施加作用力,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且第二连接点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处沿承载索20的轴线发生移动,一般而言,可移动的范围较小。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之间不承受作用力,当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发生脱离时,第二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处产生一定量的移动位移,然后,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固定相连,此时,观察缝的宽度H减小至等于零,此时基座10通过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对承载索20施加作用力。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100,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20的作用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相连作为承载索20的二次保护装置,当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损坏脱离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观察缝消失,承担基座10对承载索20的作用力,防止承载索20与基座10脱离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保证承载索组件100正常运行,双重保护可以提升承载索2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了承载索20的安全性。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二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即观察缝的宽度(如图2所示H的高度)为3-8mm,也就是说,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脱离后,承载索20沿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后,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承载索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承载索,所述承载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处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在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可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承载索,所述承载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处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在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为3-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承重件,所述承重件用于承载所述承载索的载荷,且所述第一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件上;承重梁,所述承重梁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第二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件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重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连接杆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应力。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上具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梁的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承载索位于所述承重梁与所述承重件之间的部分设有夹板组,所述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亮张海燕祃智源佟舟刘英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