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319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包括底座,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龙头单元,包括转把、手握角度调节装置、第一平移装置、第一龙头转动装置、及前伸角调节装置;座垫单元,包括座垫、第二平移装置、及座垫高度调节装置;以及脚踏单元,包括脚踏,第三平移装置、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产品能够通过调节座垫、脚踏、龙头等高度,以及调节座垫、脚踏、及龙头之间的水平距离等方式模拟用户在驾车过程中的各项人体参数;还能调节车辆龙头的转弯角度,调节龙头转把的手握角度、调节车辆的前伸角、调节踏板式脚踏踩脚处角度等参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产品的各参数设的调节范围能够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身高、或者不同体型的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
技术介绍
由于车辆的驾驶姿势多变,特别是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用户,其驾驶姿势各异。因此,在开发面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车辆时,需要设计多样化的人机参数。但是,在现有的车辆开发前期以及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是凭借工程师的经验或者已有产品的数据来判断人机舒适性。以这种方式开发的车辆数据不够准确,且产品的开发周期长,开发产品的舒适度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开发的数据不够准确,产品的开发周期长,开发产品的舒适度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包括:底座,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与后端;龙头单元,包括龙头转把、转把骨架、手握角度调节装置、第一平移装置、第一转动装置、及前伸角调节装置、龙头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转把通过转把骨架连接手握角度调节装置,手握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平移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内含龙头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连接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通过固定装置与旋转铰点定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其中,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可带动所述龙头沿所述前后方向摆动;所述第一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龙头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龙头进行周向转动;所述龙头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龙头沿转动轴轴向滑动;所述转把骨架可通过手握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两个自由度内的旋转;所述转把可沿所述转把骨架滑动;座垫单元,包括座垫平台、第二平移装置、及座垫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垫平台连接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平移装置;所述第二平移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座垫平台用于放置座垫;所述第二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上下移动;脚踏单元,包括脚踏,第三平移装置、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连接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平移装置;所述第三平移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踏板式脚踏在脚踏与脚踏高度调节装置中间还有脚踏角度调节装置,可使踏板沿所述前后方向转动;所述第三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沿上下移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包括前伸角调节固定装置、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及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驱动所述龙头高度调节滑杆绕所述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沿所述前后方向摆动,并通过前伸角调节固定装置固定。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镂空部;所述龙头高度调节滑杆穿过所述镂空部沿所述前后方向摆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伸角调节固定装置采用两侧螺母固定。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包括两个铰点;所述高度调节滑杆两侧固定有转轴且转轴穿过两定位板的铰点;所述龙头高度调节滑杆两侧固定有转轴且转轴穿过调节杆双耳的铰点。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把骨架与所述第一平移装置通过手握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所述前后方向的旋转与所述左右方向的旋转两个自由度内的转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前后方向的旋转通过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平移装置的旋转关节实现。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左右方向的旋转通过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与所述转把骨架连接销轴实现。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龙头包括两个可沿转把骨架移动的转把。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转把为橡胶材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龙头高度调节装置通过龙头高度调节滑杆在转向管柱内的滑动实现。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通过踏板式脚踏与脚踏高度调节杆的连接销轴实现。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座垫高度调节杆、及脚踏高度调节杆为螺杆。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移装置在竖直平面内随前伸角调节装置转动,所述第二平移装置与第三平移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平行设置。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平移装置包括导轨、及滑动件;其中,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的类型包括踏板式脚踏和/或骑跨式脚踏。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底座,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龙头单元,包括龙头转把、转把骨架、手握角度调节装置、、第一平移装置、第一转动装置、及前伸角调节装置、龙头高度调节装置;座垫单元,包括座垫、第二平移装置、及座垫高度调节装置;以及脚踏单元,包括脚踏,第三平移装置、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装置。本技术的产品能够通过调节座垫、脚踏、龙头等高度,以及调节座垫、脚踏、及龙头之间的水平距离等方式模拟用户在驾车过程中的各项人体参数;还能调节车辆龙头的转弯角度,调节龙头转把的手握角度、调节车辆的前伸角、调节踏板式脚踏踩脚处角度等参数。本技术的产品的各参数设的调节范围能够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身高、或者不同体型的用户需求。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车辆试验台架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驾驶者人体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底座11第一支架243前伸角调节固定装置244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112镂空部12第二支架13加强筋2A座垫2B脚踏2C把手21龙头211转把212转把骨架213手握角度调节装置221第一滑轨222第一滑动件231转轴232转向管柱241龙头高度调节滑杆242调节杆243手柄前伸角调节固定装置244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31座垫平台311座垫321第二滑动件322第二滑轨33座垫高度调节装置41a踏板式脚踏41b骑跨式脚踏421第三滑轨422第三滑动件43脚踏高度调节装置44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的试验台架包括:底座1,设有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与后端;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与后端;龙头单元,包括龙头转把、转把骨架、手握角度调节装置、第一平移装置、第一转动装置、及前伸角调节装置、龙头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转把通过所述转把骨架连接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平移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内含龙头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连接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通过固定装置与旋转铰点定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其中,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可带动所述龙头沿前后方向摆动;所述第一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龙头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龙头进行周向转动;所述龙头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龙头沿转动轴轴向滑动;所述转把骨架可通过手握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两个自由度内的旋转;所述转把可沿所述转把骨架滑动;座垫单元,包括座垫平台、第二平移装置、及座垫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垫平台连接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平移装置;所述第二平移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座垫平台用于放置座垫;所述第二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上下移动;脚踏单元,包括脚踏,第三平移装置、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连接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平移装置;所述第三平移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踏板式脚踏在脚踏与脚踏高度调节装置中间还有脚踏角度调节装置,可使踏板沿所述前后方向转动;所述第三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沿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与后端;龙头单元,包括龙头转把、转把骨架、手握角度调节装置、第一平移装置、第一转动装置、及前伸角调节装置、龙头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转把通过所述转把骨架连接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手握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平移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内含龙头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连接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通过固定装置与旋转铰点定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其中,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可带动所述龙头沿前后方向摆动;所述第一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龙头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龙头进行周向转动;所述龙头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龙头沿转动轴轴向滑动;所述转把骨架可通过手握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两个自由度内的旋转;所述转把可沿所述转把骨架滑动;座垫单元,包括座垫平台、第二平移装置、及座垫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垫平台连接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平移装置;所述第二平移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座垫平台用于放置座垫;所述第二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座垫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上下移动;脚踏单元,包括脚踏,第三平移装置、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踏板式脚踏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连接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平移装置;所述第三平移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其中,踏板式脚踏在脚踏与脚踏高度调节装置中间还有脚踏角度调节装置,可使踏板沿所述前后方向转动;所述第三平移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脚踏高度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沿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角调节装置包括前伸角调节固定装置、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龙头高度调节滑杆、及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驱动所述龙头高度调节滑杆绕所述前伸角调节旋转铰点沿所述前后方向摆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长彭程姚俊皮子丰汤孝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